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光的家庭里,许世友将军的高贵品质和红色传统得以延续。许光将父亲的坚定和雷厉风行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待长女许道江,他表现出无比的偏爱。这种特殊的父爱如何塑造了许道江的军事生涯与个人成就?她又是如何将这份父爱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驱动力?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许光作为许世友将军和朱锡明之子,继承了家族的光荣传统与军事才能。1969年,许光担任新县人武部军事科长期间,他亲自带领一队民兵,穿越未开发的山区,手持工具,开辟了通向远方的道路。在极具挑战的环境中,他们安装了159个微波站,历时近一年,终于使新县与外界实现了有效通信。
在日常巡视乡间时,许光在河铺村发现了一件异常的事情:在本该忙于播种的季节,田间地头却无人作业。经询问得知,由于村中缺电,村民不得不远走他乡进行基本的农业加工活动。这一现象深深触动了许光,他决定亲自解决这一难题。
他不仅亲自监督电线杆的运输,还与民兵们一起,肩扛重担,将数吨重的电线杆一根根运送至山上。在他的指导下,35千伏的高压线得以成功架设,使新县的乡村首次亮起了电灯,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在许光的领导下,新县还安装了数千个有线喇叭,通过这些设备,山区居民得以听到来自远方的声音,包括毛主席的讲话。这些都是许光和他的团队在连续几夜的努力后实现的。
新县百姓见证了许光的付出和牺牲,深受感动,常常邀请他共进晚餐或提供休息之所,但许光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不饮酒、不抽烟、不吃肉,婉拒了所有好意。
1987年新县遭遇了半个世纪一遇的洪水。许光接到暴雨警报后,立刻中断手头工作,连夜前往箭厂河和郭家河检查防汛情况。在紧急处置过程中,许光不幸遭遇意外,洪水冲垮道路,将其车辆卷入沟中,许光因此严重受伤,昏迷三天后方才苏醒。
醒来后的许光并未关心自己的伤势,而是立即询问洪水的控制情况。即便在医院中,他也时刻关注着抗洪救灾的进展,待稍有好转便立刻返回前线。在许光的努力下,新县的水库安全得到保障,他的足迹遍布每一个需要关注的角落。
他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地方的尊敬,也使他成为父亲许世友心中的骄傲。尽管父子俩地理位置遥远,书信成了他们沟通的桥梁,许光常通过信件与父亲分享新县的变化和进步。
1982年,许光因其卓越的工作表现被推荐为信阳军区司令员,这一提名在军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然而许光选择拒绝这一荣誉职位,坚持申请调往更接地气的地方职位,以便更好地服务民众。
许世友逝世后,武汉军区的一位高层出于对许世友家族的尊重和照顾,提议将许光一家迁至武汉,以便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许光出于对公众形象的考虑,并由于对新城的深厚情感,婉拒了这一提议。
许光与杨定春生有四个孩子,他们依次为许道昆、许道伦、许道江和许道海,每个名字都承载着许光对孩子未来的期望。特别是许道江,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女儿,她的成就在兄弟姐妹中是最为突出的。
许道江于1968年出生,作为许家首位女性后代,她自幼享受着家族成员的特别疼爱。她的童年回忆中充斥着父亲许光和祖父许世友的溺爱,他们常会把她带到各种场合,骄傲地向人展示,“看,这是我的宝贝孙女。
这种对许道江的偏爱甚至让家中其他成员也感受到了。许道江自己也曾经说过,“那个时代虽然物资匮乏,但我的愿望从未被父亲拒绝过。”尽管许世友经常提醒许光需要对待所有孩子公平,但他对许道江的特别宠爱也是有目共睹的。许道江记忆中每次到祖父家,许世友总会准备她喜欢的零食,车旅中也是她坐在祖父的腿上,哪怕车内有空位。
尽管许家对子女的宠爱有加,但在重要的原则问题上,如“不以公谋私”,许家的规矩是严格的。当许道江在高中期间,因为担心河南的高考竞争激烈,曾请求许光帮助将她的户口迁至人口较少、竞争相对较低的南京。许光最初不同意这一做法,认为这等同于走后门,希望女儿能靠自己的能力进步。
许道江坚持不懈的请求最终让许光屈服,他给许世友写了信,但结果并未如许道江所愿——许世友坚持让她留在当地,努力复习。许道江在那年的高考未能成功,但她并未因此怨恨家人,反而更加理解和尊重祖父的决定。许道江的决定不再给家里增添经济负担,她选择了参军,走上了与父亲和祖父相同的军事生涯道路。
自1984年踏入军营以来,她的生活与父母相聚的时光寥寥可数。1995年许光夫妇一次北京之旅,当许道江见到父母时,她的心情顿时焕发了青春的活力,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许道江一见到父母就忍不住兴奋地迎了上去,露出了久违的孩子气笑容。
在她看来,与父母团聚的时光总能让她放下军中的严肃与压力,享受短暂的悠闲。见到父母安然抵达,许道江关心地询问:“你们一路上辛苦了吧?”许光和杨定春几乎同时回答:“一点也不辛苦。” 杨定春步前一步,爱怜地抚摸着女儿的脸庞,柔声说道:“能看到你,什么辛苦都值得。
许道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内心涌动着温暖。她考虑到家中空间较小,便提出:“家里住起来可能会不太舒服,要不你们去招待所住吧,那里环境更好,你们可以好好休息。
许光则坚持己见,温和地回答:“不用担心,我们来这里就是想和你在一起。在你家住,我们还能帮忙照顾孩子,让你减轻些负担。
许道江在军队的职位日渐提升,最终担任了卫生局局长,每日工作繁忙而充实。尽管职责重大,但父母此行给她带来的心灵慰藉,让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支持和深厚的爱。
在2004年,许援朝将年迈的母亲田普迎接到南京,希望为她提供更好的生活照料。但是,田普在南京的生活并不如意,她经常感到情绪低落。面对母亲的忧郁,许援朝不解地询问:“妈妈,是不是这里的生活让您不舒服?”
田普轻声回答:“孩子们都对我很好,但我总是想念在北京的许道江,和她在一起的日子让我感到温暖。”许道江也深感思念,自奶奶搬至南京后,她常感觉心中空落,彷彿缺少了些什么。
到了2006年春节,许道江陪同父母一起前往南京拜访田普。见到孙女后,田普把积压的不满都向她倾诉:“这里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我真的不习惯,我想回北京。
许道江理解叔叔许援朝的用心,他总是希望能亲自照顾母亲,以确保她得到最好的关怀。许道江便对叔叔承诺:“叔叔,我希望您能让奶奶和我一起回北京生活,我会确保她得到最好的照顾。
见状,许光也支持女儿的提议:“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的感受。既然她想回北京,我们就应该支持她。
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田普终于回到了北京,重归熟悉的环境。田普患有多种老年病,包括高血压和冠心病。医生特别提醒许道江,要注意预防她可能出现的老年痴呆症。
作为一名医学院毕业生,许道江深知老年痴呆的严重性,她开始想方设法激活奶奶的生活兴趣。她买了一台电子琴,教田普弹奏那些熟悉的红歌,唤醒她的记忆和情感。田普曾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和舞者,现在又能在孙女的鼓励下重新找回自己的兴趣。
此外许道江还为奶奶购买了一套红色的舞蹈服,并教她跳老年舞。每次田普学会新的舞蹈动作,许道江都会给她一个红包作为奖励,这成了她的一大乐事。田普总是笑着说:“能通过跳舞赚钱,真是太有趣了!”
每到春节,田普总是把这些红包作为压岁钱反送给许道江的孩子们。在许道江精心的安排和照顾下,田普的健康和心情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祖孙俩的欢声笑语经常充满整个家。
2010年10月22日,为了纪念许世友逝世25周年,许道江知道奶奶特别怀旧,便组织了一次家庭聚会,让所有亲人一同庆祝这一天。家人们看到田普的精神状态如此之好,无不赞扬这都是许道江的功劳。
在2012年的一次常规健康检查中,医生意外发现许光肺部出现异常。许道江急于为父亲寻求更专业的医疗意见,因此特地邀请了两位顶尖肺科专家到新县的家中进行诊断。
许道江希望这两位专家能够说服她的父亲到大城市的医院接受更彻底的检查和治疗。然而许光得知有专家专程来访,坚决拒绝了这一安排,他坚持认为:“专家的时间应该留给真正需要的老百姓,我这里的小病在县医院看看就好。
尽管专家们白来一趟,许光的这次决定无疑错过了治病的黄金时机。时间流逝,许光的病情未见好转,终于在家人不懈的劝说下,他同意前往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进行全面的医疗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已经患上了肺癌。
在武汉总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许光多次强调治疗的费用必须由自己承担,坚持不给当地政府和家人带来经济负担。许道江尽管心疼父亲,还是尊重了他的意愿,避免选择昂贵的一科病房和过度的医疗服务。
许光坚持了三个原则:不使用进口药物、避免过度治疗、不给家庭成员造成负担。在医院住院20多天后,许光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回家愿望,他对许道江说:“我年岁已高,不想过多纠结于病痛。我想回新县,想回到我们的家。
虽然许道江希望父亲继续留在医院接受治疗,但最终还是无法说服固执的许光。他坚持回新县后不久,突遭心肌梗塞,急转直下,紧急送往武汉的途中不幸逝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许光紧握着妻子杨定春的手,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不舍,仿佛在无声告别,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们。杨定春泪眼婆娑,哽咽地回应:“放心吧,为了你和孩子们,我会坚强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