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养生谈》气机疏调,暑不为患

慕疏调学派养护说 2024-05-01 21:38:38

“暑”字本意为夏季炎热的气候环境状态,暑邪独见于夏令,为夏之主气,属六气之一。因其常使气机失调之人产生疾病,“暑”便成为致病因素,称其“暑邪”。本次结合云岭疏调学派的理论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在夏季合理衣食住行以疏调气机,达到预防暑邪致病的目的。

暑邪为火热之邪,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暑邪有炎热、升散等特性,且多兼夹湿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侵犯人体会出现阳热亢盛的征象,如高热、面赤、目红、口渴、心烦等。暑性升散,伤精耗气。可能会出现口渴、喜冷饮、尿少赤短等症,在大量出汗的同时,津液丢失,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之证,因此还可见气短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暑易扰头目心神。暑为阳邪,其性升发,上犯头目可见头昏、目眩、面赤;暑邪为火热之邪,心亦主火,故暑之炎热之性最易上扰心神,轻者出现心烦不宁,重者甚则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暑多夹湿,暑季不仅天气炎热,且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因此临床上除有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溏泄等湿滞症状。

《景岳全书》有云:“凡中暑热者,人皆知为阳证,而不知阳中有阴也”。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而且两者的预防和治疗存在明显差异。在炎夏之日,气温过高,或烈日曝晒过久,或工作场所闷热而引起的热病,为中于热,属阳暑;而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引起的热病,为中于寒,属阴暑。总之,暑月受寒为阴暑,暑月受热为阳暑。

作为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的创始人,张震国医大师提出的疏调气机法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夏季养生“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不谋而合。疏调气机的理论核心是在维护肝的正常疏泄功能的同时辅以健脾补肾,以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运行,使体内气血阴阳协调与平衡,从而达到保身长全的目的。夏季养生之道,疏调是关键。通过疏调人体气机、保持人体气机的调畅运行,使体内气血阴阳协调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机疏调,暑不为患”。

夏季阳气盛,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炎炎夏日,人体阳气浮于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饮食要注意节制,不可过饱,避免炸煎等高油高脂、不易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饮食滋补方面,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夏季为心之所主,其味在苦,应适当的补充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但多食苦味的食物助心气而制肺气,过犹不及。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如萝卜、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

绿豆粥

夏季炎热还可适当服用清凉药饮,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如雪糕、冰水等,脾主长夏,嗜食寒凉之品会损伤脾阳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饮食及水液的运化失常而发病。夏季运动量不宜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微微汗出为宜,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脾气暴躁,心火内生。保持清淡的心态,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