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中华文明崛起的两大关键因素,是由秦始皇统一文字造成的

宇程 2025-03-22 16:52:33

中华文明肩负着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使命,但是,却存在着两个阻碍中华文明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产生起始于秦始皇统一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从一个方面来看是一项伟大的功绩,但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利必定有弊,功绩与灾难往往是同时对等存在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秦始皇统一文字对阻碍人类文明发展,造成了几乎无法修复的灾难。

从一个大的历史视角来看,人类的文明进程可以分成两大阶段:

“前文明阶段”与“后文明阶段”。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期,正处于从“前文明阶段”过渡到“后文明阶段”的临界点上。

但是,以人类现有的科学范式,以及认识世界的能力,根本无法突破这一临界点。

真正能够让人类文明能够突破这一临界点的方法,存在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中华原生文化”时期。

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统一了文字,就造成了两大灾难,使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失去了突破临界点的方法。

我们重新认识造成这两大灾难的原因,就可以帮助现代人重新寻找、发现并且运用这种方法。

这样,人类文明进程就能顺利突破临界点,从“前文明阶段”发展到“后文明阶段”。

灾难之一:中国文字的“本源字义”消失

中国文字,在历史上存在着两套完整的字义:

一套是中国文字最早形成时所拥有的“本源字义”;

还有一套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本源字义”基础上演变形成的“常规字义”。

从女娲伏羲时期到周朝灭亡,在中国文字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本源字义”,而从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文字以后,“本源字义”断崖式地消失,“常规字义”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周秦之变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实际上已经看不懂周秦之变以前的古代典籍,这些古代典籍,不论是老子传下来的,还是孔子传下来的,都是用“本源字义”写成的。

“本源字义”对于“常规字义”来说,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独立字义,其内容是关于:

在“重叠结构”的两个世界中,同样是“重叠结构”的两个人体内,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方法。

“心智系统转换”是人类获得比日常惯用的“认知能力”更为强大的“感知能力”的基础,而要让人类文明进程从“前文明阶段”突破临界点进入“后文明阶段”,就需要人类普遍拥有强大的“感知能力”。

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本源字义”几乎消失了,这样,“心智系统转换”这种方法,就在中华大地上几近失传,这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因为在中华大地之外,再也没有这种方法的存在。

灾难之二:高效的学习模式消失

周秦之变以前的学习模式,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高效的一种学习模式。

这种高效的学习模式的目标,就是引导学习者进行“心智系统转换”。

这种高效学习模式的方法,就是在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中,去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所以,人类的衣食住行,起居饮食,吃喝玩乐,每一样都可以用来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

这种高效学习模式的效果,是一通百通,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点、一个面上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一旦入了门,获得了一定的“感知能力”,那么,就可以把这种“感知能力”运用到人生中遇到的各方各面。

这就是孔子的弟子,离开孔子以后,干什么都能出神入化的原因所在。

这也正是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原因。

这里的“一”就是一个人“感知能力”的超强感知。

所以,我们在看孔子《论语》的过程中会发现,孔子把我们现代人所认识到的“知识学习”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甚至并不重视,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就是在生活实践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有了多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知识。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实施的是管理到小户、管理到个人的治理体系,打破了“心智系统转换”练习原有的大社团、大家族的传承模式,造成了“心智系统转换”传承脉络的断代。

这种情况就导致后世之人只能对古代流传下来的“文本”进行知识学习,这样,中国人的学习模式,就从之前高效的“践行式学习”转变到低效的“知识型学习”。

“践行式学习”属于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开放式学习模式,而“知识型学习”就变成了一条非常狭窄的独木桥。

因为通过文字、语言的传达,去感悟文字与语言背后在知识生产者意识中的“意识影像”,对于不具备这种天赋的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一般人所谓的学习知识,最终只是记住了承载知识的文字,或者是语言。

这样的学习,不仅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更何况秦朝之后的中国人,是在用“常规字义”去解读古代的“本源字义”,这样的学习,要学懂,还要学通,那就是难上加难。

结语

人类文明进程要突破临界点,就必须消除秦始皇统一文字所带来的两大灾难:

第一、恢复中国文字起始于女娲伏羲时期的“本源字义”,普及“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方法;

第二、恢复周秦之变以前的高效学习模式,以“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为目标的“践行式学习”,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他的天赋所在,在他的生活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去开发、训练自己的“感知能力”,一旦拥有了“感知能力”,学习者能够非常容易地“感知”到文字背后知识的真正内涵,这种真正内涵就是知识最早产生于知识创造者意识中的“意识影像”,这样,学习知识就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的事。

中国古文字的“本源字义”已经被破译出来,其核心原理、典型文字的深度分析,请看专题视频,发布在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老子》上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

1 阅读:81
评论列表
  • 光明 12
    2025-03-23 04:00

    汉奸居然公然否定老祖宗的智慧?

  • 2025-03-23 08:34

    一派胡言、小编藐视中华文化,别有用心、其心可诛、当杀之!

  • 2025-03-22 21:02

    结束语就是你在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