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更1217天的李子柒,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漆视频回归,根于传统,根于文化,惊艳世界!
她曾学习木活印刷术,从1.1厘米见方的木块上毛笔书写反字的标准老宋体,学习雕刻、捡字、理稿、排版……3个月后学成,用5分钟的视频还原影响世界的中国智慧。
2017年至2019年,她用2年的时间记录从羊毛到笔,从油到墨,从树皮到纸,从石到砚,最后制成11分钟的视频让更多人看到文化的延续。李子柒介绍:“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会,但愿很多人都还懂得和记得”。
央视新闻评价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夸赞她:“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李子柒在停更三年后复出,其影响力依然惊人。新作品上线不到 6 小时播放量已经破亿,微博粉丝达到 2668 万,涨粉超百万,抖音账号涨粉 300 万,视频播放破亿。在海外 YouTube 平台,两条视频的观看量已破 600 万,且在不断快速上涨,目前粉丝已超过 2010 万,相比 2021 年 2 月涨粉 600 万。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李子柒归来仍是顶流。她的号召力为何如此强大?一方面,在网红登场如走马观花的今天,李子柒从 2015 年起就开始创作有关田园生活的内容,逐渐从美食延展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开辟出了新的内容赛道,引领了创作潮流。

她的作品犹如一股清流,在快节奏、高声量、表演浮夸的短视频生态里,给人们带来别样的韵味。另一方面,虽然停更三年,但公众似乎并没有忘记她。她的视频触碰到了传统文化里一种独特的情结,并将之传播了出去。互联网虽然迭代更新极快,但同样是有记忆的,有个性特点、和观众产生深层共鸣的原创内容,终究会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李子柒的回归,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笔墨纸砚做好后,李子柒亲手画了一幅竹子的水墨画。虽然她说这是现学现卖,但其精美与用心,值得人们去喜爱。李子柒通过制作文房四宝,不仅展示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文房四宝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李子柒的制作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传统工具的制作方法,激发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同时,她的行为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很多传统文化都像极了一位垂暮的老人,他们在历经了遥远的历史长河之后,不断地回望,他们渴望在这个不那么需要他们的时代里,去找到属于他们的一点价值。而在物欲横流、功利浮躁、信息加速与日益加快的现实生活节奏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物质日益发展,精神日益荒芜,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恰恰最需要静下来,为心灵寻找一个港湾,来一场治愈。
而李子柒的作品即是治愈的一剂良药。
其实,李子柒弘扬的非遗文化如此,传统书法艺术亦如此,甚至是更为深刻和容易投入的治愈。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并被广泛认可的四大国粹之一。人民日报曾指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书法将为中国文化争得最大荣誉和最广泛尊崇!
习书法,与年龄无关,与岁月无染。在幽幽墨香的潜移默化下,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朴素,令浮躁为安静平和。远离世俗喧嚣和家长里短,执一毫清欢,享人生冷暖,一笔、一墨、一印泥,一帖、一砚、一静然,真草隶篆静静地在毫间流淌,晋韵唐法宋意终与黑墨白宣相伴,犹如篱笆外一株安静的菊,不浓、不烈、不急、不燥、不浮、不争......当你烦躁时,郁闷时,无聊时,拿起毛笔,聆听宣纸上的安静的碰触,沉浸其中,自然会心地净明,何其美哉。

人应该站在传统文化之上,内心才会深刻。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大风雅之事,“书”算是最接近生活的。其实现代人更需要书法,传统书法艺术是最好不过的一种精神载体了。
由于对书法的偏爱,才迫切地希望更多人能够爱上中国传统书法。便这样假设(期待)着:如果李子柒会传统书法,如果她上新一期中国传统书法,以她的影响力,那将是多么的妙不可言!在她拿起湖笔一丝不苟地书写的时候、在她坚持追求心灵深处那一处纯粹的时候,传统书法,中华文化之根,想必也会在更大的时空里迎来更为骄傲的荣誉和更广泛的尊崇!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