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1988年的夏天,重庆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正在整理学校的档案。就在他翻阅一叠老旧文件时,一封1953年的立功喜报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喜报的纸张已经泛黄,字体略显模糊,可标题却格外醒目:“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臣蒋诚”。王爵英停下手里的动作,心里顿时充满了疑惑。
地址栏上写着“兴隆乡”,可合川根本没有这个地名。难道是哪弄错了?这封喜报为何一直未被送出?
档案室里的秘密
1988年的一个夏天,重庆合川师范学校档案室里,阳光透过窗子照在积满灰尘的文件柜上。王爵英,学校的校长,正低头整理堆积如山的档案。他手里拿着一叠老旧的文件,准备归档。
“怎么还有这种东西?”他的目光突然被一封泛黄的喜报吸引。喜报上写着‘蒋诚’的名字,荣立一等功,授予时间是1953年。
喜报的内容简洁,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蒋诚的不凡。“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这个人到底是谁?”王爵英心里充满疑惑。
喜报上注明了地址:“重庆市合川县兴隆乡玉河村”。可他翻遍地名册,发现合川根本没有“兴隆乡”。
他想起,合川倒是有个“隆兴乡”。会不会是写错了?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喜报会滞留在档案室几十年?他决定追查清楚。
第二天一早,王爵英带着喜报赶到合川县地方志办公室,希望能找到线索。
工作人员查阅了相关资料,摇了摇头:“这‘兴隆乡’确实没听过,极可能是误写。隆兴乡的玉河村到现在还有人住,你可以去那里找找。”
王爵英心里一阵激动。他收拾好喜报,立刻动身前往隆兴乡。喜报上的内容虽然简单,但他心里隐约觉得,这封喜报的背后藏着不寻常的故事。
谁是蒋诚
隆兴乡玉河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里的土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坯房,鸡鸣狗吠中透着山村的宁静。王爵英来到村口,向一个正在挑水的妇女打听:“请问,这里有没有人叫蒋诚?”
“蒋诚?”妇女想了想,指了指村子的东头:“你是不是说蒋启高?他以前好像是叫这个名字。”
“蒋启高?”王爵英心头一震,急忙朝妇女指的方向走去。
东头的土墙院子门开着,院里堆着一堆柴火,几只鸡在地上悠闲地刨食。一个老人正蹲在地上,用一把锄头修理竹把。他穿着灰色的旧衣服,神情专注,像是在与这根竹把较劲。
王爵英走到门口,问道:“请问,您是蒋诚吗?”老人抬起头,目光平静。“我是,你是谁?”
“我是合川师范学校的校长,找到一封1953年的喜报,上面写着您的名字。”王爵英边说,边把那封喜报递过去。
蒋诚停下手里的活,接过喜报。他低头看了一眼,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复杂。邻居们听到动静,也好奇地围了过来。
“蒋叔,这喜报是啥意思啊?一等功?咋没听你说过?”
蒋诚轻轻叹了口气,把喜报放在膝盖上。他抬起头,望着远处的山,语气平淡:“这就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没啥好说的。”
“几十年前的事?”王爵英看着这个瘦削的老人,心里更加好奇。他忍不住追问:“能不能说说,您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蒋诚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不高,但每句话都像是带着重量。
战场上的英雄
1949年蒋诚21岁,重庆解放。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他抱着一腔热血加入了解放军,成了一名战士。那一年,他还是蒋启高。
“当兵就是想打仗,保家卫国嘛。”蒋诚笑了笑,语气里透着几分轻松,“结果后来还真上了战场,去得还是朝鲜。”
1951年,蒋诚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他所在的连队抵达朝鲜时,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土地。更让他震撼的是敌人的炮火密度。战友们还没熟悉战场环境,就不得不迅速投入战斗。
真正让蒋诚难以忘记的,是1953年的上甘岭战役。
“那个阵地,真是地狱。”蒋诚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痛苦。他放下手里的锄头,靠在门框上,声音变得低沉。
上甘岭战役爆发时,蒋诚担任机枪班班长。他所在的班被派去坚守一处重要的高地。那片高地不足三平方公里,却承受了几十万发炮弹的轰炸。
“白天,我们趴在阵地上,连头都不敢抬。敌人的机枪像织布机一样扫过来,只要露头就没命。”蒋诚说,敌人的火力太猛,战壕几乎被炸平。
几次炮击后,土壤变成了焦黑的泥浆,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蒋诚和战友们硬是顶住了敌人的进攻。每当敌人冲上来,他们的机枪就会发出咆哮,把敌人打退。
一次冲锋中,敌人的炮弹在战壕旁爆炸,弹片击中了蒋诚的左腿。他咬着牙,用布简单包扎,继续操作机枪。
“那时候哪想得了疼?只想着多打死几个敌人,就能多保住几个战友。”
整整两天两夜,蒋诚带着班里的战士硬撑了下来。援军赶到时,他们已经弹药耗尽,全班只剩下三个人。他的机枪枪管早已打得通红,握把都烫手。
战斗结束后,部队给他记了一等功。可他说:“我只是没死,班里的弟兄比我更勇敢。”
深藏功名
1955年,蒋诚退伍回乡。他换了名字,开始新的生活。他把自己的战功封进记忆里,从没和家人提起。
回到玉河村后,蒋诚每天干农活,修渠、种田、养蚕。村里推广新技术,他第一个报名,学会了还教给乡亲。大家都说他肯吃苦,又热心。
“当兵时为国家出力,回来了就得为乡亲做点事。”蒋诚总是这样说,语气淡淡的。
他甚至没有告诉家人自己的故事。妻子问过,他只笑着说:“打过仗,也没啥好讲的。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才是英雄。”
喜报的发现让蒋诚的家人和乡亲们震惊不已。大家一边感叹,一边责怪他:“这事怎么能瞒这么久!”蒋诚却摆摆手:“说这些没用。活着就得干活,没啥了不起的。”
1988年秋天,村里为蒋诚举办了一场表彰大会。乡亲们挤满了院子,村干部拉着他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念那封迟到的喜报。蒋诚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不时用手擦擦额头的汗。
站在台上,他只说了一句:“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不值得大家这样。”
蒋诚的事迹被慢慢传开。他的名字上了合川的地方志,村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他家听英雄故事。
2019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人”;2021年,他又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每一次领奖,他都带着家人,还特意嘱咐记者少写点自己的名字,多提提那些牺牲的战友。
2023年,蒋诚去世。他的葬礼上,乡亲们自发为他送行。院子里挂满了“英雄一路走好”的挽联。
蒋诚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英雄。他从不认为自己的经历多么值得称道,却用一生的平凡和伟大,给村里人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流传不息的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