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开源周:挑战英伟达的AI护城河?

信息舟 2025-03-03 13:00:52

国产AI新秀深度求索(DeepSeek)掀起了一场开源风暴,短短一周内,连续发布五个代码库,涵盖AI开发的各个核心环节。

这究竟是一场技术革新,还是一次战略布局?

DeepSeek的举动将如何重塑AI开发的格局,又将对行业巨头英伟达带来怎样的冲击?

DeepSeek的开源周从2月21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每天都有新的惊喜。

首先亮相的是FlashMLA,一个针对英伟达Hopper GPU的优化工具,如同“加速器”一般,提升显卡的计算效率,尤其针对不同长度文本的处理进行了优化。

紧接着,DeepEP,这个大模型训练的“通信管家”,负责协调多个AI专家模型之间的协同工作,减少延迟和资源消耗。

2月26日,DeepSeek发布了DeepGEMM,一个矩阵计算的“省电小能手”,通过低精度计算和CUDA技术,兼顾速度和准确性。

27日,DualPipe和EPLB加入开源阵营,分别解决流水线并行中的等待时间和GPU负载平衡问题。

DeepSeek推出了3FS,一个数据处理的“极速组合”,利用高速存储和网络技术,让数据读取速度飞升。

DeepSeek为何选择开源?

专家分析认为,DeepSeek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依赖模型售卖,而是另有布局。

开源可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DeepSeek生态,提升其在全球AI领域的影响力,并推动国内芯片厂商的适配与发展,最终形成商业闭环。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DeepSeek正在试图引导全球AI标准的制定,与其他大模型生态体系展开竞争。

这波开源也引发了关于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的讨论。

DeepSeek的开源模式与OpenAI的闭源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OpenAI的GPT系列模型虽然性能强大,但成本高昂。

2月27日,OpenAI发布了GPT-4.5预览版,性能更强,但价格也更贵,甚至面临GPU资源不足的困境。

DeepSeek则选择走低成本路线,在2月26日宣布API降价,进一步凸显其性价比优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开源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积累用户,而闭源模式则需要大量的推广成本。

DeepSeek的开源项目对AI硬件和软件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FlashMLA、3FS等工具直接提升了硬件性能,DeepEP、DeepGEMM等则优化了模型训练效率。

这些技术的开源将激发全球AI软硬件团队的创新活力,推动算法优化和硬件升级。

同时,DeepSeek也暴露了现有AI芯片的设计缺陷,为国产AI芯片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专家认为,DeepSeek的开源相当于在英伟达的AI护城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桥。

它证明了DeepSeek有能力深入理解英伟达的CUDA和并行计算架构,并进行优化和创新。

这将推动各个细分领域采用国产软硬件一体化AI模型,开启AI应用的新时代。

此外,DeepSeek的开源也将推动API价格下降,使AI技术更加普惠。

DeepSeek的开源之举,不仅是对技术的开放,更是对未来AI发展方向的探索。

它带动了国内大模型开源的趋势,百度、阿里等大厂纷纷跟进。

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开源与闭源之争仍在继续,但DeepSeek的实践为开源模式提供了有力佐证。

正如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所说,未来一两年开源与闭源的平衡将发生剧烈变化,中国的团队有望引领开源潮流。

DeepSeek的开源并非毫无保留,例如训练数据和训练过程并未公开。

这体现了开源与闭源之间的复杂关系,也预示着未来AI发展路径的多样性。

DeepSeek的开源能否真正挑战英伟达的AI护城河,引领AI开发的新方向?

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DeepSeek的未来,以及整个AI行业的未来,将在开源与闭源的碰撞中不断演进。

这场技术变革最终将走向何方?

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4

信息舟

简介:信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