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时,天津实业家范旭东拒与日方合作,拆设备沉入长江

天娱往事 2024-12-04 10:35:56

1908年,湖南人范旭东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读应用化学,立志创办中国化学工业,以求实业救国。1914年,他学成回国后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入股者包括梁启超、蔡锷、杨度、黎元洪、曹锟、冯玉祥等人。此时一战爆发,中国进口洋碱减少,国内用洋碱做原料的玻璃、肥皂、造纸、染色、冶金、洗涤等企业纷纷停工,范旭东决定开创中国的制碱工业。

1920年5月,“永利制碱公司”召开第一次股东会,推选范旭东为总经理。公司设在天津,督导塘沽建厂。总工程师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日夜攻关,熟练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1930年比利时工商国际博览会上再获金奖。

周作民 范旭东

在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室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民营化工学术研究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永利制碱、久大精盐、黄海化工研究社组成“永久黄”团体,成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永久黄”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是研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牙粉,曾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为他们题写了“齿颊甘凉”条幅。1935年,黄海研究社试炼出中国第一块金属铝样品,将其铸成飞机模型以作纪念。这一时期范旭东又创办了连云港久大大浦分厂、青岛永裕盐业公司、永利南京铔厂。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天津,日本人对早已垂涎的永利、久大使出所谓“租售”花招,被范旭东驳回。软的不行,日本人改玩儿硬的,限期永利公司与日资公司合办,否则就要武力收缴。范旭东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决定将企业迁往华西。撤离天津时,大家抱定宁为玉碎,不求瓦全之心,把重要的图纸、资料悉数转移,将关键的仪表、设备拆毁丢弃,含泪离厂。

连云港久大大浦分厂和青岛永裕盐业公司,也按指令撤离。刚刚建成不久的永利南京铔厂也只能停产,向长江上游撤退。范旭东命令,凡是可以搬动的机器材料、图样、模型都抢运西移,笨重巨大无法移动的设备,就把将仪表拆走,其余拆下投入长江。

永利碱厂

一千多名员工及家属从天津、南京、青岛、海州等地陆续到达汉口。苦心经营二十余年的事业基础彻底崩塌,碱厂被敌强占,近三千万资产荡然无存,同事员工流离失所,范旭东内心之苦已无可名状,但他在汉口主持团体会议时,仍给大家打气:“不要把这看成是一次逃难,而应该看成是一次创业!利用这个时机为中国在华西创立化工中心,虽节衣缩食,在所不惜。”

1938年9月18日,又是一个九一八纪念日,新的久大盐厂在自贡成立。为纪念天津塘沽的本部,范旭东将四川五通桥新厂址命名为“新塘沽”。在重庆久大、永利联合办事处的墙上,挂着一张塘沽碱厂的照片,范旭东在上面写了“燕云在望,以志不忘”八个字。他常常在照片前伫立慨叹:“我们一定要打回去!”

永利碱厂

1943年,61岁的范旭东在重庆沙坪坝南园家中勾勒了一幅战后宏图,这就是后来被广泛提及的“十厂计划”——战后第一年要复兴旧厂:扩充塘沽永利碱厂,修复南京卸甲甸铵厂,完成五通桥合成铵厂工程,建设五通桥硝酸、硝酸铵及硫酸厂;战后第二年、第三年要建设新厂:兴建湖南株州水泥厂、青岛食盐电解厂、株洲硫酸铵厂、株洲炼焦厂、株洲玻璃厂、南京新法制铵厂。

壮志未酬身先死。1945年,范旭东因黄疸病与脑血管病同时发作去世。1947年11月,范旭东灵柩由重庆溯江北上至南京,转运至塘沽,永利、九大全体员工无不悲恸。灵柩由塘沽转火车抵北京,安葬在香山脚下。

永利碱厂

范旭东一生自律甚严,既不买私家汽车,也不建住宅别墅,全部精力、财力都集中于事业之上,他曾说:“我们全体还要合力去打破中国的旧习,如推诿,松懈,不肯负责……等等,这些都是败坏事业的病根,只要同仁大家觉醒,实在不难去掉,唯一方法,就是要大家先养成‘隐恶扬善、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的德行……”。

他的搭档侯德榜在一篇纪念文章中揭示了令人唏嘘的细节:“先生为公司元首,居总经理之位若干年,不支薪俸……先生生前两女公子赴美留学之学费,已苦无法筹措。家族之生计,侄辈之教育,俱发生困难。”

永利碱厂

0 阅读:0

天娱往事

简介:打开记忆闸门,让昨日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