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门》之后,李小龙是如何建立协和电影公司的?

雅旋聊影剧综 2024-06-25 06:03:29

1972年,《精武门》大火,有多火?年度票房亚军,票收四百万。

是的,不是冠军。

冠军是谁?谁打败了李小龙?

评论区会告诉你的。

顺便说一句,此时的邵氏正在憋着大招,那年的票房第三名是一部成本低到令人发指的电影,由邵氏叛将李翰祥指导,TVB喜剧节目主持人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诞生。

邵氏作为一个大公司,邵逸夫作为一个大片场老板,当然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甚至连眼光可能都不是那么准。

不然,《大军阀》这个成功案例,邵老六也不会只抓住了一个李翰祥,白白放跑了自家电视台的主持人。

他要是知道许冠文这个主持人的杀伤力,估计要后悔死。

所以说,未来的事,谁也预知不了。

但现在的事,都摆在台面上。那可就要看谁的实力强盛了。

什么事?还记得罗维的贤内助刘亮华亲赴美国,用一万五两部的片酬签来了李小龙。

注意,一万五,两部!

重点是两部:《唐山大兄》与《精武门》。

这一万五美金换来了763w港币的票房。

对于嘉禾来说,这真的是一针强心剂,邹文怀作为邵氏最出名的经理人,集合了一群邵氏叛将,刚刚接手了国泰的片场,正所谓百废待兴,人才,设备,现金流,样样都缺。

你可能要问了,人才缺我能理解,毕竟罗维这个捡漏的百万大导都能在嘉禾混到合伙人的级别,但设备和片场国泰不是有的是吗?不是已经给嘉禾接手了吗?

是啊,一整个大片场,上下那么多员工,场记,茶水,摄影,道具,录音,个个都要出粮,都要派工的,你要是不开工,这么多人吃什么?

所以说古人那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不是白叫的。

那刘亮华用一万五美金签来的760多万港币意味着什么呢?

这么说吧,胡金铨拍的那部《龙门客栈》,票房210万,独霸了香港电影票房榜5年之久。台湾联邦拿这笔钱盖了个片场,从此由发行公司转型为制片公司,鸟枪换炮了属于是。

你自己算算,李小龙赚来的七百多万,够盖几个片场。

你说邵逸夫这时候心里该有多憋屈啊。

七百多万啊!但好消息是,两部片约。

结束啦。

李小龙可以挖啦,他又是自由身啦。

还记得我们之前提过,邹文怀搞嘉禾的时候,罗维想去,找邵逸夫谈判,邵逸夫就给罗维开了10w的片约。罗维值十万吗?不值,但这钱该给。

为什么呢?

我举个残酷的例子,如果你的仇人穿越到了成龙的《飞鹰计划》,最后在撒哈拉沙漠混了一根金条,渴了三天三夜,这时候你有一瓶矿泉水,想卖几根金条?

那必须是比你仇人的库存还多啊。

是这瓶水值这个价么?

不值,你要的,不是这瓶水,而是要他死。

所以要有格局。别光盯着眼前的水。眼光放长远一点。

而此时的李小龙呢?

他在嘉禾过得好不好?

不算好。

罗维太强势了,而且还四处以李小龙恩师自居,李小龙看他老不爽了。

当然此时还没撕破脸。

但嘉禾的窘迫,李小龙是深以为然的。

如果嘉禾手里还有个张彻,甚至程刚,也不至于让李小龙捏着鼻子忍受罗维啊。

如果嘉禾有陈观泰,也不至于非要跟着韩英杰一派的林正英、成龙过招啊。

如果嘉禾能有个短发丰满性感肉弹,也不至于老跟自己弟弟的女朋友苗可秀。。。。。。

当然后来真有了哈。

此时肉弹还在程刚手底下,拍《十四女英豪》呢。

她叫丁佩。

当然,出品公司叫邵氏兄弟

所以你说李小龙能不心向邵氏么?

关键是,他的发小小麒麟,也是邵氏的人。

邵氏有大片场,有名导,摄影,编剧,各种人才储备多的能从九龙塘排到钵兰街。

要开什么戏随时有,各种资源样样全。

你说在嘉禾过穷日子的李小龙,心里能不想要么?

当然我说的穷,是资源上的穷,不是钱哈。

当然,钱也很重要。但资源更重要。

现在的情况是,邵氏有资源,有钱,有片场,唯独没有李小龙。

嘉禾资源窘迫,钱只有少少一点,刚拿到手的片场还有一大票运营成本等着出粮,而且,他这时候,也没有李小龙了。

你说李小龙怎么选?

他唯一的心结,就是当年邵逸夫拒绝了他一万美元一部的片酬,只给开两千美元。

但邵逸夫这次的出价,让他根本没法拒绝。

坏消息是,这次的片酬是港币。

好消息是,不是2000,而是增长了1000倍,200w港币。

要知道《精武门》一共也就收了四百来万港币,这等于小一半《精武门》的票房了。

而两年前的香港票房冠军,也就两百来万港币。

邵氏这是不准备赚钱了么?

是的,因为这个价格,嘉禾跟不起。

这部戏赚不赚钱有什么关系?格局要大,嘉禾死不死,比这小几百万重要的多。

何况200w港币不见得亏本。

只不过赚得少一点罢了。

李小龙很够意思,他还是和邹文怀、何冠昌打了个招呼,说自己准备考虑邵氏的邀约。

然后就去了清水湾,

他受到的礼遇是空前的,邵氏老板邵逸夫携高管(不知道有没有方逸华)亲自陪同他参观邵氏片场,此时里面还有戏在开工,据说李小龙参观了张彻《刺马》的现场,与各位名导亲切交谈,热情的交换了意见,与陈观泰、姜大卫等人合影,还在片场化妆间非常激动的试了装,并和邵逸夫对未来可能参与的电影项目进行了初步接洽。

事后大家从留下的试妆照推测,他们可能谈了《李元霸》和《年羹尧》这两个项目,因为留下了一系列古装和清装的照片。

压力给到邹文怀了。

200w,嘉禾是肯定跟不起的。

怎么办?

邹文怀陷入了沉思。

在当今风起云涌的电影浪潮中,嘉禾和邵氏精准的对齐了一下产业颗粒度,邵氏是个大片场,有非常核心的规模优势,还在全力扩大市场覆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迅速应对各种变化与挑战。

而嘉禾最独特的地方,是制度优势,这让嘉禾能在决策上快速响应,灵活调整策略,就如同船小好掉头一般,轻松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海洋中自由航行。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打破常规思维,释放出巨大的创新能量。

所以,在面对邵氏兄弟咄咄逼人的抢人策略上,嘉禾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激情,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凭借着制度的强大支撑,你们说嘉禾有没有信心在香港电影市场的广阔天地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那是什么制度优势那么猛?

嘉禾确实船小,但也意味着人才少,资源少,李小龙本身就已经深受其害了。

必须要做出改变,不然200w可以让一切变的可以接受。

邹文怀出了三招。

第一招,你不是不喜欢罗维吗?那让你自导自演。

第二招,你不是希望重新杀回好莱坞吗?我绝对支持你,所以这次我们不玩家国情怀了,我们玩国际化。

第三招,才是真正的杀招,邵氏不是出200w吗?我们这次玩独立制片,不,我们要更进一步,我帮你开一家自己的电影公司,我们出个拍摄成本,电影嘉禾来发行,票房,五五分账。

去邵氏,200w再多也是打工。但如果当老板,电影质量可以自己把控,更重要的是,合伙人的身份,以及话语权和地位的问题。

啥意思?打工人的话语权是有限的,能争取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只是拍电影的资源,还有档期资源,你想想,你的《精武门》能卖400多万,是不是因为嘉禾的院线全力支持你,只放你的片,一天到晚玩命放的缘故。

如果你在邵氏,全公司的院线会指着你一个人来么?

张彻、楚原在棚里拍的片子,会为了你下档么?

如果你拿到的场次不够,你还能卖400万票房么?

何况,如果按精武门的票房,五五分账,李小龙拿到的收益,不见得比邵逸夫的200w支票少。

当然如果你细心思考,嘉禾其实还是给不起200w,他只是把未来的收益卖了出去。

给的钱,其实只有电影的制作成本。

这下轮到邵氏跟不起了。

邵氏是个大片场,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来。

《猛龙过江》就是这么诞生的。

有人说,这是李小龙最好的电影。

虽然我不这么认为,但我理解这种看法。

我只能说,这是李小龙能够自己做主的电影。他才是最符合李小龙自己思想的作品。

从看起来流里流气充满流氓范儿的《唐山大兄》,到爱国心爆棚的《精武门》。他们展现的那种亚洲华人的奋斗史,传统中国底层被洋人的压迫史,所有的左派思想,李小龙可能同意,可能附和,但那应该不是李小龙本人的原生思想。

说白了,李小龙是个美国人,而且是那个年代的美国人。是的,就是被成为垮掉的一代的那一代美国人。所以,他的吸毒就很容易理解了。

当然,因为他的种族,因为他的肤色,他在美国也没少受歧视。

所以,他更加关心的,应该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过生活的华裔,也就是ABC的思想。

在美国时,年轻的李小龙曾经写过一封自白信,畅想过自己的未来目标。

这封名为《我的明确目标》的信是这样写的:

我的明确目标

我,李小龙

将会成为全美第一个片酬最高的东方巨星

我将竭尽我作为演员的才能

奉献最为激动人心的表演

从1970年开始,我会扬名世界

到1980年,我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资产

我会过上我想要的生活

并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快乐!

所以,他的电影公司,叫协和!

协和的logo是李小龙亲自设计的,借用了传统的八卦符号。协和的第一步作品,就是:

《猛龙过江》。

明天见!



0 阅读:0

雅旋聊影剧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