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和田玉净度与裂纹的质量评价——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4-03-29 22:33:02

和田玉的净度是指其内部含有瑕疵多少的程度。瑕疵的种类多种多样,按形态、颜色特征大体可分为白色、黑色、黄色、绿色的点状物、斑块状物、絮状物等几类。裂纹和石纹对净度影响也较大,也是和田玉中的瑕疵,本文一并介绍其评价与分级。

和田玉

01、和田玉的净度评价

01-1、瑕疵的类型

点状物是指和田玉中呈细小点状分布的内含物,与基质有明显界限。点状物颜色有多种,常见的有白色、黑色、黄色、褐色等。如碧玉中常见的铬铁矿黑点,青花墨玉中常见的石墨黑点,白玉、青白玉中常见的白色点状物、黄褐色点状物等。

碧玉

斑块状物是指和田玉中呈斑状、团块状的内含物,与基质有较明显的界限。斑块状物的颜色有黑色、白色、青白色、黄褐色等。如青花墨玉中的石墨组成的黑色团块状物,白玉中的白色和青白色团块状物、黄褐色斑块状物等。

和田玉

絮状物是指和田玉中的棉絮状、云雾状、丝网状成片分布的内含物,主要为白色,与基质的界限比较模糊,在白玉和青白玉中普遍存在。观察时一般需要使用电筒调到一定距离才能看清楚。絮状物的形成,主要是由分散的粗粒状透闪石和辉石及其他浅色次要矿物及交代假象构成的。

和田玉

01-2、净度的分级

净度的质量评价首先看以上所说的各类瑕疵含量的多少,越少越好,越多越差。其次是瑕疵的颜色深浅,显然,色越浅影响程度越小,色越深影响程度越大。

净度一般可分为纯净、较纯净、欠纯净、不纯净四个级别。

02、裂纹和石纹

02-1、裂纹评价

玉石的裂纹与石纹不同。裂纹是指玉石中的晶体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产生的主要呈面线状的裂隙,它主要是在成矿后经过地壳运动或者在人工开采过程中用炸药崩裂而形成的。子料在河流搬运过程中,与岩壁和其他石块相互碰撞也可产生一些裂隙,这些裂纹均有开裂面。

和田玉

石纹从形态上与裂纹很相似,但它是在成矿当中形成的,如发生地壳运动,已基本固结的玉石可能在局部开裂,但很快又被晚期物质充填,再固结后形成石纹,或者发生后期的变质变形重结晶。虽然石纹与裂纹形状很相似,但它没有开裂面,与周围基质已融合为一体,如大家认知的“水线”就是其中一类。裂纹对和田玉的质量负面作用很大,而石纹则影响较小。

和田玉裂隙

02-2、裂纹的分级

和田玉的裂纹俗称“绺裂”,其对和田玉的质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韧性强,和田玉相对于一些韧性弱而脆性大的玉石,裂纹比较少。但由于昆仑山区地壳运动比较强烈,裂纹发育也比较普遍,尤其是子料,经河流长距离搬运,频繁地发生碰撞,又增加了不少裂纹,因而有“十子九裂”之说。

和田玉

按强度来分析,和田玉的裂纹可以分为微裂、小裂、细裂、中裂、大裂五个级别,按数量可分为无裂、少裂、中裂、多裂四个级别。

03、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泉

职 业: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资深珠宝投资顾问。

资 质:NGTC 宝石学家、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 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新疆和田玉》、《中国和田玉》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1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