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的女儿曾深情回忆:父亲戎马一生,从枪林弹雨走来,从战士成长为我军著名将领,从战争、动乱走到改革开放,风风雨雨充满传奇经历。
女儿说,许世友经历最危险的时刻是1967年,征战一生的将军,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衅,尤其绕不开一个存心陷害许世友的人——王效禹。
一:
1966年,全国形势从北京起变化,各地学校年轻学生开始疯狂“夺权”,山东青岛各个中学、高校学生积极响应北京,涌向社会,破坏“旧思想、旧文化”。
8月,青岛街头出现10万人的队伍,参与破除“旧文化”,扫除“牛舌鬼神”的行动,这么人多行动,令青岛教学、生产生活陷入停滞。
一些用心险恶的人利用这次声势浩大的“游行”兴风作浪,青岛医院被这些人冲击后,医院正常工作被迫停滞,引发医疗系统很多人不满,又引发人群混乱。
青岛市委领导张敬焘和副市长王效禹出面了解情况,张敬焘要求带头闹事的学生,不要冲击青岛医院系统,不能扰乱青岛社会秩序,劝学生们要按照《十六条》行事。
可是,已经失去理智的学生们根本不听张敬焘劝,不但不收敛,仍然继续冲击医疗系统,还对张敬焘进行人身攻击、对其大打出手。
市委领导被殴打,学生们仍不解气,他们要求撤销张敬焘的职务,参与“游行”的越来越多,整个青岛社会运作陷入停摆。
我党了解到青岛迅速恶化的形势后,毛主席作出批示,青岛社会不能乱,还将具体批示写在青岛副市长王效禹写给北京的报告上,9月,各地转发了这份批示连同王效禹的报告。
风起云涌的社会变故,意外将王效禹的名字传遍全国,一时之间,整个山东都知道了毛主席给王效禹做了重要批示,王效禹也成了“明星”。
1967年,山东革委会正式成立,王效禹任主任,这时的他,大名在外,人民日报派人进入山东对这位风云人物进行采访。
二:
记者找到王效禹,见此人大约50岁上下,中等身材,见到人民日报记者立刻开始滔滔不绝讲话,说自己如今主持山东工作,是一把手干部,但是再忙也得接待北京来的记者。
王效禹聊起自己的“功绩”,在山东搞起运动,成立了继上海之后第二个革委会,行动跑在全国前列,谈完功绩,还谈了自己之前受过迫害,如何被人利用和陷害。
讲完经历,王效禹大谈自己如何“反身”从一个地方干部,凭借运动成为省级干部,他说自己如今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当地驻军并不支持自己。
记者问道:今后如何安排山东省的工作,王效禹说,当然首先恢复党组织生活,还说自己提拔了几个可靠的干部,他任命杨宝华担任青岛党组织核心成员。
杨宝华当时也是青岛“有名人物”,记者听过这号人物,反问王效禹,杨宝华不是工人吗?他已经入党了?
最后一句,杨宝华入党了吗?问得王效禹卡壳了,他停顿了片刻,稍作迟疑回答记者:好像没有入党吧。
记者吃惊地说:不是党员,杨宝华怎能担任青岛党组织核心成员?王效禹脸色难看地回答:不是党员,我可以让他快速入党嘛。
说完,王效禹拿起电话,现场给杨宝华打个电话:小杨,你入党了吗?手续办了吗?电话那头传来嘈杂声音,杨宝华大声回答:首长,没有呀,最近太忙了。
王效禹对回答很不满,大声斥责杨宝华,再忙也得抽空写材料,办理入党手续,命令他把材料立即送到济南报批。
听到入党材料直接送交报批,记者不解地问:入党程序不是这样的吧,要党支部大会批准,然后报请上级领导报批才对吧?
人尽皆知的入党程序,王效禹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现在哪还有党组织呀,不都得我重新建立吗?杨宝华入党就特事特办吧。我批准就行了。
采访到这里结束,济南军区首长杨得志找到人民日报记者,询问对王效禹印象如何?记者说,夸夸其谈,心术不正,私心膨胀,怎么能用不是党员的人主持党组织生活呢?
记者告诉杨得志,采访中最令他吃惊的是,王效禹把入党程序搞得跟小孩子过家家那么容易,太儿戏了吧。
杨得志哈哈大笑说,不愧是人民日报记者,眼睛真毒呀,一眼看穿王效禹的毛病,说王效禹在山东不得人心,在人群大搞对立,破坏生产生活,砸乱文物古迹,还调拨各个军区关系。
除此之外,杨得志还告诉记者,王效禹个人生活作风存在严重问题,作为山东省领导,公开玩弄女学生,和几个女工搞乱男女关系,早就不得人心。
人民日报记者很快结束采访回到北京,将山东和对王效禹见闻回报上去,引起我党关注,王效禹纸上谈兵、人浮于事的处事作风开始在北京流传。
三:
济南军区对王效禹担任军区第一书记普遍不满,王效禹似乎也知道他弄不动杨得志这样的高级将领,便将歪脑子动到江苏。
这时,突然发生一件事,我军第68军的一些未能进入徐州革委会的人,心生不满,上山东找到王效禹,请求帮助。
徐州隶属江苏省,本来和山东省不搭边,可是王效禹认为这是自己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徐州军区本来属于南京军区管辖,但第68军却隶属济南军区管辖。
这种特殊的隶属关系,让一些没有在特殊十年运动中得势的人,将状告到王效禹这里,王效禹满口答应,他暗中部署江苏徐州来的人,撇开徐州革委会,另立组织。
1967年7月,王效禹亲自来到徐州“指导”工作,他手下数万人,上街组织队伍“欢迎”王效禹到来,拉出条幅上面写着:“感谢王政委来徐州指导”、“向王效禹同志学习”。
第68军派出“代表”来到徐州大会堂,听取王效禹做报告,晚上8点中,按王效禹部署徐州另外成立的组织“反到底”的人,开始抢占大会风头。
他们抢过话筒,高喊:“祝敬爱的王政委身心愉快!”这句话刚出口,徐州大会堂人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在场的人对这句话,没反应过来?谁是王政委?
见无人回应,“反到底”的人又再次高喊:“祝我们敬爱的王政委身心愉快!”但是会堂里的人并不买账,几乎没人搭理坐在台上“指导工作”的王效禹。
此番情形,令台上的王效禹大为难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来江苏“指导”工作,会遭遇此等“待遇”,于是借口身体不适,匆匆离开了徐州会场。
回到济南的王效禹十分不快,江苏的人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他随机命令驻徐州空军第29师,马上将枪支给徐州“反到底”的人,让他们和徐州革委会的人对着干。
“反到底”的人有了枪,胆子变大了,持枪冲击徐州革委会,造成流血冲突,徐州百姓被这种惨象吓得纷纷躲避。
见在徐州得势,王效禹变得狂傲不可一世,扬言,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将军对徐州的行动反应不利,要求我党撤销许世友的职务。
四:
将矛头指向许世友将军,许世友并没理会,可是大字报已经出现在南京街头,女儿华山写信告诉父亲,街上有关大字报的内容不堪入目,华山上街背后还有人向她投石子。
许世友知道后,打电话询问女儿生活近况,叮嘱她保重身体,不要放松学习,华山牢记在心,她知道,父亲对发生在社会的乱象不赞同,尤其不赞同年轻人失学。
可是如今脏水泼到许世友身上,将他推入风口浪尖,1967年8月,许世友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位客人想见见他,要许世友来上海见面。
来到上海,许世友才知道要见自己的人是毛主席,两人交谈了三个小时,毛主席对许世友说:南京军区还是可以信任的,你回去同他们说,就说我说的。
许世友回到南京,传达了这句话,因王效禹搅和而躁动起来的南京军区,逐步人心稳定,围绕在许世友身边的谣言不攻自破。
但是,徐州形势并没有好转,周总理命令徐州两派人都来北京学习,王效禹也来到北京,学习中,还不忘浑水摸鱼,他鼓动济南军区和徐州、南京军区争夺管辖权。
徐州参加学习的群众反映王效禹在山东和徐州两地搞个人阴谋,什么“中国有个红太阳”、“山东有个小太阳”,还搞了几个人把王效禹吹上了天!
周总理听取汇报后认为,王效禹没有领导能力,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接着混乱兴风作浪,当即下令免除王效禹的山东革委会主任职务,成为第一个被免职省革委会主任。
1979年,王效禹被开除党籍,没人再提到这个害群之马。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那种善于钻营投机的人,如王效禹之流,即便风云际会上到高位,只会祸乱社会。
参考文献:
1:丁龙嘉.文革中影响全国的“青岛事件”.炎黄春秋. 2009.09
2:张祖涛.“祝王政委身心愉快”.文史博览. 2009.09
3:金凤.王洪文、王效禹采访追记.炎黄春秋.2006.05
4:宋春丹.我的父亲许世友:他的精明,别人不容易看透.协商论坛.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