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来自《德国之声》的一篇报道再次让世人看透了中国的战争潜力,该篇报道名为《欧洲军工业依赖中国产硝化棉的困境》。
文中指出为了给正陷入战火摧残的乌克兰提供补给,同时也填补自身的弹药库存,欧盟计划将北约最主要口径尺寸的弹药产量提高到每年150万枚,但实际数字却相差甚远。
此外,欧洲缺乏的不仅仅是制造弹药的产能,而且还缺少一样东西——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硝化棉。
硝化棉对军工产业至关重要,俄罗斯为了战场上的胜利曾花费大价钱从中国购买,美国为了援助乌克兰也通过中间商购买过硝化棉。
那么,硝化棉究竟是什么物质?能大规模生产硝化棉,又代表着什么呢?
硝化棉成为国际焦点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战火瞬间席卷整个东欧,随着战事的持续升级,双方的弹药消耗量急剧增加。
据乌克兰国防部统计,仅在冲突初期,俄乌双方每天就要消耗超过6万发各类炮弹,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不仅考验着双方的军事实力,更是对后勤补给能力的巨大挑战。
战争爆发后,北约成员国纷纷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美国率先承诺提供价值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大批炮弹等弹药。
英国、德国、波兰等国也相继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然而,持续的援助也导致这些国家自身的弹药库存迅速告急。
面对日益紧张的弹药供应形势,各国领导人纷纷来到中国,抓紧时间从中国购买硝化棉。
说到这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硝化棉。
硝化棉,化学名称为硝酸纤维素,是由棉花纤维素与硝酸进行酯化反应而得到的产物。
这种看似普通的白色絮状物质,却在现代军事工业制造火药和炸药等军用品的关键成分。
以155毫米炮弹为例,每发炮弹中约含2-3公斤火药,而这些火药中有30%-40%是由硝化棉构成的。
没有足够的硝化棉供应,就意味着无法维持足够的弹药生产能力,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都是巨大的威胁。
除了军事用途,硝化棉在民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它是生产胶片、油漆、烟花等产品的重要原料。
在医疗领域,硝化棉还被用于制造可吸收缝合线,这种多样化的应用,使得硝化棉成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化工原料。
而在全球硝化棉市场上,中国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棉花大国
以南京中硝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年产1.5万吨硝化棉,产能之大令人咋舌。
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多家大型硝化棉生产企业,如保定白沟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新余国泰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存在,使得中国在硝化棉供应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之所以能在全球硝化棉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得益于其多方面的优势。
要知道,中国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品质优良,特别适合生产高质量的硝化棉。
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达到5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4.9%,这种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为中国硝化棉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中国拥有从棉花种植到硝化棉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加上多年积累的化工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得中国在硝化棉生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得益于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效应,中国的硝化棉在价格上也具有明显优势。
据统计,中国硝化棉的出口价格平均比国际市场低20%-30%,这使得即便是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各国仍然难以放弃从中国进口硝化棉。
这些优势的综合,使得中国在全球硝化棉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然而,这种优势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打压,差点断掉的命脉
2023年10月,欧盟发布了《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
这一禁令直接影响了欧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硝化棉的渠道,尤其是那些使用新疆棉花制造的硝化棉。
这一政策的出台,欧洲国家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自己需要大量硝化棉维持军工生产,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自身制定的政策限制。
面对这种困境,欧洲军火商开始采取囤积策略,偷偷从中国大量囤积硝化棉。
以德国为例,德国最大的军火商莱茵金属公司就囤积了相当于3年用量的硝化棉。
不仅如此,许多欧洲防务企业都在“尽可能多地采购以填补库存”,这种囤积行为,反映了欧洲国家对未来硝化棉供应的深深忧虑。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在积极寻求替代方案,瑞典的萨博公司开始研究使用木材制造纤维素,以替代传统的棉花原料。
欧盟更是启动了一项20亿欧元的基金,旨在提高火药的产量。
然而,这些努力能否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强大的战争潜力
通过硝化棉供应这一侧面,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强大的战争潜力。
除了硝化棉供应以外,我国还有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2023年,中国的工业产值达到12.6兆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在汽车、机床等多个领域,中国的产量都占据全球较大份额。
以汽车产业为例,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701.2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32.1%。
在机床领域,中国的数控机床产量占全球的45%以上,这种强大的工业基础,为可能的战时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关键原材料的自给自足能力方面,中国同样表现出色。
以硝酸为例,中国的年产量达280万吨,理论上可以生产1680万吨弹药,在钢铁产能方面,中国更是遥遥领先,年产能超过10亿吨,远超其他国家。
这种庞大的原材料生产能力,为中国的军工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结语
通过对硝化棉供应这一看似小小的切口,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战争潜力。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中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和平时期的国际贸易,还是可能的战时生产,中国都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和潜力。
这种实力,不仅体现在硝化棉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上,更体现在整个工业体系的综合能力上。
未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凸显,其影响力也将持续扩大。
免责声明:该文章的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