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最美中秋月,尽出他手

毒小寨文化 2024-09-17 11:28:42

多情最美中秋月,尽出他手

中秋节在我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既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乡思亲之意,也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浪漫凄苦之情,也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悟生活哲理之词。

提到中秋词,你就不能不提苏轼,他笔下的中秋,写尽了最美最多情的中秋月。

一、最多情的中秋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一段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人话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好的中秋词,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大家对胡仔的话都不怎么质疑,很服气: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上阕被称为“天仙化人之笔”,确实仙气飘飘,才华不凡。下阕开头三句,月光流转,朦胧轻盈,亦真亦幻。后半段既有对月亮“何事长向别时圆”的伤感,也有“月有阴晴圆缺”的无奈,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读者到此,怎能不被这样多情的月亮所打动。

二、最伤感的中秋月——《阳关曲·中秋月》

《水调歌头》是1076年写给弟弟苏辙的,彼时两人异地为官,无缘得见,好在第二年他们还是见面了,苏轼写了这首词: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兄弟相见,中秋赏月,本是快乐的事情,然而“同是宦游人”,离别在所难免,今天的相聚难掩明朝离别的隐痛,所以一向豁达的苏轼也不免伤感起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明年今日,我们又在何处呢?

苏轼和苏辙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乌台诗案,苏轼身陷囹圄,自觉可能没救了,就给弟弟苏辙写了一首绝命诗: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把这首诗和《阳关曲·中秋月》联读,你就能彻底明白苏轼的伤感了,情到深处,豁达是豁达不起来的。

三、最通透的中秋月——《西江月·黄州中秋》

这首词写于乌台诗案的第二年,1080年,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苏轼对生命人生以及人情炎凉有了全新的认识,通透干净,读来让人深思:

西江月·黄州中秋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人生一场大梦,而世人又多人情凉薄,浮云蔽月,小人当道,纵有皎洁的孤光,又有谁来赏呢?

通透的认识下又有很多不甘和无奈,你看透这个社会而又没有愤然出走,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也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吧!

四、最豁达的中秋月——念奴娇·中秋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评价此词:“东坡中秋词,水调歌头第一,此词第二。”《念奴娇·中秋》写于1082年,相较于上一首,这首词明显更旷达乐观。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单看下阕,化用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可贵的是这完全是李白神韵性情,丝毫不差,化用到了神韵。

《水调歌头》里还在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首词里就说“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相较于之前,明显多了一丝道家仙气,思想也更加豁达乐观,性情也更加丰满立体了,思想完成了突围。

最美中秋词,尽出苏轼笔下!时值中秋节,祝大家中秋快乐!

0 阅读:11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