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唤醒半睡的自己》,让我从谷爱凌身上发现了养育自信孩子之法

书研聊育儿 2022-02-24 21:47:36

最近在读《唤醒半睡的自己》,对其中的一个章节感触颇深,引发了我对“自信”二字的层层思考。

自信是什么?

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自信与勇敢和真实是什么关系?

如何养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自信是什么?

在冬奥会上火出圈的谷爱凌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从网络上各种采访和视频中我们看出,谷爱凌几乎就是一个全才,滑雪、模特、钢琴、芭蕾、长跑、骑马、攀岩、网球、篮球和写作,同时她还是个学霸。

无论是解答记者的刁钻提问,还是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谷爱凌永远都是热情满满,自信应答。

在谷爱凌身上,仿佛透着一道光,直接就照射进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让人禁不住地欢喜、羡慕和喜欢她。

自信是什么?

自信就是如谷爱凌那般,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着万丈光芒。

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谷爱凌的自信从何而来?

看到过谷爱凌说起自己小时候参加比赛的一个视频,她说自己本来跑在第二,可听到姥姥不停地对她大喊:“爱凌,爱凌,NO1,NO1”。

然后,她就一鼓作气赶超,结果获得了第一名。

还看到一个视频是,谷爱凌发烧高达40度,觉得自己特别痛苦和难受,躺在妈妈的怀里哭泣。

谷妈妈只是很平静地抱着她,问爱凌要不要去看医生或者躺一下。

不知道朋友们看到这两个视频是何感想?当我看到这两个视频时,我内心是震撼的。

本来是一场很普通的比赛,可谷爱凌的姥姥用她的激情和鼓励硬是调动起了爱凌的奋勇夺冠之心。

在视频采访中谷爱凌也说就是从那一次起,她开始有了比赛的精神。

姥姥的认可、欣赏和鼓励给了爱凌巨大的内在力量。

再说谷妈妈对爱凌发烧难受时的反应。

当谷爱凌发高烧、嗓子疼,感受到极度地不舒服时,她就像个三岁小孩一样躺在妈妈的怀里,恣意地难受和哭泣。

谷妈妈就那样抱着爱凌,没有责怪,也没有过分的担心,只是平静地询问爱凌的感受,并确认她的感受,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看到这一幕时,我不禁在想,这若放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快成年的孩子如此痛哭不止,身为父母,不笑话和呵斥孩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哪里能够做到如谷妈妈这般的平静和耐心?

反过来说,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基本就与父母保持距离了,遇事更不会告诉父母了。

这样的一个极端反差,恰恰表现了谷妈妈对爱凌无条件的爱。

在谷爱凌那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允许的,开心也好,痛苦也罢,都是可以的。

妈妈和姥姥给了她最大程度的爱与支持,肯定和鼓励,谷爱凌安全感满满。

谷爱凌的自信从哪来?

无可置疑,谷爱凌的自信来源于家庭教育,来自于妈妈和姥姥,可能还有姥爷他们的无条件的爱。

自信和勇敢与真实是什么关系?

自信、勇敢和真实,这三个词表达的是一个人美好的内在品质,也可以说是美好的人格特质。

以前,我是将它们分别看待的,可自从看了《唤醒半睡的自己》一书,知道了谷爱凌,再加上一直以来对自我的探索,

如今算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深刻地认识。

这里还是得说到谷爱凌和她的家人们。

我们都很喜欢谷爱凌,喜欢她的自信,喜欢她激情满满对待生活、享受生命的样子。

可是,你知道吗?在谷爱凌自信的背后是有温暖又深厚的心灵滋养的。

这滋养就是勇敢与真实,它来源于家庭,是妈妈、姥姥还有姥爷用心养育的结果。

如果说自信是花儿绽放,那勇敢和真实就是阳光与养分。

现在问题来了,孩子的勇敢和真实是怎么生发的?

从孩子出生开始,勇敢和真实就是自然生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们做任何事都是全情投入的。

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长大,身为父母的我们开始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

不准哭,不准闹,不能贪玩,要好好学习,要有礼貌,做一个好孩子等等。

在各种要求下,孩子开始压抑自己,他不再有自己的想法,连带着感受也变得迟钝。

慢慢地,孩子与自己失去了连接,成为一个没有自我,活在了父母期待里的“木偶人”。

如此,与生俱来的真实与勇敢就会被封存至潜意识里,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压抑而否定的虚假自我。

《唤醒半睡的自己》一书中有言:

“只有充分的自我肯定和自信,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可爱之处,爱自己并敬重自己”。

这句话我看了许多遍,每多看一遍对于它的认同与体会就又多增加一分。

谷爱凌之所以能够成为闪耀的无比自信的自己,是因为家人的肯定、欣赏和鼓励伴随在她的一路成长中。

家人不仅给了爱凌富足的物质生活,更给了她最丰盈的精神财富,让她可以勇敢地做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谷爱凌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她最真实的自己。

越真实越勇敢,越勇敢越自信。勇敢和自信,皆因做最真实的自己。

反之,当孩子从父母那接收到的都是指责、批评、否定、打压和不允许时,孩子是没有办法展现勇敢和真实的,更别说自信了。

如何养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首先,父母自己要自信

有句话说,没有人能够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说得极对。

当父母自己都焦虑不安,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害怕孩子没有好的未来时,你怎么能够给到孩子自信?

当父母不足以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而常常是一种逃避的姿态时,你又怎么去要求孩子自信?

樊登曾说:

“不要整天逼着孩子读书,你要想办法逼着自己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你的孩子才能够看到榜样,才能够知道学习是可以快乐的。”

做自己也是一样的,父母先成为更好的真实的自己,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也能做他自己。

谷妈妈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卓越优秀的谷爱凌,是因为谷妈妈自己就是卓越优秀的。

其次,养育孩子要有一个总目标

哲学家康德曾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目标是方向,是每天每月每年的核心事件。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无目标不清晰,不清晰就混乱。你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这些问题就是养育孩子的大方向。

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在孩子还未出生之前,她就已经在思考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又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后来,李一诺在经历养育和多方探寻中,她的养育目标是希望孩子成为“灵魂与外在一致”的幸福的人。

当大方向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分解到达目的地的各个小计划和小措施,然后有条不紊极度聚焦地去实现总目标。

谷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在谷爱凌被记者问起成功秘诀时,她说的就是每天睡够10个小时,学好玩好,热爱、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这也是谷妈妈对谷爱凌的三大要求。

有着30多年教育经验的北京景山学校的物理老师朱淑玲曾说:

“只有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时,我们才能围绕这个总目标去培养孩子”。

于父母而言,养育目标不可不有。

最后,多多肯定孩子

一个家庭里,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在平日生活中,你对待自家孩子往往是批评、比较、指责、否定多,还是欣赏、认可、肯定和鼓励多?

如果是前者,孩子大多表现的是消极、胆怯、自轻和不自信。

有研究认为,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会被否定18万次以上。而形成一个人的自信只需要5000次肯定。

由研究可见,在多数家庭中基本都是否定多,从现实生活中对比,看青少年抑郁的逐年攀升,还有家庭亲子关系的恶劣程度,能够给予孩子欣赏、肯定和鼓励的家庭是少之又少。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过这样一句话: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唤醒半睡的自己》一书中也写道:

“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照顾自己,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自信。能力得到肯定才能转化为自信,没有得到及时肯定则会变为自卑、自贱。”

因此,多多肯定孩子,及时地对孩子表达一份认可和欣赏,就好像谷爱凌的妈妈和姥姥无比欣赏和肯定谷爱凌一样。

肯定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肯定孩子的行为动机,也肯定所有孩子身上可以被肯定的部分。

在口头肯定的同时再配合相应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这样,孩子得到的肯定才能真正被认可、被重视、被接受,孩子才能真正建立自信。

结语

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是,只要父母给予孩子5000次肯定就可以了。难的是父母的旧习惯模式,指责、批评、比较和否定等这些负面情绪往往难以改变。

可正如许多人在成长之路上深刻体悟到的那样,越是困难的事情,才越值得去做。

相信,你也可以的!
3 阅读:1365
评论列表
  • 2022-02-25 12:53

    “当一个快成年的孩子如此痛哭不止,身为父母,不笑话和呵斥孩子就已经很不错了。”[笑着哭]

  • 2022-02-25 12:56

    “只要父母给予孩子5000次肯定就可以了。难的是父母的旧习惯模式,指责、批评、比较和否定等这些负面情绪往往难以改变。”反求诸己!

  • 2022-02-25 12:56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过这样一句话: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书研聊育儿

简介:聊聊读书育儿,聊聊爱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