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大抵是非常疼爱他的儿子们的。大儿子刘义符13岁时就被安排在他的大本营京口坐镇锻炼,老二刘义真11岁时被安排镇守关中,后来遭遇危险还让刘裕急眼了,从关中回来便被在建康做扬州刺史,甚至封了三公里面第二名的司徒,临终前还在纠结是否让他继承皇位;老三刘义隆、老四刘义康都小小年纪就安排去坐镇一方了……
可是,那又如何呢?生在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家庭,其他人都不爱他们,一切都是白搭。
刘裕死后,时年17岁的老二刘义真便要率先出来作死了。
刘义真这孩子从小就十分机敏,且比较喜欢读书,一直深得刘裕的喜爱,被刘裕一直带在身边重点培养。
谢晦在刘裕临终前,抨击太子刘义符不是当皇帝的好料子,然后按流程去考察了老二刘义真,但回来却说刘义真“德轻于才”,也不是当皇帝的好人选。
刘裕听到谢晦的表态后,敏感的他明白士族门阀和辅政集团是不看好刘义真的,因担心刘义真留在京城会卷入皇位之争,进而被玩死在建康,于是赶紧把他派去镇历阳了。
刘义真当初逃出关中时曾感慨自己是因为经验值缺乏,不太懂谋划,所以才有关中之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己以后会长记性的。
义真谓宏曰:今日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
但是,刘义真真的长记性了吗?咱们也别指望这种混不吝的熊孩子吃了一两次亏就能彻底醒悟,刘义真的反省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好了伤疤忘了痛才是他的本色。
刘义真从小爱好文学,性格比较轻浮,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组成小团体,经常搞文艺沙龙。
这货还时常兴致来了就发表不恰当言论。比如他曾说等他得志了,便要任命谢灵运和颜延之做宰相,慧琳道人为西豫州都督。
常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
啥意思呢?能任命宰相的得志是啥级别的得志?不言而喻,就是他要当皇帝呗!
再来看看刘义真结交的这帮人是啥成色,就更加明白这孩子有多不靠谱了。
谢灵运是谢玄之孙,性情傲慢偏激,不遵法度,朝廷安排他干文化建设,他却总想掺和政治,常愤愤不平。这位同志也就是那位说才华方面除了已故的曹植,其余人加起来也比不上自己的人,够狂了吧。
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
颜延之是颜含的曾孙,玩文艺是一把好手,但好酒且拎不清实事。
延之好酒疏诞,不能斟酌当世
这俩人其实就是两晋以来士族门阀的典型产品,虚头巴脑地吹牛逼、凹造型一流,实干兴邦那是一无是处。刘义真跟这样的人整天混在一起,也可见他会是什么货色。
刘义真这番话除了暴露了他想当皇帝的野心外,还透露了他对现任辅政大臣们的不满,不然为啥要换宰相呢?所以徐羡之曾派人敲打过他。但是刘义真很豪横,这江山是我们家的,我怎么说、怎么想,你们管不着。
徐羡之为了给不长记性的刘义真长点记性,便贬谢灵运为永嘉太守、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你们别搁一堆瞎起哄了。
但是刘义真压根就没上心,镇守历阳期间不断向朝廷索要各种物资。徐羡之这帮人每次都给他打了折扣。你小子不是真的要造反吧?
义真至历陽,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
刘义真忍无可忍了,讲话越来越出格,还上书请求回建康。
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
一个外镇藩王请求回京,这是要夺位还是要清君侧呢?于是徐羡之等人便奏请废掉刘义真的王位。请大家注意,在此之前徐羡之等人便已经密谋要废黜刘义符了,这次拿刘义真开刀,只不过因为废黜刘义符之后,刘义真是第二继承人,他们想先利用这两兄弟的夺位矛盾废掉刘义真而已。刘裕,你对的你的托孤感觉到尴尬不?
而少帝失德,羡之等密谋废立,则次第应在义真,以义真轻吵,不任主社稷,因其与少帝不协,乃奏废之
随后,刘义真被废为庶人,徙新安郡。
刘义真被废后,早已经被提上议程的废黜刘义符自然也无需再耽搁了。
当初,刘裕托孤时,是对着儿子刘义符打包票说徐羡之和傅亮没问题的,檀道济更是太子的老交情了,只有谢晦一人要稍加注意。怎么这才一年时间,这帮刘裕千挑万选出来的国之重器就要废帝了呢?
史书上对于刘义符继位后的描述几乎空白,所以咱们没法直接去查找真实原因。
看看这描述、介绍
倒是在刘义符被废时,他老妈亲自宣读废帝诏书时,其中提到了刘义符各种不争气。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就是给他爹守丧期间不太讲究。
大行在殡,宇内哀惶,幸灾肆于悖词,喜容表于在戚。至乃征召乐府,鸠集伶官,优倡管弘,靡不备奏,珍羞甘膳,有加平日。采择媵御,产子就宫,鋋然无怍,丑声四达。及懿后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绋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谑,殿省备闻
第二就是亲小人,没个当皇帝的相。
加复日夜媟狎,群小慢戏;居帝王之位,好阜隶之役;处万乘之尊,悦厮养之事。亲执鞭扑,殴击无辜,以为笑乐
第三就是喜欢大手大脚乱花钱,不爱惜民力搞大工程。
兴造千计,费用万端,帑藏空虚,人力殚尽;穿池筑观,朝成暮毁;征发工匠,疲极兆民
第四就是刑法过多,刻薄寡恩。
刑罚苛虐,幽囚日增
这种为废帝而量身打造的诏书,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大同小异,总之得把被废的皇帝说成没个人样,才能合理合情地把他废掉嘛!所以,大家千万也别太当真,想当年,霍光废黜昌邑王刘贺时,硬是在刘贺的27天皇帝生涯中找了上千条罪名,刘贺这孩子是多能造呀?罪恶机器也不一定有他那么高产呀!真实的原因是刘贺这孩子不上道,刚上位就想反客为主,严重威胁到了霍光等老同志的利益和安全了嘛!
搁刘义符这,恐怕是也是熟悉的味道、同样的配方。
刘义符在这一年的皇帝任期中,应该确实干了一些不怎么体面的事情,但这不是主要矛盾。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一个皇帝,私生活有点啥不检点,会招黑但不至于一言不合就要把你赶下皇位。真实的原因应该是他过于急切地想从徐羡之等人手里夺回权力。
国子祭酒范泰曾上奏了一份奏折,其内容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不闻将帅之臣,统御之主,非徒不足以威四夷,祗生远近之怪。近者东寇纷扰,皆欲伺国瑕隙,今之吴会,宁过二汉关、河,根本既摇,于何不有。如水旱成灾,役夫不息,无寇而戒,为费渐多。河南非复国有,羯虏难以理期,此臣所以用忘寝食,而干非其位者也。
陛下践阼,委政宰臣,实同高宗谅暗之美。而更亲狎小人,不免近习,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
这份奏折隐含了什么关键信息呢?第一个是就是劝刘义符不要在宫中搞军事演习;第二个就是肯定了刘义符把政事大权托付给辅政大臣的搞法,但做得还不够好,还要进一步远离其他“小人”。
串联起来,这份奏折就可以反应出,当时刘宋朝廷的朝政被辅政集团给把持了,刘义符没啥实权。然后,刘义符在宫中“亲狎小人”另搞小团队、“颇习武备”以摆脱禁军的控制。是不是有点康熙除鳌拜的既视感了?
所以,徐羡之三人急急忙忙要废帝的真实原因是他们感觉刘义符打算政变夺权,然后弄死他们。
感慨一下,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任人装扮的历史,又有多少人真正看明白了呢?刘义符在后世被普遍视为烂泥扶不上墙,又有多少看到了徐羡之、傅亮、谢晦还有檀道济的人面兽心呢?
其实总体上,刘义符的表现还是不错。一开始,各种迁就和忍让这帮老家伙,就连他们丢了洛阳,也表示没关系。然后,打造自己的纨绔形象迷惑他们,暗中培植嫡系力量……比他弟弟刘义真强多了。
真正置刘义符于死地的人,其实是他那个自以为是却不得人心、识人不准的老爹刘裕。刘裕给刘义符选了一张最不靠谱的保命符——檀道济。
在朝的三辅臣徐羡之、傅亮、谢晦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各怀鬼胎、互相牵制,再加上手握重兵的檀道济在外并未表态,所以徐羡之他们要想废黜刘义符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大家是很难统一思想的。
徐羡之在成为首辅之后,大量培植亲信。比如他的侄子徐佩之就是他的一个重要棋子,与侍中王韶之、程道惠、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结成了党羽。
徐羡之兄子吴郡太守佩之颇豫政事,与侍中王韶之、程道惠、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结为党友
而谢晦在刘裕去世后玩起了鸵鸟心态,一直称病谢绝见客。搞得徐佩之认为谢晦有什么阴谋,主动联系了傅亮,想矫诏诛杀谢晦。
时谢晦久病,不堪见客。佩之等疑其诈疾,有异图,乃称羡之意以告傅亮,欲令亮作诏诛之
杀一个辅政大臣,可能是徐佩之的自作主张吗?其实就是徐羡之通过徐佩之传话给傅亮,想联手干掉谢晦。这小子一天到晚不露面,还掌管了禁军,要是他和小皇帝暗中联手了,咱们就不知道怎么死的了。
傅亮也不傻,这么大的事,你徐羡之叫一个小屁孩传个话,我就去办了?到时候,不得所有黑锅和后果都由我一个人担了?于是说咱仨都是顾命大臣,互相残杀不太好。如果大家真的不兼容,那我宁可辞职。注意哈!傅亮回复徐佩之是“咱三都是顾命大臣”,没你徐佩之啥事。
亮曰:我等三人同受顾命,岂可自相诛戮!诸君果行此事,亮当角巾步出掖门耳
傅亮这个选择其实对的。因为三人之中,他的实力最弱,把谢晦弄死了,他也就只能任由徐羡之拿捏了。万一你徐羡之把我当解手纸用完就丢,把杀谢晦的事情都推到我的头上,然后名正言顺地干掉我,那可如何是好?都是老江湖了,谁也别把谁当冤大头!
原本京口系的徐羡之、中间派的傅亮和门阀系的谢晦,互不信任、互相牵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之局,能给刘义符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但因废帝一事,三个各怀鬼胎的人开始寻找绑成一块的办法了。啥办法?咱仨先把枪放下,废黜皇帝,先解除来自皇帝夺权的威胁。谁也别置身事外,让其他两方担心他跟皇帝联手了。都参与进来,杀了皇帝,一人插一刀,这样被弑君之罪套上了,谁都没有退路了。然后,咱们瓜分权力,共同执政。
也就是说,刘义符成为了辅政集团的投名状了。刘裕的托孤真是不要太幽默。
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人统一思想后,又招来了镇广陵的檀道济和镇江州的王弘。这俩人身在局外,且手中有兵,得先喊道京城来表态,别到时候被他们给反倒清算了。
这俩人也简单地介绍一下,檀道济是刘裕选定的皇室和太子铁杆,被视为刘义符的保命符,檀道济先前在废刘义真时曾象征性地投了反对票;王弘是王导的曾孙,属于门阀大佬,时任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江州刺史、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封爵华容县公,食邑二千户,跟几位辅臣是一个级别的。他之所以没被刘裕安排辅政,是因为刘裕觉得此人比谢晦道行深,更加难以搞定。
五月,檀道济和王弘二人先后抵达京师建康,徐羡之等把废立皇帝的计划告诉了他们。
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
结果,刘义符从12岁开始便被刘裕托付于他的檀道济却表示自己跟处了十多年的少主不熟,你们想咋地就咋地,别考虑我的感受和态度。忘恩负义如斯,禽兽呀!当然,这其中也有刘裕的所作所为让人寒心的原因在里面。
如果说两晋是人间炼狱,那南北朝则是彻底的动物世界,礼义廉耻的底裤都被扒得干干净净了,啥真善美,那太奢侈了。
此时,刘裕的亲兄弟太尉刘道怜将在一个月后去世;而平北将军、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南城县侯刘怀慎(刘裕姨弟)已在不久之前死了;建康城中,刘宋皇室宗亲只有一个远支的刘遵考时任右卫将军。谢晦已利用领导身份对其进行了控制。也就是说,刘义符没有了任何反抗能力。
五月二十四,谢晦声称领军将军府邸破败将家人送到了别处,在府中聚集了将士,檀道济也在其中。而且,废立前一天晚上,谢晦和檀道济同居一室,谢晦紧张的一夜没合眼,檀道济则倒头便睡,让谢晦叹服。衣冠禽兽连弑主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
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五月二十五日,活牲口檀道济亲自引兵开路,徐羡之等人随后入宫,因为禁军早已被谢晦打好招呼,没人敢问敢动。
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为内应,其日守关。道济领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由东掖门云龙门入,宿卫先受处分,莫有动者
还没睡醒的刘义符被逮捕,收缴玺绶后,被赶出了皇宫。先是被送往前太子宫,后迁于吴郡。
至此,刘裕精心挑选的接班人以及顾命大臣彻底成为了一个笑话。究其根本,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刘裕身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刘裕构建的这个权力大厦就是冰冷无情的,纯纯的一个冷血的动物世界,除了猎杀就是撕咬,又何来什么真善美呢?
有很多不明就里的朋友在指责刘义符不争气,后来替檀道济之死鸣不平,其实刘宋这帮子人,又哪里有什么好人呢?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