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越重,血压越高!巧用二陈汤,也能化解痰湿型高血压!

妙晴谈养 2025-03-23 16:34:41

有粉丝问:关痰湿性高血压的事儿。

我觉得,这是一个大事儿,非常普遍。虽然我们和这位粉丝,没有会面,但是我依然愿意用文字的形式,把有关于痰湿性高血压的问题,简单谈一谈,算是对粉丝的交代。

从这位患者的病例来说起:

张先生,60岁。大概半年前,偶然之间,此患发现自己的右手和右腿,不太灵活了。起初,他没当回事儿。后来,问题越来越重,他竟然直接发展成半身不遂。

怎么办?赶紧看医生。一检查,说血压太高,必须马上降压,然后配合其他西药治疗。但治疗了一个月,效果不好。接着,患者又服中药两个月,效果依然不理想。

怎么办?最后患者慕名而来,试试我这边行不行。

刻诊时,患者脉滑,舌苔白腻滑润,形体十分肥胖。患者神志还算清楚,但语言蹇涩,自述头昏头晕,痰多,痰色青,胸部总觉得憋胀。关键是血压当时很高,高压接近180,低压接近120。

患者自己也表示,他已经患有高血压多年了,用药效果一般,后来也是断断续续地吃药,以至于现在酿成恶果。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拟方:陈皮、钩藤,法半夏,茯苓、地龙,甘草。简简单单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5剂后,咳痰量明显减少,而且胸胀的感觉减轻。于是原方不变,再投10剂,血压下降明显,高压150左右。咳痰量,由原先的两碗,缩减为一碗。而且,右侧肢体可以轻微活动,下肢有感觉了。于是原方不变,再投5剂,咳痰停止,血压平稳,可以下床走动,并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患者的问题显然就属于痰湿所致。脉滑,舌苔白腻而滑润,形体肥胖,多痰。这显然是痰湿所致。而且从舌苔的颜色,和痰液的颜色看,他这个痰湿,没有化热。

痰湿这个东西,对血压的影响很大。你想啊,痰湿淤阻在脉道里头,血液想要冲过去,是不是得加把劲儿啊?劲儿一大,冲击在单位血管壁上的压力就大,患者就得有高血压的问题。

另外,痰湿浊邪蒙蔽脑窍,又阻滞经脉,这就会形成肢体偏瘫、中风。患者的半身不遂、头晕头昏,以及胸部的胀满之感,都与此有关。

这个时候怎么办?既然是痰湿引起的问题,我们就化痰湿。

方子就是以二陈汤加味而来。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就是二陈汤。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行气除湿,茯苓健脾除湿。这是治疗湿痰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剂。

在这个基础上,加钩藤息风降压。为什么要息风?因为患者头晕得厉害,这是痰湿引动肝风的表现。另外,再加地龙,起到通络的作用。

你看,这么一来,患者基本问题就得到化解。他的肢体功能和血压都会恢复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尤其是平时肥胖的人,血压高的人,特别小心。痰湿越盛,你的血压越容易高,等到痰湿壅阻经脉、蒙蔽脑窍了,坏了,就出病了。

当然,除了二陈汤,中医还有很多化痰的方子,比如导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等,也是治疗痰湿型高血压的常见方。

0 阅读:2
评论列表
  • 好历害的巧用.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