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库克:苹果死守中国,绝不是因为人力成本低廉

心花手中事 2025-04-16 22:46:36

为了对抗和打压我国,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关税,甚至不惜把关税提高到了畸高的145%。

说实在的,美国哪怕把关税提得再高,我国也毫不在意,波澜不惊。因为,我国进口的美国商品大都能轻松找到替代品,

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前十大商品主要包括农产品(大豆、玉米、高粱)、机电产品(集成电路、飞机)、能源产品(原油、液化石油气)等,其中大豆占比最高(45.5%),其次是飞机及航空器和集成电路。

我国是丝毫不畏惧,半点不担忧,但是,由我们代工的苹果公司,可就寝食难安、心急火燎了。

自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以来,苹果市值蒸发超过6400亿美元,一部iPhone的价格可能飙升至3500美元。

为了尽可能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苹果公司选择在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生效前,将苹果手机产品从印度紧急运往美国。据报道,3月底,苹果公司仅在三天内就安排了5架飞机,满载苹果手机等产品从印度空运往美国。

不少人纳闷的是,相比较印度,我国的对等关税还要高8%,为何苹果公司只从印度转运呢?

其实,苹果公司一点儿也不傻,早就权衡利弊、思考再三了,不是不想转运中国的产品,而是无法,也根本不能!

苹果公司CEO库克解释:好多人以为苹果来中国是因为人力成本低,这种想法早就过时了,“(我们来中国的)真正原因在于技术,在于地区技能数量的集中度,以及技术类型的丰富度”。

“苹果死守中国,不是因为廉价,而是除了中国无可取代!”

“在美国召集工程师开会,一个会议室可能都坐不满,但在中国,来的工程师可以坐满几个足球场,”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算,目前作为苹果公司最大盈利产品的iPhone,约87%在中国生产。大约80%的iPad和60%的Mac也是在中国生产的。这些产品加在一起约占苹果公司年收入的75%。

单从这些生产比重上来看,苹果就已经无法,也绝对不可能离得开中国了。换句话说,若咱们国家突然之间给苹果来个黑虎掏心,那么,足给苹果以致命打击。

对于我国的依赖程度,这些数据非常鲜明和直观。

说实话,自打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悍然发起关税战和贸易战以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苹果等外国产品。每每关税波动,苹果的市值可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跌,而是成千万,乃至上亿。

4月2日,美国发起的对等关税,让苹果美股盘后大跌7.5%,市值蒸发超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亿元)。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呀,身为CEO的库克,能不如坐针毡、寝食难安吗?

除了市值蒸发惊人外,每台苹果设备的供应链成本也会被大幅提高。

一台售价为1100美元的苹果设备,制造成本约580美元。按照起初美国对华加征54%的累计关税算,供应链总成本将激增296美元,使整机成本飙升至876美元,增幅突破50%大关。若累计关税突破104%,每台的成本又会到多少,不言而喻。

其实,身为美国公司的苹果,还最为担忧的是,万一有一天和咱们闹翻了,会带给它何等后果。所以,狡猾的苹果也及早着手打算,且付诸实施了,即不敢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多放几个篮子——印度、越南等。

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力成本低廉”,才是导致苹果离不开中国的原因。库克明确表示不是。那么,咱们和印度的人力成本到底如何呢?

综合人力成本上,在印度,一名产线工人的总用工成本约为 300–450美元/月(含工资、社保和福利),而在中国,一名产线工人的总用工成本约为 900–1,200美元/月,是印度同类岗位成本的 2.5–3倍。

很显然,印度的人力成本还要更低。

既然如此,那苹果为何还铁了心地把重心和核心放在我们国家呢?

因为,在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上,印度初期生产i的Phone,外壳良品率仅为50%,远远低于我国(我国成熟工厂通常在90%以上)。良品率太低,比如导致浪费和成本上升,进而影响苹果对印度供应链的信任。

因为,虽然印度、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工人技术熟练度和纪律性相对较弱,一时半会适应不了苹果严苛的生产标准。例如,越南工厂因工人操作失误导致部分AirPods组件瑕疵,引发返工问题。

因为,印度电力供应不稳定、港口效率低下,导致零部件运输延误和生产线停工风险;越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完善,影响原材料流通速度。

因为,中国有完整、成熟、稳定和集中的供应链,而印度和越南的配套供应商不足,许多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难以降低成本优势。

因为,印度政府为满足一己之利,时不时地调整关税,甚至因“合规审查”冻结中国供应商资金,增加了苹果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因为越南和印度的山寨产业链成熟,苹果担心技术泄露风险。曾有报道称印度仿制AirPods的工厂通过回收正品零件组装低价产品。

以上种种原因吧,使得苹果很想开拓多元化市场,奈何心有余而现实很残酷。

既然如此,大不了把产业回迁到本国美国呗。这虽然是好事,也正如美国政府的愿,可现实依旧很残酷!

生产环节完全迁回美国,几乎难以实现。例如,一台iPhone所需的700余个精密零部件中,90%依赖中国及亚洲供应商。若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其制造成本可能飙升超90%。

如此高的制造成本,必然会使苹果设备的最终售价也奇高无比,最终让消费者无法接受,进而迫使不是消费者转而喜欢别的品牌。这,应该不是苹果希望的事!

也就是说,回迁,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了!

上面,库克早已经把真实的一面说清楚了。正如库克所言,中国地区技术类型的丰富度和技能数量的集中度,在世界中,首屈一指,无国可替!

我国制造业的“技术丰富度”体现在覆盖几乎所有技术层级和跨领域协同能力上。

从基础材料(如稀土加工、锂电池原料)到高附加值环节(芯片封装、光学模组),我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

举个例子来说吧,生产一部iPhone所需的约200个核心组件,95%可以在我国直接或间接供应。

我国供应链能快速响应新技术需求,如折叠屏手机铰链、钛合金边框等,从设计到量产周期比海外快30-50%。

我国在地区技能集中度上,也是非同凡响。

“技能集中度”,指地理空间上的产业聚集效应和高密度技术人才储备。

我国早就中国形成了多个“垂直整合”的产业集群,例如珠三角(深圳-东莞-广州),主打消费电子、通信设备;长三角(上海-苏州-无锡),主打半导体、精密制造;成渝地区(成都-重庆),主打笔电、汽车电子。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如一家深圳的AirPods代工厂,1小时内可获取电池(比亚迪)、芯片(中芯国际)、声学组件(歌尔股份)等全部核心部件。

又如郑州富士康能在旺季单日生产100万部iPhone,背后依赖中国成熟的物流网络(如顺丰、京东24小时零部件配送)、电力稳定性(99.9%供电保障)和应急劳动力调配(3天内招募5万名临时工)。

这一高效快捷的情况,环顾左右,还有哪个国家能行?

库克还指出,离不开中国的技术。

要想有技术,必须有人才。也就是说,我国的人才必须足量,且门类齐全。

我国每年新增约500万工程类毕业生,而印度仅为约150万。每年有如此惊人数量的人才储备,不正是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所渴盼和依赖的吗?

除了这些人才外,我国还大力提倡和重视职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蓝领工程师”培训,为不同的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我国,不仅人才多,而且有经验者,也不少。

据资料统计,我国电子厂工人平均工龄为5年,而印度仅1.5年。工龄长,意味着经验积累更深厚。

多元化发展不好使,回迁更行不通,那么,别无他法,苹果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中国了。

我估算,苹果十年八年的时间内,要想寻找第二个中国,几乎不可能。换句话说,苹果,只能死守中国,与中国同生死、共命运!

库克的澄清解释,既是苹果公司早已和中国深度捆绑的原因所在,又是在间接盛赞和宣扬我中国,彰显了我中国能成为“制造强国”的雄厚基础和傲人实力,以及无可替代和无国能及!

听着库克的这番话,身为每一位中国人的你和我,又怎能不洋洋得意和高傲庆幸!

【我是,感谢你的阅读,也希望你能点赞、评论和转发,带给更多的人知识、到来和能量!】

0 阅读:2

心花手中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