芷江,一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地方

笑答国内趣事 2025-04-04 18:32:33

从黔阳古城一路来到了芷江,芷江下着小雨,我驻车在万和鼓楼广场,一个人来到潕水江畔,远远地看见烟雨之中那座芷江地标性建筑龙津风雨桥横亘在潕水之上。

龙津风雨桥是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世界基尼斯总部于2000年12月,授予该桥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几经圯毁,几经修复和重建,如今风采依然。

龙津风雨桥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中外闻名,位列中国十大名桥之一,龙津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恢宏,长龙卧波。

沿着潕水江畔,我走上龙津风雨桥,桥上店铺经营各类商品,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廊亭里还有当地老人在打扑克、下象棋,桥面人行道宽5.8米,两侧店面94间,行人往来穿梭,热闹非凡。

芷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

芷江的历史,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特别是抗战时期,它既是抗战前线的后方,也是抗战后方的前线,曾经是国民政府重要的军事基地,是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

芷江拥有中国战区第二大军用机场和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著名的飞虎队就是从这里起飞,对日本空军和地面部队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飞虎队纪念馆坐落于芷江机场左侧。

历史选择了芷江,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芷江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月21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请示蒋介石定夺受降地,“经研究结果,似以仍在芷江较为妥当,如何,乞电示遵。职何应钦。未哿亥。机印。”

蒋介石批准后,国民政府成立受降委员会,任命何应钦等人为受降代表,确定芷江为受降地,调动部队,保障安全,芷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受降城。

我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参观,走进庄严广阔的广场,广场上一座大型“胜利”雕塑矗立在正中央,我站在这里昂首挺胸,拍了一张照片。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这是“人民的胜利”,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国政府袒服乞降。芷江受降办理了128万侵华日军投降具体事宜。

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在中国战区总受降地芷江修建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处纪念抗战和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以"中国凯旋门"著称于世,为全球八座凯旋门之一。

我站在“中国凯旋门”下,仰望纪念坊上镌刻的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题词以及“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23字铭文,我的内心无比激动,胜利的喜悦涌上心头。

步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这里展出了当时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袒服乞降前前后后整个历史过程。那些日子,古城芷江沉浸在欢腾的海洋中。中国军队、驻芷江的美军与芷江各界人士一道庆祝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与湖南抗战纪念馆遥遥相对,这里有当时受降签字仪式举行的一排木屋,双方代表的座位和签字桌,这些都是原来的场景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

这里还有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原址、何应钦办公室、受降亭等建筑,芷江受降,伸张了人类正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日落芷江”,承载的不仅仅是无法忘怀的历史,更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走向未来的信心信念,芷江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0 阅读:0

笑答国内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