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陪孩子在三联书店听了一个叫“从鱼脑到人脑”的讲座,听到一种观点:那就是智人相比于尼安德特人以及其他人种有一种特别的优势。
不是制造工具的能力,不是体力,也不是脑容量,而是一种无用之用的能力。
比如在洞穴里绘制大量壁画、制作大量吃不上饿不上的工艺品,这一点与其他人种有着很大的不同。
也就是这种不实用的东西,最终成为智人的终极性优势,这一点确实很有启发性。
那就是很多时候其实那些看起来不是很实用的东西反而才是影响我们最深的,但我们却浑然不觉。
比如小孩子打闹、做游戏似乎没用,但其实对他们学习社会规则、建立人际关系很有用。
成人之间吃饭、聊天看起来没用,但其实闲聊得来的信息往往却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最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的交往也最深入。
看书也一样,我们法律行业要看很多工具书、理论书,还有论文,不看不行,不看办不了案子,会办错案子。
但说实在的,我们并没有那么多人发自内心的愿意看这些书。
而且有些书也写得过于枯燥,千篇一律、八股结构,让人索然无味,如脑补入心。
看了很多理论书,但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机械执法的问题,仍然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这些理念的问题,并不是理论书、工具书能够解决的,相反它可能还需要我们可以的跳开法律工具书的习惯思维,而重返常识。
因此,我们跟习惯看一些法律之外的所谓“闲书”。
“闲书”是一些严谨的同行的叫法,他们将凡是与办案不直接相关的书都叫做“闲书”。
那么什么不是“闲书”?
法条,包括法条汇编、释义、解读等;教材,包括各部门法教科书,如刑法教科书,各种细化领域的教科书,如证据法教科书;理论专著,比如构成要件什么什么;业务专论,比如诈骗犯罪实务问题研究,各种指南、指引,等等;案例汇编,刑事审判参考,各类指导案例和典型案例汇编。
这些不是“闲书”,其他书基本都是“闲书”。
这个“闲书”理论也曾经长期的困扰我,似乎只有看这些正经的业务书才是专研业务,走正道,看了“闲书”就是玩物尚志,或者躺平偷懒。
其他人这样看,自己也这样认为,这样一来看“闲书”就会有一种负罪感。
看因为“闲书”好看,忍不住想看,有好奇心想看,看了觉得有意思,也会存在一种罪恶的快感。
但还有一些人似乎更高明,他们既不看业务书,也不看“闲书”,他们什么书也不看,目前这种不看书的在司法界也是有一批人。
他们自称按照经验办案,因此他们不用看书,无需看书。
但我属于“闲书”的,我一直在看“闲书”。
即使在“闲书”无用论最为盛行的地方,我仍然坚持看“闲书”。
一方面,我单纯的觉得有趣,我渴望心知;另一方面,我的思维听不下来,我的大脑需要运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我想思考法律之外的问题。
因为单纯的法律问题过于沉闷、古板而且闭塞,时间长了会禁锢人的思想,让我们思维固化、视角单一。
所以,我一直主张看“闲书”,推荐看“闲书”,我建议年轻法律人去看一些与法律完全无关的书。
读书日也快到了,我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我建议法律人尽量少看一些法律书,多看一些专业之外的书。
因为,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看得法律书已经够多了,你一直以来学得就是这个,用的就是这个,不让你看你也还是会看一些,但是那些人文的、科学的,甚至是文学的,反倒是我们平时不太敢看,我们会害怕这些东西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让我们将专业荒废了。
我到并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觉得无用之用可能有大用。
功夫在诗外,法律的功夫在法律之外。
比如我们了解理论、了解罪名、了解证据,但是我们还是办不好案子,因为我们不了解人性。
人性这个东西,法条里没讲、教科书里没讲、业务书里也没讲,案例自然也讲不了。
人性是个啥,我们如何了解?
这自然需要我们从生活中体会,也就是学习无字书。
但是直接的经验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还需要很多大量的间接经验。
那个间接经验就是书籍,跟准确的就是法律之外的“闲书”。
我们要了解常情常理常识,我们看法律书是看不懂的,我们必须要看这些“闲书”,我们要了解大千世界、普罗众生、人间百态,我们才能理解民间疾苦、生活不易,了解什么叫不得已,为什么要存一份了解之同情。
我们才能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这些个理念就来自于这些无用之用的体会。
我现在也主要写这些无用之用的体会。
我写的文章和书,不是那些系统的理论专著和业务专论,格式比较散漫,题材过于广泛。
有人说是天马行空,有些人说是四不像。
但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追求于形式,而是更加的追求实质,并不追求于我写的是论文还是散文,是理论还是业务,格式是否足够系统严谨。
我只追求于一点,那就是求真。
提出真的问题,讲出真的感受,努力取提出真实的解决思路。
这些真实的东西,有些不是十分主流,有些似乎也没啥大用,有些也不知道算是理论还是业务,有些有似乎是非常私人化的感受,还有一些甚至让某些人不舒服。
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这些无用之用可能会让人多了一份信念,增加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丝感动,让我们对人性有增加了一些理解。
了解人性是有意义的,但了解人性也是十分困难的。
常识十分重要,但常识到底是什么,这要区分很多不同场合和语境,需要我们对社会生活的百科知识有极为全面复杂的了解。
为什么说法律人需要看“闲书”?
因为我们需要了解人性和常识。
而你说,人性和常识有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