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次子刘允若:幼年丧母,在农村生活多年,后成导弹设计专家

青陌读史 2025-01-22 17:29:53

1933年,一位名叫朱文玉的江苏农民,来到上海探望继母姚庆玲。

此次朱文玉之所以来上海并不是自愿的,毕竟家境困难的他,很难拿出多余的钱来上海探亲,是继母的电报将他催来的。

继母的电报很简单,直言:“你放下手中的活计,来上海一趟,我有要紧事找你!”朱玉文这才火急火燎地来到了上海。

见到继母后,朱玉文就催促着问:“到底是啥事?”继母并没有回答,而是转身回到屋子,等继母再次出来时,手里竟然拎着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

姚庆玲话语简单明了:“这个孩子你抱回去抚养吧!”按理说,朱家已经够困难,添加一个孩子无疑要加重负担。

可朱文玉并没有拒绝,原因是,他和妻子婚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他们已经收养了一个女儿,如今又多了一个儿子,岂不是锦上添花。

临别时,姚庆玲告诉朱文玉:“这个孩子命苦,没有大名,小名叫毛毛!”朱文玉点点头,因为相信继母的人品,他甚至没有问孩子的出身和来历。

毛毛的到来给朱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妻子更是笑到合不拢嘴,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给养子取名叫“鸿兴”。

虽然一儿一女都是领养的,可朱家夫妻对他们视如己出,在那个穷苦的年代,本就不富有的他们将家里仅有的白面都留给了两个孩子。

转眼到了1939年,朱鸿兴来家里已经整整六年了。那天,朱文玉和妻子商量:“虽然家里条件不行,但不能太苦了孩子,还是送他们去读几年书吧!”

妻子也赞同丈夫的提议:“是啊!孩子们认识点子,总比不认识好!”在那个温饱都是问题的年代,能想到让两个孩子去读书,可见朱文玉夫妇思想是比较开明的。

为了供养两个孩子读书,朱文玉和妻子更加节衣缩食,虽然苦点、累点,但他们觉得一切都值得。

几年后,养女嫁人,家里的条件也不足以继续供养朱鸿兴继续读书,辍学后的朱鸿兴就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上海当学徒。

朱家夫妻还盘算着,要努力攒点钱,将来给儿子娶媳妇,可到了1946年,随着几个陌生人的到来,朱鸿兴的身世被揭晓,朱家夫妻的想法也彻底中断了。

几位陌生人告诉朱文玉夫妇,朱鸿兴的生父叫刘少奇,生母叫何宝珍,其父亲是中共重要领导人之一,而其母亲何宝珍为了革命的胜利,已经牺牲。

朱鸿兴的身世,震惊了朱文玉夫妇,尤其是听闻何宝珍的故事后,他们更是心生敬佩。

何宝珍本人出身贫苦,后来接受教育的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家里结识了刘少奇。

后来为了革命工作的顺利开展,何宝珍被调到刘少奇身边工作,朝夕相处中,他们擦出了爱的火花并于1923年结为夫妻。

婚后,何宝珍跟着刘少奇为革命奔走呼啸,他们冒着风险,从南走到北,而何宝珍不但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每到一个地方,她主要负责开展妇女和群众工作,为我党吸纳了不少优秀的人才,而在工作期间,何宝珍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分别是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和小儿子刘允若。

被朱文玉收养的毛毛就是刘允若.......

刘允若出生于1930年的上海,虽然在他之前,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但因为革命需要,这两个孩子都没有在父母身边。

所以对于毛毛,父母格外的疼爱,但这样幸福时刻只维持了短短的三年。

期间,父亲因工作调动离开了上海,母亲何宝珍在1933年被敌人抓捕并于1934年壮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何宝珍在被抓时,机智地将毛毛放到了房东太太的怀里,孩子躲过了一劫,后来这个孩子就被地下党姚庆玲抱走并送给了朱文玉抚养。

毛毛在朱文玉家期间,哥哥和姐姐在周总理和地下党的努力下,终于被接到了延安,唯一找起来吃力的就是毛毛了。

一直到1946年,在地下党同志的努力下,毛毛的下落才最终确定,当朱文玉夫妇听完养子的身世后都很震惊。

这次几位地下党同志来朱家,就是想接走朱鸿兴,但他们并没有强求而是征求了朱家夫妇的意见。

虽然心里不能接受分别,但内心善良的朱家夫妇最终还是点头了。

一是:他们知道,儿子的亲生父母都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其生前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是:他们拥有同理心,得知刘少奇一直挂念和寻找儿子,他们心里很难过。

在分别前,朱家夫妻带着朱鸿兴去拍摄了一张全家福。不久后,朱鸿兴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到了延安,等于为朱鸿兴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他改回原名朱允若并进入校内学习,不但接受了知识的洗礼还结识了很多朋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儿子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刘少奇将他送到苏联学习,主攻的是导弹设计专业。

此时的刘允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穷苦的少年,而是国家领导人的后代,自己也具备了极强的能力。

尽管如此,懂得感恩的刘允若从未忘记过抚养自己养父母,在延安期间,他经常和养父母通信,向他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

知道刘允若过得好还接受了高等教育,朱文玉夫妇别提有多高兴,后来刘允若去苏联学习,和养父母的联系变得少了,但恩情却一日都没有忘。

原本刘允若计划回国后就去报恩,可命运弄人,在1953年,他得到了养母去世的噩耗,人在苏联的他想起了那些和养父母相守的日子,悲从中来。

因为无法回国送别养母,刘允若很愧疚,刘少奇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帮儿子尽一份孝心,于是他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让儿子交给养父朱文玉。

不久后,朱文玉就收到了刘允若的信和60元钱,他在信中写道:“父亲大人,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非常的悲痛,和父商量后决定,从父工资中拿出60万元(旧币),作为养母的安葬费!”

从称呼中就可以看出,虽然回到了生父身边,可在刘允若心里,朱文玉夫妇依然是自己的父母亲,这也让朱文玉很欣慰。

朱文玉也一直盼望着,可以见到“毛毛”。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一个玩笑,在妻子去世一年后,朱文玉也因病去世,临终前手里拿着那张全家福,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养父的去世,再次击中了刘允若的内心,他只能朝着祖国的方向磕头,用这样的方式跪别养育自己十几年的恩人。

身为革命者的后代,刘允若的命运比同龄人更坎坷,他和生母在一起只生活了三年,又和生父分别了十几年。

但遇到朱家夫妇是刘允若的幸运,尽管物质上匮乏,但他得到了世间最真、最纯的爱,而刘允若同样继承了这份真和纯,这也是生父最欣慰的地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