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的注册流程一般如下:
1. **确定基金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
- 明确基金会成立的目的、要开展的公益活动方向等,比如是致力于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公益事业。这需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作为基金会的宗旨。
2. **组建理事会**:
- 理事会是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成员一般为5-25人(单数),需选举出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职位。理事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公益热情和专业能力,能够为基金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支持。
3. **起草章程**:
- 章程是基金会的“基本法”,要规定基金会的名称、住所、宗旨、业务范围、组织机构、财产管理和使用等重要事项。章程的制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要经过理事会的审议通过。
4. **准备原始基金**:
- 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一般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要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合规,并将其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
5. **选择业务主管单位(部分地区可能不需要)**:
- 有些地区的基金会需要有业务主管单位的同意和监管。业务主管单位通常是与基金会业务相关的政府部门或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组织。如果当地政策允许,可以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无需业务主管单位。
6. **进行名称核准**:
- 向当地民政部门或相关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基金会名称申请,确保名称符合相关规定且不与已有的基金会名称重复。一般来说,基金会名称应依次包括字号、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以“基金会”字样结束。
7. **网上申报(部分地区适用)**:
- 登录当地社会组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或相关政务服务网,注册账号后进入基金会成立登记业务模块,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材料,如章程、理事名单、验资证明等。
8. **提交纸质材料(如有要求)**:
- 将网上申报的材料打印出来,签字盖章后连同其他必要的纸质材料一并提交给登记管理机关。具体材料可能包括申请书、章程、验资证明、住所证明、理事名单及身份证明等。
9. **审核与审批**:
- 登记管理机关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如果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将依法受理、审查,并作出准予或不予登记的决定。审核过程中可能会要求补充或修改材料。
10. **领取证书**:
- 经审批通过后,领取《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标志着基金会正式成立。
11. **后续事项**:
- 刻制印章:持相关证明到有资质的印章点刻制基金会的公章、法人章、财务专用章等,并到公安部门办理刻制印章备案手续。
- 开立银行账户:凭法人登记证书到银行开立正式的银行账户,将验资款从验资账户转入。
- 办理税务登记:到所在地税务登记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 备案:将印章式样、银行账号等信息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