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准备在月底亲自跑一趟美国,当面说服特朗普对美欧关系“回心转意”,让对方明白,美欧的战略利益无论如何仍然保持一致。
只是他准备的说辞,却显得十分老套,打算上来就拿中国说事。似乎只有中国,才能让美欧在战略利益上找到共同语言。
【马克龙准备去美国,当面做特朗普的工作】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提中国的话,马克龙可能也找不到更好的角度,去向特朗普解释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的利害关系了。
只是法国作为全欧洲“战略自主”喊得最起劲的国家,马克龙更是在公开场合多次推销这个概念,结果现在为了维护美欧同盟,又选择性失忆,不惜在涉华议题上迎合美国,其中的反差,反而能让人看明白,为什么欧洲这么多年,始终做不到战略自主。
连法国这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无法摆脱对美欧同盟的依赖心理,那其他国家就更不必说了。
马克龙的想法是,等自己到了美国,就要劝特朗普不要对俄罗斯表现得过于软弱,这样不利于美国日后与中国打交道,更不要说“威慑中国”了,似乎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语气,马克龙在讲到这里时,在镜头前作出了“握紧拳头”的动作。
【马克龙说他会告诉特朗普不要“软弱”,这不利于与中国打交道】
可问题在于,欧洲理解的“对俄软弱”,和特朗普的理解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欧洲理解的“对俄强硬”,是拜登当年推行的政策,大力军援乌克兰,联合欧洲,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围堵俄罗斯。
这个过程,让欧洲很受用。现在特朗普上来,前朝战略全面推翻,要推动美俄关系正常化,自己还张罗着和普京见面,习惯了钻牛角尖的欧洲,一时间自然难以接受。
马克龙还表示,自己很了解特朗普,尊重对方,相信对方也尊重自己。可仔细一想,马克龙等于是把特朗普近期对美俄关系释放的种种信号,都认定为对普京的“软弱表现”,这让自诩为政治强人的特朗普怎么想?
从来就只有特朗普定义欧洲的份,什么时候轮到欧洲反过来给他安标签了?把“美国优先”挂在嘴边的特朗普,不会容忍马克龙这个“外人”,自作主张地帮自己定义美国利益。也不知道马克龙的真实目的,究竟是去劝特朗普,还是一开始就要去得罪他。
【特朗普可能不会容忍马克龙给自己贴标签】
特朗普对美俄关系的战略安排,恐怕不会给欧洲盟友插嘴的机会。顺带一提,每年这个时候,G7国家都会发表一份联合声明,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但随着特朗普态度大转弯,美国开始对这个惯例持保留意见。
而且联合国那边关于让俄罗斯撤军,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决议草案,美国也不打算参与了。
这种转变之前就有端倪,在与美方特使接触后,北约对俄乌问题的官方声明,绝口不提“俄罗斯侵略”,改成了更为中立的“俄乌冲突”。
【马克龙一直想以“欧洲领导者”自居】
所以G7联合声明陷入难产也在意料之中,种种迹象都表明,在美俄关系正常化的关键节点,特朗普政府不希望对俄罗斯发出任何错误信号,导致这段时间的外交努力功亏一篑。
这也导致,美欧已经无法在乌克兰问题进一步协调立场。
而马克龙只是觉得,特朗普只是想快速与俄罗斯达成协议,但这种心态,可能会给俄乌和谈制造不确定性,所以他需要适当为美国总统一时的“头脑发热”降降温。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美国对俄乌政策转变的幅度之大,不要说让欧洲都措手不及了,就连俄罗斯那边都深感意外。
一场俄乌冲突,让俄罗斯绷紧了三年的神经,而特朗普献殷勤的力度,是普京政府“做梦也没想到”的。特朗普下一步打算做什么,可能除了他自己以外,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而马克龙大概是想靠中国这个“关键词”,去试探特朗普的真实态度。
【美国政策转变的幅度,让欧盟和乌克兰都措手不及】
而且马克龙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自从前德国总理默克尔退居二线后,马克龙就准备以欧洲领导者自居了,但这几年下来,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力,始终没有更进一步。
半年多以前,法国政府更是经历了多次解散和重组,在左翼右翼的围攻下,马克龙为总理人选伤透脑筋,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又摊上了美国政府换届,美欧关系面临冲击。
美俄会谈的前夕,马克龙没少拉欧洲领导人开会,竭力想表现出欧洲领导者的气质,但始终是画虎不成。所以他这趟访美之行,虽然以欧洲利益代言人自居,不惜要拿中国说事,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退一步讲,如果连中国都没法让特朗普改变主意,那么欧洲最后也只能黯然接受现实。从美国近期的涉华动向来看,特朗普不会放弃与中国所谓的“战略竞争”愿景,但会不会给欧洲留位置,就说不定了。
先把法国给制裁怕再说
欧盟坚持当美国的走狗,总有一天被炖煮吃了
小马的打算劝说的话你咋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