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和田玉的光泽——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4-03-24 21:56:02

光泽是指物体表面反射光的能力,它与镜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对含量密切相关。可用反射率来表征光泽的强弱,一般将矿物的光泽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四个等级。

光泽

当在不平坦矿物表面或集合体上观察时,矿物常常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变异光泽,如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等。这些变异光泽常常与矿物的集合方式或者矿物表面性质有关,一般来说,矿物对可见光的折射或吸收越强,透光量就越少,反光量也就越大,光泽就越强。

01、和田玉的光泽类型

和田玉为多晶集合体,在抛光之后可呈油脂光泽居多、部分蜡状光泽和玻璃光泽,少量呈瓷状光泽。和田玉因其“温润而泽”特征而备受推崇,即和田玉具有温和滋润而有光泽的质地之美,这种光泽就是我们现在市场所说的“油性”,用现代矿物学理论解释为油脂光泽。当和田玉的油脂光泽颇似羊脂时,称其为羊脂玉,其价值很高。

和田玉

02、和田玉光泽的影响因素

和田玉的油脂光泽为一种特殊光泽,其与透闪石本身的折射率无关,主要影响因素是透闪石的纤维排列方式、粒度大小、均匀性、定向性和抛光方式,同时透明度、颜色、结晶度可能也会影响其油脂光泽的表现。

02-1、显微结构

和田玉的油脂光泽使其表面往往显示出均匀油脂感,而对于含有其他杂质或含颗粒大小不均的和田玉而言,往往无法显示均匀过渡的光感从而油性较差。

新疆和田玉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其透闪石颗粒十分细小,彼此以结晶方向不同的随机方向相互交织在一起。光线进入和田玉后,经过的颗粒边界较多,且边界方向很随机,经过透闪石颗粒边界表面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同时可使晶界或孔隙发生散射及折射作用,进而形成微透明的特征。

结构对和田玉光泽的影响(箭头都粗细代表光通量的大小)

微透明的和田玉不仅仅使得光线在其表面发生反射、漫反射,同时由于近表面的透闪石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使得光线射入其中在透闪石颗粒上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等返回表面,上述所有的光线相互叠加在一起,形成由内而外的自然柔和的光线,即油脂光泽。

在和田玉的较透明部分,透闪石颗粒较大,纤维状透闪石晶体颗粒定向排列,其颗粒间结晶学方向近乎一致,光线射入其中时近似透过单晶体,通过晶体界面时反射的光线比较集中,近表面的颗粒反射、折射方向较为一致,使得反射光较强,为玻璃光泽。

02-2、抛光工艺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使被抛光物体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被抛光物质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和田玉的抛光工艺可分为亮光、亚光和柔光三种方式,抛光辅助和田玉展现其光泽。

亮光是指将玉表面抛至铮亮如镜,反光很亮的一种抛光效果,多用于处理青海料、韩料等;亚光是指玉表面似有一层磨砂感,表面光线很柔和,反光不足,用来表现玉质的油润度,多用于新疆子料表面的处理;柔光的玉表面粗糙度介于亮光和亚光之间,抛出来的玉表面既有一定的光亮度,又有一定的油润度。

和田玉雕件

将和田地区同一块白色和田玉原石采用不同抛光方式(亮光和柔光)磨制的成品发现,亮光抛光成品显示更强的光泽甚至是玻璃光泽,而柔光抛光成品则显示出更好的油脂光泽。

不同的抛光方式使得玉石表面的粗糙度不同,导致其表面反射率也有差别,进而影响光线的传播,改变其光泽的显现。同时透明度的高低也对反射率产生较大影响,由于透明度较高,从而导致部分光透过而损失,导致其反射率降低。

02-3、透明度

光泽的强弱与内部结构的排列密切相关,但和田玉的油性不仅仅于此,它是人们对玉石表面反射的柔和而细腻光泽的一种感觉。即使和田玉颗粒细小,但也可能不显示油脂光泽,而是瓷状光泽(如广西大化玉),油性可能也受到透明度的影响。广西大化闪石玉(这里专指白色品种)结构均匀细腻,但却显示瓷状光泽,这可能是由于其透明度较低所致。当透明度较低时,入射光在透闪石内部发生较大的衰减,而从近表面(厚度极低)反射、折射返回到表面的光线少,无法与表面的反射光线叠加形成特征性的柔和光泽。而透明度较高时,和田玉内部的闪石颗粒往往为平行排列,其光线方向一致,呈现玻璃光泽。当其透明度较高时(如青海白玉)或较低时(如白色的大化玉和罗甸玉),二者油性均较差;而白色和田玉仅仅在透明度适中的情况下,油性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和田玉

02-4、结晶度

一般认为认为新疆和田玉结晶越小,总的晶粒表面积就较大,加上晶体内部的位错,使得进入矿物内部的光线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光程增长,光能的损耗加大,减少了透过和反射的光,进而在外观上呈现典型的油脂光泽。

03、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泉

职 业: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资深珠宝投资顾问。

资 质:NGTC 宝石学家、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 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新疆和田玉》、《中国和田玉》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0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