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闲来喝茶读诗,欢迎关注诗书染墨香。

韦庄笔下的春天,是晚唐烽烟中的一抹清丽,是乱世文人的精神栖居。他以白描之笔,将江南的杏花、碧波、烟雨、离愁化作永恒的诗境。以下六首春日诗词,既是他的生命注脚,亦是千年春光的灵魂切片。
杏花满头,孤勇如虹《思帝乡·春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译文:
春日的风裹挟杏花,落满发梢与衣襟。陌上少年策马而过,衣袂飞扬,惊起一地芳菲。少女心潮翻涌:“若能嫁他,此生便算圆满。纵使日后被弃,亦不悔今日痴心。”
赏析:
此词表面写少女春情,实则暗喻韦庄对唐室的忠贞。彼时唐廷衰微,西川节度使王建招揽韦庄,他以“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明志,即便朝廷如“无情郎”,仍愿以一生殉道5。词中“杏花吹满头”的野性与决绝,恰是乱世文人风骨的投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世人皆道江南好,劝我终老于此。春水澄碧胜天色,画舫枕雨而眠。酒家女子皓腕如雪,笑靥如月。可江南愈美,愈不敢归乡——故土烽火未熄,归去唯有断肠。
赏析: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十字,将江南春色凝为永恒。表面闲适,实则字字含泪。韦庄流亡江南十余年,借乐景写哀情,以江南的温柔反衬中原战乱的切肤之痛。

《春日》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译文:
东风渐缓,野梅山杏暗自吐蕊。落星楼的号角声碎,偃月营的残阳如血。旅梦随蝶四散,离魂伴鹃远飞。长安陌上红尘蔽日,王孙踏尽春草,终未归来。
赏析:
此诗以春景写离乱,落星楼的“残角”与偃月营的“夕晖”,暗喻晚唐军事衰颓。尾联“红尘遮断长安陌”,既是战火阻隔的现实,亦是韦庄对盛唐逝去的哀悼。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译文:
那年花影低垂的深夜,水堂西侧,画帘轻掩。我与你执手相约,以为春光永驻。怎奈晓莺啼破残月,一别音尘断绝。如今你我皆成异乡孤客,重逢再无可能。
赏析:
此词以“花下”开篇,以“异乡”收尾,将春日邂逅与乱世离散对照。韦庄的爱妾曾被蜀主王建强夺入宫,词中“隔音尘”的绝望,既是私情之痛,亦隐喻文人理想在乱世中的幻灭。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
江上细雨霏霏,岸边春草萋萋。六朝繁华如梦幻,唯余孤鸟空啼。台城柳最是无情,任王朝倾覆,仍垂绿丝绦,烟锁十里长堤。
赏析:
此诗借六朝旧都台城的春柳,暗喻唐王朝的衰亡。柳的“无情”反衬文人的“多情”,以自然永恒对照人事无常。韦庄晚年重建杜甫草堂,试图在蜀地延续唐文化,恰如此诗“烟柳”般倔强。
韦庄的春日,是杏花纷扬的决绝,是碧波烟雨的乡愁,是离魂别梦的永恒。千年后重读,这些文字仍是照见理想与赤诚的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