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武穴市委党校2025年第三期年轻干部素质提升班80余名学员一行赴龙坪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看、现场听、互动议”的方式,全面解码龙坪镇以“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强镇、民生暖镇”为路径,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绘就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创新密码。
一汪清水映初心——解码美丽乡村的“绿色方程”
上午9时许,太阳能板在春日下泛着蓝光,学员们首站来到省级生态村五里村。现场观摩了太阳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湿地公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红色码头文化广场。

“我们以‘一拆二改三用’模式,拆除危旧房、旱厕共177处,建成‘四小园’125个,让村庄从‘污水靠蒸发’变成‘清水润田园’……”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胡国中指着湿地公园介绍。
通过讲解,学员们了解到昔日污水横流的村庄蜕变为现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样板,与五里村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构建出“旱厕革命—管网重构—生态回用”的特色治理链条息息相关。7万元建成的太阳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采用“太阳能供能+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92%;配套建设的7700平方米口袋公园与480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相映成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双提升;蔬菜种植大户胡锁住、党员致富带头人程寿阳的创业故事,更展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五里村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她的蝶变是龙坪生态振兴的缩影。据悉,龙坪镇全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及全域大绿化,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因垸施策,积极开展厕污共治工作,加快推进“四旁”植绿行动。如今,行走在龙坪大地,处处是乡村蝶变、和谐幸福的生动画面,一幅幅和美乡村的多彩画卷徐徐展开。
一片丹心传薪火——锻造党建引领的“发展引擎”
穿过芦苇摇曳的乡间小道,学员们在9时50分抵达朱河村罗垸中共广济县委诞生地纪念馆。
“1927年12月底,学堂内豆油灯闪烁,学堂外武师人员正在秘密监视,经过短暂的会议,举手表决选出第一届中共广济县委……”讲解员彭菲正在介绍中共广济县委诞生的庄严时刻,透过泛黄的长江独立第七支部名册,触摸着“湖深芦密打游击”的斗争智慧,学员们仿佛身临其境,当听到19岁烈士白杨林壮烈牺牲的故事时,大家不禁感慨:“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中共广济县委诞生地纪念馆不仅复原了1927年中共广济县委成立的革命场景,更通过200余件史料、5大主题展区,串联起革命时期农会斗争、游击作战的峥嵘岁月,承载着革命的火种。这不仅是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更是龙坪镇以“红色基因”赋能基层治理、凝聚发展合力的精神纽带,激励着新一代龙坪人传承“芦苇荡”革命精神。
近年来,龙坪镇始终锚定“先锋锻造 五五工程”大方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商埠文化、民俗文化、老街文化、龙舟精神等千年古镇文化内涵,致力于打好“党建+文化”特色牌,以点串线、以线串面打造花园社区会元故里、熊百万故居,朝阳村仓门口活动中心、牌楼下家风馆、朱河村、沙墩村老街、牛车村龙舟文化馆等多个文化载体,推动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一股韧劲闯新路——探秘产业发展的“硬核动能”
走进火热的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施工现场机械轰鸣。
蒋亚璋向学员们详细介绍,“总投资35亿元,占地1640亩,建设6大数字化车间、5组船台及智能滑道,打造全国首个万吨级江海联运智能船舶基地,达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百亿元……”学员们被火热的施工场景震撼,纷纷表示:“传统乡镇能孕育出这样的‘大国重器’,体现了龙坪‘向江图强’的战略魄力!”
自项目规划以来,龙坪镇全体干群以“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用干部的“担当指数”提升项目的“增长指数”,通过‘专班服务+要素保障’模式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中交四航局、中铁二十二局等‘国字号’建设团队的进驻,更彰显了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近年来,龙坪镇以船舶制造、非金属矿加工、特色农业为核心,不断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工业领域重点打造湖北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同步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了1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农业领域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种植、稻虾连作等特色农业,蔬菜播种面积超8000亩,并依托龙昌食品等龙头企业推广冬瓜规模化种植与加工;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健全项目帮办机制,成功协调解决企业用地、基建等难题,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一腔真情为民生——书写幸福颐养的“温情答卷”
在中医艾香萦绕的康养中心内,学员们被“两院一体”的创新模式所吸引。
“我们中心依托卫生院与福利院毗邻的优势,投入50万元改造五层医养综合楼,设置中医康养病房60张,配备艾灸排烟系统、智能康复训练仪等200万元先进设备,为73名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一站式服务保障,能够实现‘一分钟直达急诊’的目标,真正破解‘养老难就医、医院难养老’困局。”龙坪中心卫生院康复科主任宋力给大家进行专业解答。

随后来到龙坪福利院“幸福食堂”,通过讲解员杨阳的介绍,学员们得知“幸福食堂”以‘543’分层定价,通过“四方共建”模式开创可持续发展路径,让食堂持续“飘香”。
“一菜一汤品出温暖民生,一粥一饭尝出幸福晚年。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龙坪镇打造‘幸福食堂’是把民生工程落到了实处。”学员邵恒感触颇深。

据了解,龙坪镇推行“党建+医养”模式,构建起覆盖医疗、养老、餐饮的立体服务体系。党员医护带头建立健康档案,对3762名常住老人动态管理,开展义诊巡诊、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将“幸福食堂”经验复制到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利用闲置校舍打造“养老驿站”,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从医养大楼的康复理疗到村口的爱心送餐,从党员志愿者的定期巡访到智能系统的精准管理,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银龄守护网。
从五里村的“绿水青山”到朱河村的“革命史诗”,从新能源船舶的“智造浪潮”到医养结合的“民生温度”……龙坪镇以生态筑基、文化塑魂、创新驱动、民生为本,奋力谱写“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金色未来”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未来,这座滨江小镇将继续书写生态与产业共荣、发展与惠民同行的时代篇章,不断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