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和田玉戈壁料的真假鉴别——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4-03-22 20:11:09

和田玉戈壁料经过风沙的长期磨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波纹状的风凌纹。这突显了和田玉的玉质美,其价值与籽料不相上下,远比山料要高。因此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用山料仿制的假戈壁料。

和田玉戈壁料

和田玉戈壁料形状千奇百怪,多为片状、长条状、三角形等,有少数黑青和青玉部分为块状。

01、仿戈壁料的制作方法

山料仿戈壁料相对于仿籽料容易一些,主要是仿形和仿纹,没有仿皮和染色问题。仿形大多是选用有尖锐棱角和品质稍差的山料,首先将砂石与玉石一同放入滚筒中,加速翻滚,使棱角状变成次棱角状。

仿戈壁料

再用高压气泵加入细砂,对玉石进行高压喷射,仿制出玉石表面的波状纹理与脉络。然后用抛光粉进行抛光,使表面光亮。最后,进行涂蜡,完成仿戈壁料的成品制作。

02、戈壁料的真假鉴定

戈壁料的真假主要看形状、表面蚀痕(风凌纹)、裂隙和充填物等特征。

02-1、形状特征

天然戈壁料主要是由坡积料演变而来,在洪水快速搬运过程中磨损不大,因此保留了次棱角状的形态,而且大多为扁平状。根据百块标本的统计,其长厚比的平均值为3.8,长宽比的平均值为2.2,宽厚比的平均值为1.9,与片岩的砾石特征相当。

仿戈壁料

而仿制的戈壁料缺乏这种总体特征,形态五花八门。在鉴别真假戈壁料时,当遇到一堆或一批戈壁料都呈次圆状,缺少次棱角状又不符合上述长宽厚的比值时,就要考虑可能是人造的戈壁料。但面对一两块戈壁料标本时,缺乏次棱角状呈次圆状就不好说了。因为在少数个别地区、个别地段,有时也会发现少量戈壁料呈次圆状,可能是古河道中的子料演变而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其他特征来综合鉴别了。

02-2、表面蚀痕特征

和田玉在长期受风沙的磨蚀作用,因表面玉质不同,玉肉表面显现出凸凹不平,坑洼不等的风凌纹。风凌纹根据磨石坑凹的大小可分为柚子皮、橘子皮、鱼子皮、缎子皮四类。这种天然戈壁料的蚀迹纹理在各个面上的形态都有不同的变化,即使在一个面上也有不同的变化。

大块戈壁料的阴阳面

山料仿制的戈壁料是用人工机器磨出来的产物,其每个面的凹坑纹路和大小都比较均匀一致,据此可以区分真伪。有时在凹坑中可见到人为加工痕迹,则准确性更高。

02-3、裂隙和充填物特征

天然戈壁料的低凹处通常都有少量的细小绺裂,并充填有细小的泥沙物质。这种特征显然不是在干燥的风沙磨蚀环境下形成的,而是其原石残坡积料残留下来的现象。这是因为产于山上原矿附近的残坡积玉石,有常流水、冰川雪水,环境相对比较潮湿,致使残坡积料受到化学风化作用,在局部较疏松的面上形成风化皮,特别是有裂隙的地方发育更深。

戈壁料裂隙和充填物

当这些残坡积料被洪水冲到戈壁滩上后,环境发生巨变,没有水就不再有化学风化作用,只有风沙磨蚀作用及物理风化作用,原来残坡积料的风化皮被风沙作用逐渐磨蚀掉,但在局部仍残留一些泥沙物质,特别是在裂隙处,而人造的假戈壁料就不会有这种现象。这一点对鉴定真假戈壁玉至关重要。

和田玉戈壁料

03、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泉

职 业: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资深珠宝投资顾问。

资 质:NGTC 宝石学家、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 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新疆和田玉》、《详解和田戈壁料》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0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