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春日绝句,千年春色入墨香,藏尽人间芳菲色

诗书香染墨 2025-03-25 18:12:32

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闲来喝茶读诗,欢迎关注诗书染墨香。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许是园主怜惜青苔上的屐痕,轻叩柴门却久久无人应答。正欲转身离去,忽见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泄露了满园关不住的春色。

赏析:

“关不住”与“出墙来”形成张力,以微观视角展现春的蓬勃生命力。红杏不仅是景物,更象征一切美好事物的不可压抑,暗含哲理,余韵悠长。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择一个晴好的日子,去泗水河畔寻访春的踪迹。天地骤然褪去旧裳,满目皆是崭新的光景。不必刻意探寻春风的模样——你看那万紫千红的花海,每一瓣都是春天写下的注脚。

赏析:

明为游春,实为哲理诗。“泗水”暗指孔子讲学之地,“东风”隐喻儒家教化。朱熹以“万紫千红”喻思想百花齐放,表面写春色无边,实则抒发对真理普世性的笃信,格局宏大。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春雨仿佛懂得人间期盼,在万物萌动的时节悄然赴约。它乘着夜色轻抚大地,无声浸润每一寸渴望生长的土地。天地间只剩漆黑云径,唯江上渔火如星子般倔强亮着。待到破晓时分,锦官城的花枝已缀满雨珠,沉甸甸地垂向人间,将整个春天压成一首湿漉漉的诗。

赏析:

杜甫以“知”“潜”拟人化春雨,赋予自然以灵性。尾联“花重”二字力透纸背,既写雨后花朵的饱满之态,更暗喻春意的丰沛不可阻挡。全诗无一句直抒胸臆,却处处流露对生命力的敬畏与欣喜。

《玉楼春·春景》

宋代·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东城风光一日胜过一日,湖面绉纱般的波纹迎接游船。绿柳如烟,晨雾中透着一丝轻寒;红杏怒放,枝头春意喧腾如闹市。人生苦短欢愉太少,岂能为吝惜钱财而辜负这一笑春光?且让我为你斟酒挽留斜阳,求它将余晖久久停驻在花丛间。

赏析: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化视觉为听觉,写尽春之喧腾。下阕由景入情,直抒及时行乐之思,“劝斜阳”的痴语更显对春光的贪恋,极具感染力。

《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

燕地的春草刚抽出碧丝,秦中的桑叶已压弯绿枝。当你心生归意之时,正是我肝肠寸断之际。无知无觉的春风啊,你既非旧相识,为何要擅自闯入我的罗帐?

赏析:

李白以南北春色差异喻相思错位,构思精巧。“春风”拟人化的质问,将女子孤寂写得缠绵悱恻。全诗明快中见深沉,展现“诗仙”罕见的婉约笔触。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与瓜洲不过一江之隔,钟山故居也仅隔着几重青山。春风年复一年染绿江南岸,那轮曾照我推行新政的明月,何时才能照亮归途?

赏析:

“绿”字历经“到”“过”“满”等十余次修改,终成炼字经典。春风既是自然意象,亦暗喻变法带来的生机。末句“明月”承载着诗人对仕途的倦意与归隐的渴望,矛盾心境尽在其中。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北漫步至贾亭以西,湖水初涨,与低垂的云絮缠绵难分。早莺争抢着向阳的枝头,新燕衔泥掠过谁家屋檐?野花渐次绽开,似要迷乱游人的眼;嫩草才刚探出头,已能轻抚马蹄。最贪恋湖东景致,绿柳掩映的白沙堤上,连春风都走得格外流连。

赏析:

白居易以“行”为眼,移步换景,动词“争”“啄”赋予画面动态美。“乱花”“浅草”看似随意,实则以小见大,精准捕捉早春特质。末句“行不足”三字,道尽对春光的贪恋,堪称“闲适诗”典范。

2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