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携妻衣锦还乡,发现童养媳已苦等22年,他的选择让人泪目

北风得失 2025-04-11 14:02:23

1940年的某个午后,楼道里忽然响起了一连串匆匆的脚步声。

张医生从休养一连那边匆匆赶来,一进办公室就直奔范景阳,话还没说利索,就拽起她的胳膊往外走。“赶紧的,得帮我个忙!”

范景阳一头雾水,还没搞清楚状况,两条腿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跟着张大夫迈出了门。事情是这样的,易参谋长打算挑个媳妇儿,但她心里有点儿忐忑,就拉上了范景阳一块儿去壮胆。

范景阳得知真相后,没啥兴趣,心里头光琢磨着怎么把药剂做得更管用。于是,他俩火急火燎地就赶到了参谋长易耀彩的住处。

其实,要是张医生之前没跟范景阳透露今天的真正意图,范景阳可能会以为这就是一场寻常的上级和下级间的闲聊。

易耀彩细致地问了问张医生的工作是干啥的,还有她平时生活咋样,然后就没了下文。在要走的时候,他还给张医生他们加油打气,叫他们别松懈。范景阳呢,也没把这次见面太当回事儿。

可没过几天,也就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分区组织科的领导就跟范景阳说,他可以筹备婚礼了。这时候范景阳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见面易耀彩就对他有了好感,组织也琢磨着让两人结为夫妻呢。

范景阳心里觉得这事儿挺离谱,但也没反对,毕竟她对谈恋爱这事儿不怎么上心。组织上要是能给她找个伴儿,也算是帮她解决了个大麻烦。

真没想到,就这么一次碰巧的介绍,两个人竟然一路走到了现在,手牵手没放开过。特别是年纪大了以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反而更浓了,甜甜蜜蜜的。

每当别人好奇地问易耀彩,为啥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听老婆的话,他就笑眯眯地打趣道:这不简单嘛,我叫易耀彩,听起来就像药材,她呢,是管药的,那我自然得乖乖听她的调配咯。

这样一个玩笑,传到现在,反倒成了大家羡慕他们爱情的一个由头。不过,在他们婚姻的路上,还真出现过一个“插曲”——有个人在老家默默等了易耀彩22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他们最后又怎样了呢?

【先婚后爱,收获幸福】

说实话,范景阳和易耀彩他们的感情,就是那种先成了家,然后才慢慢培养出爱情的典型例子。

易耀彩全家人都为革命事业拼过命,贡献可大了。因此,虽说易耀彩年纪不算小了,但组织上还是挺关心他的个人问题,特地给他张罗了场相亲。

在那次相亲的经历中,易耀彩邂逅了他后半生携手相伴的伴侣——范景阳。说起来,这位范景阳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说起来,范景阳那几位姐妹也挺有名的,大伙儿习惯把她们三个叫做范氏三姐妹。尽管她们并非血缘上的亲姐妹。

不过,她们的爸爸们可都是抗日战争那会儿出了名的革命世家的人。这俩老爷子是亲哥俩,一个在村委会当头儿,一个管交通站,还有一个是中共的地下工作者。年轻的时候,他们就为革命下了不少功夫。

说来也怪,这哥儿仨各自家里都添了个闺女。就这样,在老爸们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们的女儿们也挺争气,接过了老爸们的革命事业,继续往前走。

这三个姐妹在挑选伴侣时,都选择了革命同志。大姐范景新与开国上将王平结为连理,二姐范景明则与开国中将王宗槐喜结良缘,而最小的妹妹范景阳,她嫁给了易耀彩。

其实,范景阳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加入到抗日战斗的队伍里头。

她以前是在冲锋剧社的舞蹈团队里做事,但抗日战争越打越激烈,前线情况越来越危急。好多年轻战士,刚上战场没几天就受了伤。

他们到了根据地,可那边没立马给他们瞧病,结果不少人伤得很重,还有的因为治疗不对劲儿丢了性命。

面对越来越紧急的情况,全国范围内发出了一个新的倡议:要是党内的女同志还有余力,那就努力学点医学知识,尽量去一线后勤支援,救救战士们的命!

听到那个呼吁,范景阳心里头一亮,感觉自己终于能出手干点啥了。他二话不说,就直接报名进了白求恩医科学校,一门心思学起了怎么配制药剂。

尽管范景阳起初并非科班出身,但她靠着后期的拼劲,全身心扑在了这份工作上,最终真的转变成了一名专业的医疗人员,在战场上大展身手,闪耀着属于她的光辉。

范景阳和易耀彩是因为范景阳涉足医药行业才有了交集。但当科长告诉范景阳,易耀彩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时,范景阳心里头多少有些不太乐意。

范景阳心里清楚,易耀彩这人性格好,品德端正,不少前线的女党员都希望能成为他的另一半,可她自己还是觉得这事儿来得有点急。

她们婚前是不是得先处处感情呢?不过科长给解释了下,说现在乱世,两个人都有一堆要紧事得忙,没空搞那些花前月下。他就建议他们,干脆先领证,婚后再慢慢培养感情。

考虑再三,范景阳觉得科长的提议挺有道理,于是没跟易耀彩多见几次面,两人就一拍即合,决定闪婚,成了两口子。

结婚那天晚上,俩人才正式坐下来,详细聊起了各自的身世和过往的种种故事。谁承想,这么急急忙忙的婚礼,反倒让两人之间有了种说不出的心有灵犀。

他们在战场上拼命打仗,另一人则在后方给予关键的医疗支援。

为啥易耀彩会爽快答应匆匆结婚呢?说起来,这跟他从小到处闯荡的生活经历关系紧密。易耀彩心里头一直盼着能有个稳稳当当的幸福生活。

【离开故乡,报效祖国】

易耀彩跟范景阳情况不一样,他老家在江西,而且是家中的独苗。他爸妈以前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赤卫队成员呢。

1927年10月那会儿,秋收起义轰轰烈烈地打响了。泰和县,离革命圣地井冈山不过百多二十里路,正好是易耀彩的老家所在地。

响应党的呼唤,他爸妈也投身到了农民反抗的大潮中。可惜敌人势力太猛,好多战友都被他们狠心地杀害了。

碰到这种境地,他的爸妈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早早就下定了决心要拼一把,始终都在硬扛。只不过,他们心里头盼着自己的娃儿能挺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一年后,易耀彩的爸爸就把他送到了井冈山,交给了他一个在红军里的亲戚照顾。

易耀彩年仅14岁,就这么踏上了红军的道路,成了一名年轻的红军小战士。

那时候,他牢记爸妈的叮嘱,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投身到了多次的围剿行动里。别看他岁数不大,但那股子胆识和气魄,远超身边的同龄人,即便是上战场,他也一点不带怕的。

打从这儿起,他见爸妈的次数就变得特别少。到了1931年那会儿,易耀彩压根儿没想到,那次见面竟然是他和爸妈最后一次相聚了。

他走过家门口,但没踏进去半步,心里盘算着等仗打赢了,全家人就能欢聚一堂。可谁成想,仗还没打完,三年后的秋天,十月份那会儿,他跟着队伍离开井冈山的时候,就收到了那个坏消息。

易耀彩的爹娘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打那以后,易耀彩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家,对他来说,成了心里头那个永远想去却到不了的地方。

不过易耀彩没空沉浸在难过里,红军的长征之旅才刚拉开序幕,他跟着舅老爷,一块儿过了泸定桥,穿越了茫茫草地,还翻过了皑皑雪山。

每换个新环境,他们的体能和意志力就得经受一次考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全靠他们一步步踏实地走,这才走到了终点。

到了陕北根据地,易耀彩这一路走来可不容易,他已经长成了个大小伙子,慢慢在青年干部里崭露头角,表现得十分出色。

1937年,由于心态乐观、对抗战贡献大,易耀彩被挑中进了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并且一跃成为了34团的领头人,当上了团长。

他带的队伍打起仗来特别拼命,就连当地的日本兵和伪军都不敢随便去惹。后来,易耀彩一路高升,当上了第五军分区的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易耀彩就挑起了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的大梁。他一把手带起来,让咱们沿海的防线更结实了,海军队伍也走上正轨,表现得越来越棒。

这时候的易耀彩已步入不惑之年。国家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安排他到苏联深造。

那是在1953年,易耀彩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去外国了,他心里琢磨着,在走之前得抽空回趟老家看看。

他已经二十多年没回老家给爸妈扫墓了,那个地方,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可又迈不开腿回去。但现在国家安稳了,他也算有出息了,能跟爸妈汇报一声,他们当年的愿望,他已经给实现了。

范景阳,易耀彩的伴侣,心里头明白这次出行的重要性。易耀彩的双亲和先前的那位夫人,早就在敌人的轰炸中离世了。她完全能体会到易耀彩的心情。

这次回老家看望亲人,她们意外撞见了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事儿——原来,易耀彩的第一任老婆张凤娥竟然还活着!

【衣锦还乡,意外之旅】

易耀彩和老婆回到了老家,这时候再看老房子,还残留着一些以前的影子。

但奇怪的是,他本以为那座老宅早就没人住了,应该长满野草才对,可看起来却干净得很。他推开门进去,没想到里面竟然还住着一位中年女士。

瞅见易耀彩一脸懵,她声音都哆嗦了,直接喊出了易耀彩的名字。

这时,易耀彩突然意识到,站在眼前的这个人,正是他儿时记忆中的姐姐,同时也是父母为他定下的童养媳——张凤娥。

张凤娥小时候,因为战乱,家里的亲人都不在了。易耀彩的爹妈瞧见她怪可怜的,就把她领回了家。他们跟张凤娥逗乐子,说以后让她当他们家的儿媳妇。

易耀彩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不过他爸妈那会儿生活在封建社会,大家都被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束缚着,他爸妈也没能免俗。

那时候,没有爸妈的小女孩,大多数都会被某个家庭领去当童养媳,帮着家里头干点家务活儿。

然而,张凤娥虽然在家里是以童养媳的身份存在着,但他们俩却一直像亲姐弟那样相处。而且,易耀彩从小就离家出征打仗,两人关系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因此,说他们俩是夫妻,也就只是个名头罢了。

张凤娥比易耀彩年长两岁,她性格温和,又听话贴心,所以两人关系特别要好。

要是没啥意外的话,他俩长大后铁定会结婚成家。

但在那个动荡不安、四处战火的时代,轻易给人承诺简直是难上加难。

易耀彩当年参军时年轻有为,满心都是为国效力的念头,范景阳则默默在家担起照顾易耀彩父母的责任,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务。

在井冈山那会儿,易耀彩其实离老家挺近的,只要有机会,他就能回家瞅瞅父母。

每次张凤娥见到他回家,都会把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给他把衣服补好,还做他心心念念的那些饭菜。

两人还没怎么陷入甜蜜恋爱,易耀彩就被家国大事给缠上了。他根本顾不上那些你侬我侬的小情小爱,整天就在战场上忙着锤炼自己的性子。

易耀彩压根儿没想过,那次平平常常的告别,竟然就成了最后一次见面。

过了好些年,反动派的人突然闯进了易耀彩的家,他爸妈不幸遇害了。那会儿范景阳碰巧没在家,这才没被那些坏人给逮住。后来因为局势太乱,易耀彩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离家那么多年,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张凤娥身边不少人都建议她再找个伴儿,可她就是不听,硬是在易耀彩的家里坚守了下来,这一坚持,整整22年过去了。

这时候,易耀彩在另一边听到了他爸妈遇害的事儿,心里头就琢磨着范景阳可能也凶多吉少了。结果就这么歪打正着,事情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张凤娥压根儿没想过,自己愣是坚守了二十多年,到头来虽然盼回了年少时的那个初恋情人,可他早成了别人的老公。

但张凤娥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她瞅瞅站在易耀彩边上的那位姑娘,长得标致,气质也好,心想这姑娘指定比自己有学问,也比自己有耐性。最关键的是,人家还跟易耀彩一块儿熬过了最不容易的日子。

已经步入中年的张凤娥,压根没想过要去搅和别人的夫妻关系。

不过,易耀彩和范景阳俩人主动挑起了担子,打算照顾好她的往后日子。

打那以后,张凤娥仍旧待在老家,不过易耀彩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保证她的生活所需。做不了夫妻,那他们就做最亲近的亲人吧。

1990年的时候,易耀彩已经上了年纪,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明白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许下了人生最后一个心愿,希望自己去世后,骨灰能被分成两份。

有些人选择留在青岛,和现在的家人一起生活,而另外一些人则被送回了江西的老家。他心里明白,自己一直都对张凤娥有所亏欠,所以打算在离世后,给她留下点安慰,这也算是对张凤娥这么多年默默付出的一种补偿。

六七十年代那会儿,普通老百姓家里,要是听说一个月能有五百到一千块的生活费,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易耀彩和他老伴儿,却是宁可自己过得紧巴巴的,也要拼命攒钱去帮张凤娥。

不少人听完这故事,都挺心疼范景阳的,但范景阳自己从没觉得有啥可后悔的。她很支持丈夫的决定,心里明白他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这事儿,不光是为了弥补啥,更是易耀彩那颗懂得体谅的心在闪耀。

1940年的某个午后,楼道里忽然响起了一连串匆匆的脚步声。

张医生从休养一连那边匆匆赶来,一进办公室就直奔范景阳,话还没说利索,就拽起她的胳膊往外走。“赶紧的,得帮我个忙!”

范景阳一头雾水,还没搞清楚状况,两条腿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跟着张大夫迈出了门。事情是这样的,易参谋长打算挑个媳妇儿,但她心里有点儿忐忑,就拉上了范景阳一块儿去壮胆。

范景阳得知真相后,没啥兴趣,心里头光琢磨着怎么把药剂做得更管用。于是,他俩火急火燎地就赶到了参谋长易耀彩的住处。

其实,要是张医生之前没跟范景阳透露今天的真正意图,范景阳可能会以为这就是一场寻常的上级和下级间的闲聊。

易耀彩细致地问了问张医生的工作是干啥的,还有她平时生活咋样,然后就没了下文。在要走的时候,他还给张医生他们加油打气,叫他们别松懈。范景阳呢,也没把这次见面太当回事儿。

可没过几天,也就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分区组织科的领导就跟范景阳说,他可以筹备婚礼了。这时候范景阳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见面易耀彩就对他有了好感,组织也琢磨着让两人结为夫妻呢。

范景阳心里觉得这事儿挺离谱,但也没反对,毕竟她对谈恋爱这事儿不怎么上心。组织上要是能给她找个伴儿,也算是帮她解决了个大麻烦。

真没想到,就这么一次碰巧的介绍,两个人竟然一路走到了现在,手牵手没放开过。特别是年纪大了以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反而更浓了,甜甜蜜蜜的。

每当别人好奇地问易耀彩,为啥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听老婆的话,他就笑眯眯地打趣道:这不简单嘛,我叫易耀彩,听起来就像药材,她呢,是管药的,那我自然得乖乖听她的调配咯。

这样一个玩笑,传到现在,反倒成了大家羡慕他们爱情的一个由头。不过,在他们婚姻的路上,还真出现过一个“插曲”——有个人在老家默默等了易耀彩22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他们最后又怎样了呢?

【先婚后爱,收获幸福】

说实话,范景阳和易耀彩他们的感情,就是那种先成了家,然后才慢慢培养出爱情的典型例子。

易耀彩全家人都为革命事业拼过命,贡献可大了。因此,虽说易耀彩年纪不算小了,但组织上还是挺关心他的个人问题,特地给他张罗了场相亲。

在那次相亲的经历中,易耀彩邂逅了他后半生携手相伴的伴侣——范景阳。说起来,这位范景阳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说起来,范景阳那几位姐妹也挺有名的,大伙儿习惯把她们三个叫做范氏三姐妹。尽管她们并非血缘上的亲姐妹。

不过,她们的爸爸们可都是抗日战争那会儿出了名的革命世家的人。这俩老爷子是亲哥俩,一个在村委会当头儿,一个管交通站,还有一个是中共的地下工作者。年轻的时候,他们就为革命下了不少功夫。

说来也怪,这哥儿仨各自家里都添了个闺女。就这样,在老爸们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们的女儿们也挺争气,接过了老爸们的革命事业,继续往前走。

这三个姐妹在挑选伴侣时,都选择了革命同志。大姐范景新与开国上将王平结为连理,二姐范景明则与开国中将王宗槐喜结良缘,而最小的妹妹范景阳,她嫁给了易耀彩。

其实,范景阳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加入到抗日战斗的队伍里头。

她以前是在冲锋剧社的舞蹈团队里做事,但抗日战争越打越激烈,前线情况越来越危急。好多年轻战士,刚上战场没几天就受了伤。

他们到了根据地,可那边没立马给他们瞧病,结果不少人伤得很重,还有的因为治疗不对劲儿丢了性命。

面对越来越紧急的情况,全国范围内发出了一个新的倡议:要是党内的女同志还有余力,那就努力学点医学知识,尽量去一线后勤支援,救救战士们的命!

听到那个呼吁,范景阳心里头一亮,感觉自己终于能出手干点啥了。他二话不说,就直接报名进了白求恩医科学校,一门心思学起了怎么配制药剂。

尽管范景阳起初并非科班出身,但她靠着后期的拼劲,全身心扑在了这份工作上,最终真的转变成了一名专业的医疗人员,在战场上大展身手,闪耀着属于她的光辉。

范景阳和易耀彩是因为范景阳涉足医药行业才有了交集。但当科长告诉范景阳,易耀彩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时,范景阳心里头多少有些不太乐意。

范景阳心里清楚,易耀彩这人性格好,品德端正,不少前线的女党员都希望能成为他的另一半,可她自己还是觉得这事儿来得有点急。

她们婚前是不是得先处处感情呢?不过科长给解释了下,说现在乱世,两个人都有一堆要紧事得忙,没空搞那些花前月下。他就建议他们,干脆先领证,婚后再慢慢培养感情。

考虑再三,范景阳觉得科长的提议挺有道理,于是没跟易耀彩多见几次面,两人就一拍即合,决定闪婚,成了两口子。

结婚那天晚上,俩人才正式坐下来,详细聊起了各自的身世和过往的种种故事。谁承想,这么急急忙忙的婚礼,反倒让两人之间有了种说不出的心有灵犀。

他们在战场上拼命打仗,另一人则在后方给予关键的医疗支援。

为啥易耀彩会爽快答应匆匆结婚呢?说起来,这跟他从小到处闯荡的生活经历关系紧密。易耀彩心里头一直盼着能有个稳稳当当的幸福生活。

【离开故乡,报效祖国】

易耀彩跟范景阳情况不一样,他老家在江西,而且是家中的独苗。他爸妈以前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赤卫队成员呢。

1927年10月那会儿,秋收起义轰轰烈烈地打响了。泰和县,离革命圣地井冈山不过百多二十里路,正好是易耀彩的老家所在地。

响应党的呼唤,他爸妈也投身到了农民反抗的大潮中。可惜敌人势力太猛,好多战友都被他们狠心地杀害了。

碰到这种境地,他的爸妈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早早就下定了决心要拼一把,始终都在硬扛。只不过,他们心里头盼着自己的娃儿能挺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一年后,易耀彩的爸爸就把他送到了井冈山,交给了他一个在红军里的亲戚照顾。

易耀彩年仅14岁,就这么踏上了红军的道路,成了一名年轻的红军小战士。

那时候,他牢记爸妈的叮嘱,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投身到了多次的围剿行动里。别看他岁数不大,但那股子胆识和气魄,远超身边的同龄人,即便是上战场,他也一点不带怕的。

打从这儿起,他见爸妈的次数就变得特别少。到了1931年那会儿,易耀彩压根儿没想到,那次见面竟然是他和爸妈最后一次相聚了。

他走过家门口,但没踏进去半步,心里盘算着等仗打赢了,全家人就能欢聚一堂。可谁成想,仗还没打完,三年后的秋天,十月份那会儿,他跟着队伍离开井冈山的时候,就收到了那个坏消息。

易耀彩的爹娘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打那以后,易耀彩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家,对他来说,成了心里头那个永远想去却到不了的地方。

不过易耀彩没空沉浸在难过里,红军的长征之旅才刚拉开序幕,他跟着舅老爷,一块儿过了泸定桥,穿越了茫茫草地,还翻过了皑皑雪山。

每换个新环境,他们的体能和意志力就得经受一次考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全靠他们一步步踏实地走,这才走到了终点。

到了陕北根据地,易耀彩这一路走来可不容易,他已经长成了个大小伙子,慢慢在青年干部里崭露头角,表现得十分出色。

1937年,由于心态乐观、对抗战贡献大,易耀彩被挑中进了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并且一跃成为了34团的领头人,当上了团长。

他带的队伍打起仗来特别拼命,就连当地的日本兵和伪军都不敢随便去惹。后来,易耀彩一路高升,当上了第五军分区的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易耀彩就挑起了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的大梁。他一把手带起来,让咱们沿海的防线更结实了,海军队伍也走上正轨,表现得越来越棒。

这时候的易耀彩已步入不惑之年。国家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安排他到苏联深造。

那是在1953年,易耀彩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去外国了,他心里琢磨着,在走之前得抽空回趟老家看看。

他已经二十多年没回老家给爸妈扫墓了,那个地方,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可又迈不开腿回去。但现在国家安稳了,他也算有出息了,能跟爸妈汇报一声,他们当年的愿望,他已经给实现了。

范景阳,易耀彩的伴侣,心里头明白这次出行的重要性。易耀彩的双亲和先前的那位夫人,早就在敌人的轰炸中离世了。她完全能体会到易耀彩的心情。

这次回老家看望亲人,她们意外撞见了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事儿——原来,易耀彩的第一任老婆张凤娥竟然还活着!

【衣锦还乡,意外之旅】

易耀彩和老婆回到了老家,这时候再看老房子,还残留着一些以前的影子。

但奇怪的是,他本以为那座老宅早就没人住了,应该长满野草才对,可看起来却干净得很。他推开门进去,没想到里面竟然还住着一位中年女士。

瞅见易耀彩一脸懵,她声音都哆嗦了,直接喊出了易耀彩的名字。

这时,易耀彩突然意识到,站在眼前的这个人,正是他儿时记忆中的姐姐,同时也是父母为他定下的童养媳——张凤娥。

张凤娥小时候,因为战乱,家里的亲人都不在了。易耀彩的爹妈瞧见她怪可怜的,就把她领回了家。他们跟张凤娥逗乐子,说以后让她当他们家的儿媳妇。

易耀彩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不过他爸妈那会儿生活在封建社会,大家都被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束缚着,他爸妈也没能免俗。

那时候,没有爸妈的小女孩,大多数都会被某个家庭领去当童养媳,帮着家里头干点家务活儿。

然而,张凤娥虽然在家里是以童养媳的身份存在着,但他们俩却一直像亲姐弟那样相处。而且,易耀彩从小就离家出征打仗,两人关系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因此,说他们俩是夫妻,也就只是个名头罢了。

张凤娥比易耀彩年长两岁,她性格温和,又听话贴心,所以两人关系特别要好。

要是没啥意外的话,他俩长大后铁定会结婚成家。

但在那个动荡不安、四处战火的时代,轻易给人承诺简直是难上加难。

易耀彩当年参军时年轻有为,满心都是为国效力的念头,范景阳则默默在家担起照顾易耀彩父母的责任,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务。

在井冈山那会儿,易耀彩其实离老家挺近的,只要有机会,他就能回家瞅瞅父母。

每次张凤娥见到他回家,都会把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给他把衣服补好,还做他心心念念的那些饭菜。

两人还没怎么陷入甜蜜恋爱,易耀彩就被家国大事给缠上了。他根本顾不上那些你侬我侬的小情小爱,整天就在战场上忙着锤炼自己的性子。

易耀彩压根儿没想过,那次平平常常的告别,竟然就成了最后一次见面。

过了好些年,反动派的人突然闯进了易耀彩的家,他爸妈不幸遇害了。那会儿范景阳碰巧没在家,这才没被那些坏人给逮住。后来因为局势太乱,易耀彩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离家那么多年,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张凤娥身边不少人都建议她再找个伴儿,可她就是不听,硬是在易耀彩的家里坚守了下来,这一坚持,整整22年过去了。

这时候,易耀彩在另一边听到了他爸妈遇害的事儿,心里头就琢磨着范景阳可能也凶多吉少了。结果就这么歪打正着,事情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张凤娥压根儿没想过,自己愣是坚守了二十多年,到头来虽然盼回了年少时的那个初恋情人,可他早成了别人的老公。

但张凤娥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她瞅瞅站在易耀彩边上的那位姑娘,长得标致,气质也好,心想这姑娘指定比自己有学问,也比自己有耐性。最关键的是,人家还跟易耀彩一块儿熬过了最不容易的日子。

已经步入中年的张凤娥,压根没想过要去搅和别人的夫妻关系。

不过,易耀彩和范景阳俩人主动挑起了担子,打算照顾好她的往后日子。

打那以后,张凤娥仍旧待在老家,不过易耀彩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保证她的生活所需。做不了夫妻,那他们就做最亲近的亲人吧。

1990年的时候,易耀彩已经上了年纪,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明白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许下了人生最后一个心愿,希望自己去世后,骨灰能被分成两份。

有些人选择留在青岛,和现在的家人一起生活,而另外一些人则被送回了江西的老家。他心里明白,自己一直都对张凤娥有所亏欠,所以打算在离世后,给她留下点安慰,这也算是对张凤娥这么多年默默付出的一种补偿。

六七十年代那会儿,普通老百姓家里,要是听说一个月能有五百到一千块的生活费,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易耀彩和他老伴儿,却是宁可自己过得紧巴巴的,也要拼命攒钱去帮张凤娥。

不少人听完这故事,都挺心疼范景阳的,但范景阳自己从没觉得有啥可后悔的。她很支持丈夫的决定,心里明白他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这事儿,不光是为了弥补啥,更是易耀彩那颗懂得体谅的心在闪耀。

0 阅读:12

北风得失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