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王斌全,张声生.《中医脾胃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吴咏冬,刘建平.《脾胃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
李佩文,王琦.《中医体质学》.科学出版社,2017.

有些人,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嘴巴干,饭还没咽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水,好像不喝这口水,饭都咽不下去似的。
还有些人,吃完饭习惯性地来上一大杯水,觉得这样能“冲冲胃”,帮助消化。
这些习惯看似无害,甚至让人觉得是“养生”之举,实际上却可能是伤脾胃的罪魁祸首。

脾胃虚弱的人,最怕“饭水混吃”
脾胃就像一口老火灶,它的任务就是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好好燃烧,化成营养送到全身。如果灶台底下的火本来就很弱,还不断往里倒冷水,这火还能烧得旺吗?当然烧不旺,反而灭了火,变成一锅湿哒哒的半生不熟的饭。
我们吃进去的东西也是一样,如果脾胃本来就虚,再加上吃饭的时候大量喝水,胃里的食物就会泡在水里,影响消化液的正常分泌,结果就是吃进去的东西消化不彻底,营养吸收不好,脾胃越来越虚。

为什么吃饭时喝水,会加重脾胃虚弱?
很多人以为胃就是一个简单的“食物储存袋”,其实胃的工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胃液是一种很强的消化液,其中的胃酸能帮助分解食物,让它变成更容易被身体吸收的状态。如果吃饭时大量喝水,就会把胃酸稀释掉,胃的消化能力下降,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变长,等它慢慢被不够强力的胃酸消化完,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
这就好比你用洗洁精洗碗,原本一滴洗洁精就能洗干净一叠碗,但你偏偏加了一大桶水进去,结果清洁力大打折扣,碗怎么洗都感觉油腻腻的。

如此,胃里的食物停留时间长了,还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就像一锅被泡水的面团开始发酵膨胀,胃胀、嗳气、烧心、反酸,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就来了。
长期这样下去,胃的动力也会变差,食物往下走得慢,肠道的负担增加,便秘、腹泻这些麻烦也就接踵而至了。

脾胃虚弱的人,吃饭时的这些坏习惯,得改!
除了吃饭喝水这个毛病,很多人还有一些日常习惯,也是在无形中伤害着本就虚弱的脾胃。
有些人吃饭喜欢狼吞虎咽,三两口就把一碗饭扒拉进肚子里,连咀嚼都懒得多嚼几下。食物在嘴里没有嚼碎,胃就得费更大的劲去消化,脾胃的负担自然就重了。
还有的人喜欢吃得特别烫,觉得这样暖胃,其实过热的食物会烫伤食道和胃黏膜,时间长了,甚至可能诱发胃病甚至食道病变。

还有的人特别爱吃生冷的东西,尤其是夏天,一杯冰镇奶茶、一碗凉面,吃完了觉得舒服了,可脾胃却遭了殃。
脾胃最怕寒凉,冷食下肚,相当于往燃烧的炉子里倒了一盆冰水,火一下子就熄了,胃的运化能力变差,食物消化不良,脾胃就越来越虚。

脾胃虚弱的人,该怎么吃饭?
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己有脾胃虚弱的情况,比如吃点东西就容易胀气、消化不良、胃口不好,或者容易拉肚子、怕冷、精神状态差,那就更要注意吃饭的方法。
第一,吃饭时尽量少喝水,尤其是凉水。
如果实在觉得口渴,可以在饭前半小时先喝点温水,润润喉咙,但吃饭的时候尽量减少水的摄入,让胃的消化液保持应有的浓度,让食物能更好地被消化。

第二,饭后别急着喝茶或汤。有些人喜欢饭后喝一大碗汤,或者泡上一杯浓茶,觉得这样能帮助消化,但其实喝太多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
想喝汤的话,可以放在饭前喝一点,但不要一次喝太多。

第三,吃饭要细嚼慢咽。食物在嘴里嚼得越细,胃的负担就越小。
唾液里本身就含有消化酶,能帮助分解食物,所以吃饭的时候尽量多嚼几下,让食物在嘴里就被初步分解,胃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第四,少吃寒凉食物,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如果你本身就手脚容易冰凉,吃点冷的东西就感觉胃不舒服,那就更要警惕。尽量吃温热的食物,比如煲粥、炖汤、蒸菜,这些对脾胃的刺激小,容易消化,也不容易让胃受寒。
第五,养脾胃,可以吃点这些食物。像山药、红枣、薏米、南瓜这些食物,对脾胃都是很好的,它们有助于健脾、补气,长期吃下来,脾胃的状态会慢慢改善。
特别是山药,它能补脾养胃,帮助消化,是脾胃虚弱的人不可多得的食材。

脾胃好,才能身体好
很多人以为养生是老年人才需要操心的事,其实脾胃健康关系着整个身体的状态。
脾胃虚弱的人,往往气血也不足,整个人容易疲劳、脸色不好,甚至免疫力都会下降。养好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

从今天开始,学会“饭水分离”,减少对脾胃的伤害,让脾胃恢复它该有的活力,身体才能真正强壮起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