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俄罗斯这个政治动荡、权力斗争复杂的国家,普京的领导地位似乎一直没有受到过太多威胁。
但是随着权贵们的争斗日益激烈,一种隐形的危险正在悄然酝酿,曾经以强硬形象示人的普京,现如今却陷入了深刻的权力裂痕之中。
普京是否意识到,眼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内斗”,正在逐渐演变成他无法忽视的深刻危机?当国内寡头间的争夺日益加剧,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稳定将何去何从?
【普京与俄罗斯寡头的“安静战争”】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商界和政界逐渐交织在一起,一些寡头通过巧妙的资本运作,控制了大部分的经济资源。
在这些寡头中,多莫杰多沃机场的所有者卡门史奇克,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通过私有化,几乎将莫斯科的这座重要机场变成了自己的资产。
当俄罗斯政府突然要求他无偿将多莫杰多沃机场25%的股份交给国家时,这位寡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普京对国内经济和资源分配问题的忽视,为寡头们提供了更多争夺的空间,卡门史奇克的拒绝背后,隐藏着他与其他大佬之间的政治博弈和支持。
而普京则未曾对这种局面做出明确回应,似乎对这些纷争置身事外,继续将目光投向对外的战争和地缘政治。
这样的忽视并不意味着局势的平静,随着国内寡头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俄罗斯的经济逐渐陷入了动荡。
在过去几年里,俄罗斯经济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制裁和俄乌战争的双重打击下,俄罗斯的市场和资源逐渐被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消耗。
那么,普京是否意识到,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内部纷争,正在逐渐酝酿成一个无法控制的深刻危机?
【俄罗斯军队的领导危机】
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的表现屡次令人失望,战场上的接连失败让普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军队的指挥层问题暴露无遗。
普京的亲信、现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从未在军队服役,甚至在担任防长期间,他的五名副手也都没有军人背景。
这种情况在外界引发了广泛质疑:一个正在进行战斗的国家,为什么会由一群没有作战经验的人来领导军队?
这一点尤其让退役少将、俄罗斯前副总统鲁茨科伊深感不满,在公开场合,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国防部高层的“无能”。
鲁茨科伊认为,俄罗斯军队的领导层不仅缺乏实战经验,而且在战略部署和战术调整上存在严重的失误。
他的批评指出,军方的指挥不力,导致了前线兵力的巨大损失,与这些高层指挥官相比,士兵们则处于无望的战斗环境中,许多人开始对战争产生疑虑,甚至选择逃避责任。
鲁茨科伊的言辞虽直白,却揭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军事高层的无能直接影响到了战斗力和士气。
这一批评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战争的进展,俄罗斯军队在战略上屡屡失策,赫尔松等重要城市的失守,便是最为明显的例证。
在士兵的伤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战场局势日益严峻,更让人担忧的是,尽管高层军官不断更换,问题却依旧没有根本解决,军队的指挥体系依然存在严重的漏洞。
军队内部的士气问题,士兵们的疑虑、愤怒以及对战争意义的质疑,已经严重影响了战斗力。
俄罗斯的战斗优势是否能够恢复?当战斗意志逐渐消耗殆尽,普京该如何重振军队的士气?
【士气低迷】
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俄军的士气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初,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展现出强劲的攻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前线的士兵开始感到疲惫和绝望。
俄罗斯的许多基层士兵逐渐失去了对战争目标的认同,他们不再明确自己为何而战,甚至开始质疑这场战争的意义。
在俄罗斯国内,虽然普京和军方领导层不断强化战争的正当性,但士兵们对战场上死伤的亲历,导致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许多人甚至选择逃离,放弃他们的武器和战斗岗位。
士兵的退缩导致了指挥层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困难,士气低迷的情绪蔓延开来,在一些关键战役中,俄军未能发挥出预期的战斗力,兵力的调配和后勤支持也遇到了严重问题。
越来越多的战斗变得拖沓且没有实质性进展,士兵们甚至开始质疑战争是否值得继续,这种情绪进一步加剧了前线的混乱。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通过立法手段让乌东四个地区“入俄”,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士兵的战斗动力,这一举措未能有效改变士兵们的心态,反而让他们更加感到迷茫。
毕竟,这些远离本土的占领区对于年轻士兵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情感归属,战争的号召力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士兵们不得不在没有信念的情况下继续征战,这种局面对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普京政府此时是否意识到,这种士气的低迷已经成为俄军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是否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重振军队的精神力量?
【普京的“软国有化”】
与此同时,在普京集中精力应对外部战争与地缘政治的过程中,俄罗斯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峻。
近年来,俄罗斯的“软国有化”政策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通过这项政策,普京政府通过安全部门对85家企业提起诉讼,并强行将大量私人企业收归国有。
起初政府声称这些资产收归国有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并恢复国家的经济控制力,但这一举措却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不满。
“软国有化”政策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场资本重新分配的博弈,通过国家的干预,寡头们的资源和财富被进一步集中在少数几个政治力量手中,尤其是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寡头。
俄罗斯的阿尔卡季·罗滕伯格便是这一过程中受益的主要人物之一,罗滕伯格及其家族通过低价收购了大量被政府查封的企业,巧妙地利用了安全部门对企业进行“国有化”的机会,轻松获得了巨额财富。
这一过程并没有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形成了一个富有而腐化的统治阶层。
西方制裁、能源价格波动和战争开支让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而普京将政治精力几乎完全投入到俄乌战争中,忽视了国内经济的恶化。
在普京与寡头的默契合作下,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反而在制裁的重压下愈加脆弱。
普京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国家的经济命脉被少数寡头控制,普通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时,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也将岌岌可危。
【结语】
俄罗斯权贵们的内斗已经不仅仅是个别集团之间的资源争夺,而是整个国家稳定与未来走向的巨大隐患。
普京虽然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冲突上,但国内经济的恶化和军队的士气问题,已经让俄罗斯的政局深陷危机。
如果这些内部问题继续被忽视,俄罗斯无疑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而一个国家的强盛,最终依赖的不仅是外部的胜利,更多的是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普京若不迅速采取措施,可能会面临内外压力的双重挤压,最终影响俄罗斯的未来走向。
【参考信源】
金融时报
新华网2023-06-27《普京:自相残杀并导致社会分裂是俄罗斯的敌人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