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遗余力的推动下,美俄迅速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俄乌冲突出现转折点,在新一轮的地缘政治浪潮下,处于漩涡中心的欧洲国家,对此反而显得手足无措。
这番景象,验证了教员五十年前对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预言。即便过去半个世纪,他对美欧关系的论断,依然显得振聋发聩。
【接见施密特时,教员预言,不学会自力更生,欧洲要吃大亏】
五十年前,当时的西德总理施密特访问中国,与教员就美欧关系有过一番长谈。后来施密特在自传中记载,教员当时对欧洲形势的判断是:欧洲太乱,太散,又太弱,不仅不团结,对战争同样畏首畏尾。
教员还提及,美国人也有同样的毛病,不过从现在的视角来看,美国至少还是一个国家,不像欧洲那样,大大小小的国家,彼此意见都难以统一,所以这个毛病也被无限地放大了。
更关键的问题是,欧洲弱,美国强,欧洲对美欧军事关系存在严重依赖。所以教员的判断是,欧洲不能依靠美国,必须学会自力更生。在10年之内,如果不能实现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联合,欧洲就要付出代价。
然而直到2013年,欧洲那边才正式提出“战略自主”这个概念,但发展到今天,依然只是一句口号。
【美俄已经坐上谈判桌,欧洲还在做美梦】
这么多年过去,欧洲只是在欧盟与北约两个轴心下实现了表面上的团结,可本质还是一盘散沙,想要把这么多的成员国都团结在一起,缺乏明确的利益导向,和强大的政治共识。
过去美国多少还能充当一个主心骨,可问题在于,美国不总是会履行自己对盟友的所有义务。
用教员的话来讲,就是美国把盟友阵线拉得太长了,不光欧洲要管,亚洲也要管,中东那边也不能落下。他对此还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就是“用10个指头按住10个跳蚤”,这是谁都办不到的。
所以美国人一直以为自己的全球同盟是一项突出的战略优势,但现在看来未必。处处都要管,就等于处处都管不到。
【为应对美俄会谈,欧洲主要国家召开紧急会议,却没有联合声明发表】
教员当时就已经预见到,美国人的承诺是靠不住,欧洲一直仰美国鼻息,迟早要吃亏,而五十年过去,俄乌冲突最新的形势变化,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
美国没有和欧洲盟友提前打一声招呼,就自作主张地开启了美俄关系正常化进程,而欧洲还在做着,美国新总统能照顾自己诉求、保障乌克兰安全的美梦。
但特朗普说得很清楚,欧洲占美国便宜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美欧同盟关系,需要欧洲国家承担更大的义务。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还把欧洲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番。
而在这种时候,欧洲内部重新流行起“战略自主”的呼声,可从过去的经验,欧洲最多也只是喊喊口号,想要走自力更生的路线,欧盟也许有相应的实力,但实在是缺乏坚持到底的决心和魄力。
我们也能看到,“战略自主”诞生至今,欧盟一直都用来装点门面,自欺欺人,始终没能转化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保底方案,仿佛只要喊上几句,就足以让外界觉得,欧洲不是美国的附庸。
【马克龙想引领欧洲战略自主,但说话不顶用】
归根结底,欧盟已经习惯了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日子,美国要跟俄罗斯较劲,欧洲就跟着围堵制裁,把俄罗斯排除在欧洲安全格局之外;美国要跟中国搞“战略竞争”,欧洲也跟着上蹿下跳,炒作所谓的“去风险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只是收获了“讨好美国”的情绪价值,却得罪了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损失了实打实的经济利益。
在政治高度撕裂的美国,政策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是常有的事。还是那句话,美国只是一个国家,随时随地都能调整政策,一盘散沙的欧盟,注定要慢一拍。再说了,欧洲所有国家,利益都不一致,怎么就能保证美欧利益一致?
这个问题,不是一句“美欧是价值观同盟”就能轻飘飘掩盖过去的,大谈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不会让美欧关系为欧洲的战略利益服务。
【特朗普以后有的是时间拿捏欧洲】
特朗普上个任期,就已经让盟友领教过他的手段了,只不过那时俄乌矛盾还没有全面激化,所以欧洲的体感还不是那么明显。现在特朗普卷土重来,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高调和俄罗斯重启对话,开启俄乌和平进程,而欧洲却被排除在外。
五十年过去了,欧洲还是和教员判断的那样,太乱,太散,又太弱,还因为过于依赖美国同盟,没有早早实现自力更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特朗普的任期才过去第一个月,往后的4年里,他有的是时间靠美欧关系拿捏欧洲。教员五十年前就看清楚的事情,欧洲却执迷不悟到现在。欧盟现在才想起要自力更生,或许早已经没了意识和物质的基础。
赞同
高瞻远瞩
欧洲人就是这样,美国人把他们玩死了,他们满怀感恩,分不清好坏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