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机关考公时,有些毕业生就问我是报基层还是报地市级的司法机关更好。
这在十年前的话,我肯定还是建议报上级机关,因为机会更多,视野更宽,天花板也更高,空间大。
但是现在我却建议先去基层,因为改革了。
之前我多次谈到这个话题,现在地市级以上的助理很尴尬,上不去下不来,不能直接在本院入额,想空降到其他基层院入额还被人嫌弃,无人接收。
当然你如果考虑走行政岗那就另说,但是如果说走司法岗,以后要走司法官这条路,我觉得好像只能先从基层开始干。
这也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一个主要导向,那就是初次入额从基层院开始,无论是在哪当的助理,到头来都要到基层院来入,既然如此,那就一开始就过来不就得了,还可以先排队。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基层院确实比较好打基础。
毕业生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去哪都可以适应。毕业一到基层,即使案子多也不会觉得多,因为没有比较,反正之前也没干过,这就没有心理落差,就比较容易适应。
但是一旦到了地市级院,案件虽然重大,但是确实太少,上手的机会就早,当你渐渐适应了少的,你就适应不了多的。
这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基层开始干,先忙起来,积累起来,入额之后,有了经验来,再去上级院遴选,这就是由俭入奢易;反之先从上级单位开始,习惯叉腰指挥,自己动手少,案件负担少,一想到基层院浩如烟海的案件头都大了,也就不想下去了,也就下不去了,这就是由奢入俭难。
而且从办案的规律来看,也是先从基础的案件,简单的案件开始干,先了解流程,慢慢再研究细节,再琢磨疑难问题。而办案很多时候也是熟练工种,即使基础性工作,也要不断的重复再会学到位。
你比如看卷,第一个看得慢,看半天看不明白,但是再接着办第二第三个也就是慢慢快了,而且不少案件还具有相似性,就可以慢慢得摸出规律来。而如果案件足够多,那就意味着磨练的机会多,能够摸出的规律多,但还是要适当有不同犯罪类型的调剂,光是危险驾驶也不行。而基层院是有这个调剂的空间和反复磨练的机会的,只要你看干,基层院最不缺的就是案子。
这简单重复的磨练,通过在不同类型案件的摸爬滚打,成长自然也就快。
不要说别的,出庭机会就比上级院多得多,能够接触到的各类当事人也多得多,这样办案阅历自然也就丰富的快。
但是地市级院正好相反,案件不多,但很多案件都重大复杂,你很难独当一面,总是打下手。即使是打下手的机会,也由于案件的优先,变得非常有限,重大复杂案件的出庭,作为一个助理更是不好有什么发挥和施展。
也就是说虽然地市级院有好案子,但是周期都太长了,数量太有限了,那些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打磨出来的技能就很难得到锻炼。
比如快速阅卷,就像做阅读题一样,那一定是题喂出来的,但是苦于上级院的案子太少了,没得给你锻炼。
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层院入额门槛相对低的多,最低标准是五年就可以,如果非常优秀和突出的话,那五六年就会有机会,即使要排队,往往要在等个五六年。
但是地市级院的入额标准是一助满四年,但是混上一助也得十年,也就是说上级院的入额门槛是十五年起,如果到时候如果政策没有调整的话,你还是入不了。
而其他在基层院老老实实干活的兄弟慢点的,干十年也差不多入了,再等五年都可以直接遴选到上级院当员额了。
而这个时候是你十五年的基层办案经验啊,至少经手过一两千件案件了。
但一直在上级院的话,那可能300件案子都办不到,而且还没有一个案件是自己独立办理的,在法庭也不可能有独立出庭的机会。
但是从基层院开始干的话,至少也是独立出了五年庭了。
虽然从基层干起点低了,但是从经办的案件数量,案件类型种类,独立办案的机会上来说,反而确实高的了。
最重要的是,就是能够率先入额的机会。
即使上级院的助理后来想开了想要来空降,当然这个醒悟期至少也要五年以上。
但就同样这五年,从基层院开始干的同学已经领先了,无论从办案数量,还是经验丰富程度上来看,肯定是更有经验,是更能够承受压力。因为他们从一毕业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更加的适应。
而显然空降兵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去上级院好像反而耽误了。
主要就是耽误干活了,干的活少自然长本事的机会就少,而能力就是靠干活儿磨练出来的,完全没有捷径可言。
少干的,自然就要补回来。卷看得少了,案子办得少了,那自然就要更多的看卷办案子,才可能培养出相当水平的能力和意识。而等你弥补上来的时候,那些原来就在基层院干的同学又会往前一步。你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最后你成为你同学的助理,这也是极为可能的,本来是同学,现在可能是师徒关系。
还有一个基础性的因素,那就是基层领导对你的熟悉程度。
一开始就到基层院入额的同学,肯定是与基层院的领导一同成长的,有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师傅当处长了,甚至当主管副检察长了。
即使不是自己的师父,也是一起共事很长时间的老同事,叫哥叫姐好多年了,现在虽然叫主任,某检,但是那份熟悉和亲切,不知要比空降兵浓多少。
这些同学虽然能力也不一定突出,成长也未必十分快,但只要人踏实,这多年没有功劳也会有苦劳,接触的时间长,感情必然也就深,了解必然也就细,而且多多少少,或公或私,给这些前辈都出过力,这怎么能不念好。
而入额的时候如果有一些综合评价的成绩,一早就基层上班的同学分数自然会高,而且经验也自然更丰富的,关键是那些无声无息的情感,那是抹不掉的。这其实一种无形的优势,是难以超越的。
上级院之前的优势在于,一般不下来,一下来就任职。
不需要积累那么多经验,也不需要与基层培养那么深厚的感情,因为任命决定来自上级。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上级院助理由于不能在本院入额,所以只能下来入额。
是入额,而不是任职。
任职是上级院决定的,但是入额却是下级院自己决定的。
差别就在个地方,既然是这个地方自己决定,但自然距离决定权中心距离更近,相处时间更长,也就更有优势啊,反之距离远相处时间短必然优势就少,即使上级领导可以帮助沟通协调一下入额的事,但是也不能直接产生作用,因此不具有确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级院的势能优势在基层入额是没有意义的,反而基层院对本院干部的培养反而更有优势了,而且同样是用,谁不用自己熟悉的,肯干能干的人?空降兵不但不能干多少活,而且无法踏实扎根的特点决定了其很难获得同样的入额机会。
这些比较会使得一毕业就去上级院的人,一开始看起来挺好,但前路却更加曲折。
其实从基层院开始干才是更加实在的选择,至少不会耽误时间,而且如果干的好,足够优秀的话,通过遴选途径一样有上升空间。
让上级院入额难,最终让基层院更有比较优势,既是在意料之内又是在意料之外的改革结果。
从基层开始干不仅是更好的选择,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