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的话,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血虚风燥,风在体内四处游走,人的感觉就是痒。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瘙痒都是风邪引起的,只是说它比较常见。
那么,针对血虚风燥引起的瘙痒,中医有什么办法呢?
给大家推荐一个中成药——湿毒清胶囊。
湿毒清胶囊:当归、丹参、地黄、黄芩、苦参、白鲜皮、土茯苓、蝉蜕、甘草,直接买中成药即可。
既然是血虚风燥,说明风邪是从血虚来的,风邪是影子,血虚才是根子,所以当务之急是补血。
排在第一位的是地黄,地黄是妥妥的君药。地黄又分熟地和生地,熟地擅长滋补,生地擅长清热。从整个方子的基调来看,用熟地是比较合理的,熟地滋补肝肾之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肝血是从肾水生长过来的,补肾也是补肝。
其次才是当归,当归可以补血,主要是补肝血。肝在中医五行中属木,是风木之脏,肝血不足,特别容易生风。当归这味药能通能补,补血的同时还能活血,能让补进去的血顺畅流动起来。
丹参也是一味补血的妙药,之所以说它妙,是因为它跟当归一样补而不滞,通而不伤。
当归、丹参和熟地一起负责给气血扎根,到这里,尽管没有用到一味祛风的药物,但是风邪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这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血充足了,气血顺利运行起来了,风邪会自动消失。
紧接着又加了点蝉蜕,蝉也叫知了,每年的夏末秋初,知了躲在树上叫得最欢。知了褪下的外壳,就叫蝉蜕,中医拿过来入药,有疏风散热的作用,可以把风邪透散出去。
血虚不仅生风生燥,也容易生热,就好像汽车水箱没水了以后,发动机会热得厉害。所以又用了黄芩清热。
苦参、白鲜皮、土茯苓清热祛湿,不是养血的方子吗,怎么又奔着湿热去了?
是这么回事,血虚风燥导致的皮肤瘙痒有一个特点,容易在秋冬发作。你会觉的很奇怪,夏天的时候明明好端端的呀,怎么一到秋冬天就痒的厉害?夏天有什么特点?又湿又热。
虽说湿热吧,但好在还能出点小汗,能及时地把湿热之气带出去。但你的汗出的又不那么利索,所以体内多多少少会残留点邪气。再加上你本身又是血虚体质,进入秋冬天以后,秋冬燥气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身体润泽的效果,此时,皮肤缺水,就像屋漏偏逢连阴雨。
换句话说,身体内部已经开始出现“骚乱”了,于是这些邪气就再也按耐不住了,蠢蠢欲动,这就好比一个国家有别国的细作潜伏,突然有一天内乱出现了,这些细作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是不是要跟着掺合一下?
风邪把体内郁积的湿热带到皮肤表面,会加重瘙痒,所以在把风邪祛除以后,还要用点清热祛湿的药物,目的是解决这些余邪。
甘草调和诸药。
再强调一下,湿毒清胶囊适合血虚风燥导致的皮肤瘙痒,这样的瘙痒有什么特点呢?
1、正如前文所说,容易在秋冬天发作。
2、血虚风燥导致的皮肤瘙痒渗液少。什么意思呢?皮肤痒的特别厉害的时候,一直挠啊挠的,挠到后面会看到有黄色的液体渗出来,这种瘙痒,多半是湿热。用手一挠,容易有抓痕,容易出血,有血痂,多半是血虚。
3、皮肤特别干燥,干到什么程度呢?有很多皮屑,晚上睡觉一脱衣服,“雪花”哗啦啦的往下掉。身体里的血是最滋润人体的东西,血虚了以后,皮肤得不到濡养,自然就会干燥。
4、皮肤瘙痒,是遇热加重还是晚上痒的厉害?如果是遇热加重,比方说天气一热就痒得厉害,天气一转凉又消失了,十有八九是湿热,内外因勾结作乱。虽说炎热的天气可以出点小汗,但是因为湿热很重,所以仅凭出汗,是不能完全把邪气带出去的。这个时候清热祛湿是大方向。那有朋友可能要说了,说这个湿毒清胶囊也有清热祛湿的成分呀。虽然有,但不是主力,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就是说血虚的同时可能有一点湿热,但不是很重,血虚是主要的,湿热是次要的。如果湿热已经很重了是没有效果的。
如果是晚上痒的厉害呢,那就是血虚风燥,中医常说,人卧则血归于肝。晚上躺在床上进入睡眠状态,大部分气血会回流到肝脏,虚上加虚,这种瘙痒可以用湿毒清胶囊。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方子,补血养血,祛风止痒,取当归10克、白芍10克、防风6克 ,水煎或者沸水冲泡后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