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十一月,康熙帝在位于京师西郊的那座皇家苑囿畅春园里身体出现了状况,一下子病倒了。刚开始的时候呢,大家都以为只是得了个小小的风寒,没太当回事儿,觉得调养调养应该很快就能好起来。可谁能想到,到了十三日这天晚上,康熙帝竟然就此驾崩了,也就是所谓的龙驭宾天啦。
令人悲痛的噩耗突然传至皇宫,刹那间,整个皇宫都被哀伤的氛围所笼罩,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宫女太监,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了一片此起彼伏的哀嚎声里。
就在众人都因为皇帝突然离世这件事而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时候,
他们忽然记起了一个让人惊慌不已的问题,那就是皇位继承人究竟会是谁呢?老皇帝在去世之前,是否对此有过交代?
在这一时刻,所有人都一下子没了主意,变得惊慌失措起来,那神情仿佛天要塌下来了一般,心里全是慌乱,完全没了平日里的镇定模样,各个都慌了神啦。
要知道,诸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那可是早就已经爆发啦。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如果康熙帝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够来得及把相关的事情交代清楚的话,那很可能就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混乱局面,各种难以预料的乱子恐怕都会随之而来呢。
就在众人都在心里暗自琢磨着新君会是哪位人选的时候,接下来所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可着实把大家惊得是目瞪口呆。
话说在当时那个情形下,九门提督隆科多做了一系列重要的举动呢。他先是负责护送雍亲王返回朝廷,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那表现得十分尽心,一路护送着雍亲王回到朝中后,还身守在宫阙之下呢。并且当时有个规定哦,就是诸位王爷要是没有接到传下的令旨,那是不可以随便面见的哦。就这么着,到了第二天,一直从当天到庚子日这段时间呢,那京城的九门居然都一直没有开启,这一系列情况在当时可也是引起了不小的动静呢。
在第二天的时候,康熙帝的遗诏被公布了出来,而遗诏当中明确选定了皇四子胤禛来继承皇位,由他来承接这至高无上的大统之位。
众人在听闻相关情况后,内心满是震惊。于此情形之下,大家心里都不禁暗自嘀咕起来。想着那先帝要是当真留下了遗命的话,这满朝上下,又有谁敢不乖乖遵从?根本就没必要让隆科多这般忙前忙后的,他如此行事,倒真叫人有些疑惑不解呢。
胤禛当上了皇帝,可他生母德妃乌雅氏的反应着实让人觉得疑团重重。要知道,通常情况下,儿子成为皇帝,做母亲的那肯定是满心欢喜,安享尊荣。但德妃乌雅氏呢,竟然决意要跟着先帝一起去,也就是所谓的“从殉”先帝,这情况实在是太反常了,怎能不让人心里犯嘀咕,觉得这里面疑窦丛生呢?
不管怎样,最终是皇四子胤禛抢先一步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新君雍正帝,这事儿那可已经是确凿无疑、没法改变的啦,就如同板上钉钉一般稳稳当当定下来了呢。
在胤禛得以继承皇位的整个过程当中,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隆科多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机括”般的作用。可以说,隆科多在这一重大事件进程里,就如同一个重要的推动器,其发挥的作用相当关键且不容忽视呢。
在老皇帝康熙即将咽气之际,有这么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他。此人不仅身份特殊,而且手握极为重要的兵权,负责着京师警备的重要职责,担任着九门提督这一要职呢。
皇位继承人必然要面对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之处,在这方面呢,他虽说还不能达到那种说一不二、一言九鼎的程度,可怎么着也算是拥有着相当大的选择方面的权力啦。
隆科多着实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凭借这一能力,他是完全有条件去对皇位继承人选施加影响乃至进行操纵的。
结果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隆科多并没有去选择那个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的八阿哥,也没有选择十四阿哥。要知道,八阿哥这一派那可是早就已经获得了众多王公大臣们的支持呢,在当时的局势下,很多人都觉得八阿哥一派很有优势,可隆科多却偏偏没站在他们那边。
就连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在当时也有着非常鲜明的立场,那就是坚定地站在了八阿哥那一方。
更何况,当时还有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禵以“正黄旗之蠹”的名义出征呢,凭借这样的情况,他可是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倒是这四阿哥,相较之下显得逊色不少呢。
你想啊,在那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就好比是走到了一个十分要紧的岔路口上,如果隆科多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站错了队伍,那后果可就严重啦。这可不单单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儿,整个家族都得跟着遭殃呢,会被一股脑儿地全都拖进那黑暗又可怕的深渊里头去。
一直以来,隆科多行事都是极为谨慎的。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最后呢,他居然还是选择去冒险,倒向了在当时可以说是“冷门人选”的四阿哥胤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里面肯定是有着诸多缘由的。
在此,有必要先简单地对玄烨母家的历史做一番回顾。
隆科多与四阿哥胤禛的特殊交集——皇贵妃佟佳氏
想当年啊,孝庄太后在她的孙子玄烨才八岁的时候,就带着他一同开启了康熙朝的时代。那个时候呢,孝庄太后心里想着,自己劳碌了大半辈子,如今也该好好享享安稳的晚年生活啦,于是便满心期盼着能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呢。
没想到在“四大辅臣”里面,资历是最浅的鳌拜,居然逐渐地走上了专权这条路。
在当时那种局势下,形势变得越来越混乱了。而正黄旗这边,身为首辅大臣的索尼,面对如此这般愈发混乱的形势,他最终做出的选择是默许。也就是说,在这样复杂且混乱的局面跟前,索尼并没有采取其他更为主动或者明确反对之类的举措,而是以一种默许的态度来应对眼前这不断变得糟糕混乱的形势。
遏必隆与鳌拜一样,都隶属于镶黄旗。在很多事情上,遏必隆完全是以鳌拜的意见为准,鳌拜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完全是唯鳌拜“马首是瞻”。
在清朝初期的时候,两黄旗和原本隶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呢。当时的情况是,有那么三个人,他们之间配合得相当默契,一起对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展开了打压行动。
原本呢,孝庄是挺乐意看到四大辅臣之间相互制衡这样一种局面出现的。在她看来,这种相互制约的情况,或许能让朝政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各方势力相互牵制,不至于出现某一方独大而危及朝廷根基的状况。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事情后续的发展态势却远远地超出了她之前的预料。形势并没有按照她所期望的那样平稳发展下去,而是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呢。
鳌拜的势力不断发展,变得越发盘根错节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孝庄太后和康熙祖孙二人所处的形势愈发不利,渐渐就被鳌拜的势力给推入到了被动的局面当中。
在当时那种极为复杂的局面跟前,孝庄太后果断地采取了过渡性的步骤来应对。要知道,当时各方面的情况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相互交织,矛盾重重,困难也诸多。但孝庄凭借着她的睿智和果敢,没有急于求成去推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是审时度势,选择了采取过渡性步骤这种相对更为稳妥的方式,以便能在复杂局势下尽可能平稳地推动事情向前发展,为后续进一步的举措奠定基础。
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很早就着手为孙子玄烨挑选了一批后妃。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为皇室子弟挑选后妃可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呢,这关系到皇室血脉的延续以及诸多方面,所以孝庄太皇太后早早地便开始操持这件事,精心地为玄烨选出了一批日后会陪伴在他身边的后妃呢。
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还有玄烨舅舅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另外再加上两黄旗的若干女子,这些人都被选进了后宫之中……
在当时的情况下,其他人选暂且不论,就只说鳌拜本人的女儿,她在那次的选拔之类的活动中落选了。不过呢,虽然落选了,但也还是有了相应的安排,只是被指婚给了禇英的后人敬谨郡王兰布,让其成为了兰布的福晋。
在孝庄颁布册立索尼的孙女为赫舍里氏皇后的谕旨之后,
这样一来,索尼、遏必隆以及鳌拜这三位原本抱团取暖的辅臣之间,就出现了难以修复的裂痕。
遏必隆和鳌拜私下里不停地大发牢骚,他们满心不忿地说道:“那可是满洲下人的女儿,怎么能有立为皇后的道理呢?这实在是太不合常理啦!”
遏必隆心里头啊,那可是满心盼望着自家的女儿钮祜禄氏能够被册封为皇后呢。在他看来,这要是女儿能当上皇后,那可真是家族无上的荣耀。而另一边呢,鳌拜对于自己的女儿没能入选皇后这件事儿,那是一直耿耿于怀,心里就像堵了块大石头似的,怎么也放不下这件事,总觉得挺窝火的呢。
不管怎样,孝庄太后态度十分坚决,硬是把索尼的孙女给推上了皇后的位子。在当时那种种情况之下,或许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考量,但孝庄就是铁了心要这么做,最终成功地让索尼的孙女坐上了后宫最为尊贵的后位呢。
玄烨和赫舍里氏以及钮祜禄氏的结合,无疑都是带有极为强烈的政治目的的。在当时的情形下,这样的婚姻安排并非单纯基于感情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有着特定的政治意图蕴含其中。
孝庄太后和她的孙子(此处应明确具体所指孙子,比如康熙等,因原资料指代不明,以下暂按康熙举例说明)不久之后便看到了成效。就好比他们之前推行了某些举措或者进行了某些谋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推进,成果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了,呈现在了孝庄祖孙的眼前。
在玄烨举行大婚过后没多久,朝堂上就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故。当时位居首辅之位的索尼,竟然离世了。这索尼在朝中那可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这一去世,朝堂局势便开始有了不小的波动。而遏必隆呢,之前因为极力反对册立索尼的孙女成为皇后这件事,可算是把索尼家族给彻底得罪了。这下好了,原本有着一定势力的他,经过这么一折腾,就如同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势力大减,往日的那种优势全然不在了。再说苏克萨哈,更是遭遇了极为悲惨的下场。他被鳌拜以极其残忍的手段给凌迟处死了。这鳌拜,那可是在当时极为嚣张跋扈的人物,凭借着自身的权势,肆意妄为,根本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就这么把苏克萨哈给迫害了。不过呢,鳌拜也没能一直嚣张下去。后来,玄烨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谋略,成功地将鳌拜给擒拿住了,也算是给朝堂除去了一大祸患,让局势逐渐稳定了下来。
鳌拜被成功清除掉之后,遏必隆也未能逃脱被处置的命运。他的太师衔以及公爵的爵位都被削去了呢。这一系列举措也算是对当时朝堂权力格局的一种重新梳理吧,毕竟鳌拜专权期间,朝堂局势颇为复杂,在鳌拜被解决之后,对于那些与鳌拜相关联或者在其专权过程中有一定表现的人,自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置,遏必隆就是其中受到影响的一位。
赫舍里氏和钮祜禄氏这两位女子啊,她们的父辈都被卷入到了政治斗争当中。而这,可让她们着实品尝到了那种满是苦涩的滋味,真的可以这么讲呢。
在众多人物当中,只有玄烨的表妹佟佳氏,她所扮演的这一角色与其他人相比,是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的。
在清朝初期的时候,有个佟氏家族呢,这个家族里可有不少人都在朝廷中担任着很高的官职哦。当时,人们甚至给了他们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佟半朝”呢,意思就是感觉朝廷里好像有一半的官员都和佟氏家族有关系似的,可见这个家族在当时的官场是多么有影响力。而且呢,康熙皇帝玄烨的生母,也就是那位孝康皇后,她就是出身于这个佟氏家族哦。
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存在着这样一项规定,那就是皇子们需要进行“避痘”,而且是要在紫禁城之外的地方被养育着。
要知道,按照当时的规矩,皇子并不住在宫内,而且还有个规定就是皇子与生母是不能随随便便见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玄烨和他的生母佟佳氏能够接触的机会那可真是少之又少,几乎就没多少机会能在一块儿呢。
大约是在顺治十六年前后的时候,玄烨成功扛过了天花这种可怕的疾病,这之后他才能够重新回到皇宫之中。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那个时候他和自己母亲能够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所剩寥寥无几啦。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玄烨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是极为亲近的。你想啊,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顺治皇帝,成天就围着董鄂氏转来转去的,把全部的心思好像都放在了董鄂氏身上。可再瞧瞧他的母亲佟佳氏呢,却只能被冷落在一旁,无人问津。
年少的玄烨对自己的额娘本就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而在此之外呢,还增添了许多同情之意。
他还没能好好享受多少来自母亲的爱,甚至都没来得及向母亲回馈自己的关爱呢,佟佳氏就匆匆离世了,永远地离开了他,这实在是令人惋惜又无奈的事情。
许多年过去了,那时已年迈的康熙帝玄烨,在脑海中回忆起自己儿时的种种情景之际,
他曾满心酸楚地感慨自己“在父母膝下,连一日承欢尽孝的机会都未曾得到”。也正是因为这份难以弥补的缺憾,让他在对待生母的家族时,给予了极为特殊的宠信,其程度远超常人。
表妹佟佳氏与他之间的情谊颇为复杂。在他心里,一方面有着如同夫妻那般的深情厚意,毕竟两人有着特殊的关系,相伴的日子里滋生出了类似夫妻之间才有的情感羁绊。另一方面呢,他们本就是表亲关系,所以还存在着浓厚的兄表之情,那种源自亲属血缘带来的亲近感和关怀之情也是很真切的。而且,更为特别的是,他还在这份情感当中融入了一部分自认为对额娘所亏欠的情感。仿佛是把对额娘的某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通过与表妹佟佳氏的相处,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寄托在了其中呢。
要知道,在玄烨之前已经有两位皇后了,分别是赫舍里氏和钮祜禄氏,可遗憾的是,这两位皇后都寿命不长,早早地就离世了。也许是因为前面这两位皇后早亡的情况让玄烨心里有了顾虑吧,所以呢,对于佟佳氏,玄烨一直都没有把她晋封为皇后。只是给了她一个皇贵妃的册封,要知道这皇贵妃的地位啊,离皇后之位其实就只差那么小小的半步距离了。
佟佳氏有着温婉且端庄的气质,这种气质可不比玄烨的前两任皇后差呢。而且呢,她的命运也是充满了波折,就如同玄烨前两任皇后所经历的那般,有着诸多起伏变化呢。
康熙帝是一位十分细心且考虑周到的帝王。佟佳氏呢,自从嫁入皇宫之后,时间可是过去了十几个年头呢,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却一直没能生育子女。
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那时乌雅氏还没有进封主位呢,她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胤禛。巧的是,康熙皇帝做了一个安排,他把刚生下来的胤禛交给了佟佳氏去抚养。而这个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佟佳氏在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儿。但可惜的是,这个小女孩儿命运多舛,连自己的父亲玄烨长啥样都还没机会见到呢,就早早地离世了,实在是令人惋惜啊。
在那之后,佟佳氏就再也没有生育过孩子了。她呢,把自己满心满肺的母爱,全都倾注到了别的妃嫔所生的儿女身上啦,全心全意地去对待那些孩子呢。
把对方当作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看待,就这样一直持续着,直至十年之后,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佟佳氏一直到临终前一天,才获晋封为皇后。想想这册后之事,居然被耽搁了许多年。原本册立皇后该是极为隆重的盛典,可谁能想到呢,就因为这多年的迟延,最终也没能靠这个册后之举挽留住她的生命。结果,原本该热热闹闹举行的册立盛典,最后只能被那哀伤肃穆的丧礼给取代了。
胤禛能得到有着特殊背景的皇贵妃的抚养,这对他而言,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压根就没有去想过,在之后的日子里,佟佳氏这一整个家族居然会变成对他登上皇帝之位起到极大帮助作用的一股重要力量呢。
康熙帝与佟佳氏家族
康熙帝的外祖父是佟图赖,这个人可不得了呢,曾经紧紧追随着努尔哈赤,在那时候的战场上南征北战,四处奔波,为当时的局势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呢。
时间来到顺治八年的时候,顺治帝因为深切地感念佟图赖之前所立下的功劳,于是授予了佟图赖三等子爵的爵位,而且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也就是其子孙后代能够一代接一代地继承这个爵位,不会因为传承代数的增加而有所改变或被剥夺。
佟图赖膝下有两子一女,长子名叫佟国纲,次子是佟国维,还有一位女儿佟佳氏,而这位佟佳氏正是康熙帝的母亲。当佟图赖的外孙玄烨登上皇位之时,佟图赖其实早已离世了。
在康熙十六年这一年,玄烨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追赠自己的外公佟图赖为一等公爵的爵位。而这个被追赠的一等公爵爵位呢,后续是由玄烨的大舅佟国纲来承袭的。
就算是面对着身为皇帝的外甥,其态度也依旧是俨然如长辈面对晚辈一般,带着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有这么一位皇帝的舅舅,此人极为自负,简直可以说是目空一切。而他最后的结局呢,是在那场著名的乌兰布通战役里头阵亡了。
康熙帝玄烨对待佟国纲是颇为宽容的,然而就玄烨和佟国纲之间的甥舅感情来讲,却没法和玄烨与二舅佟国维之间的感情相比,二者相较,玄烨与佟国维的感情明显更为深厚呢。
玄烨也就是康熙帝,他有个二舅叫佟国维,这位佟国维跟他的兄长佟国纲相比,那可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呢。
可能是由于他要比外甥玄烨大11岁的缘故吧,玄烨和他都是在满汉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之下逐步成长起来的。而玄烨呢,对这个二舅特别欣赏,因为二舅不仅能文能武,本事了得,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还相当谨慎呢。
佟国维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可要比佟国纲强出许多呢。他可完全没有那种盛气凌人、飞扬跋扈的做派,相反的是,他在一众大臣当中是极具威望的。大臣们对他往往都很敬重,这也足以看出他在与人相处、在官场周旋等方面确实有着不凡的本事,能够凭借自身的特质在大臣群体里树立起这样不错的形象和威望呢。
玄烨之所以看重这位二舅,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在当时,玄烨曾把诸多实际事务都交付给佟国维去办理呢。
之前曾提到过,皇贵妃佟佳氏乃是佟国维的长女。在她病故之后呢,佟国维又把自己的幼女许配给了外甥康熙。而这位佟国维的幼女,后来被封为了贵妃。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一个家族想要稳固所受到的恩宠,那可是得有不少手段的呢。就拿佟佳氏来说吧,他们可是康熙实实在在的外戚,即便有着这样的身份,却也丝毫不敢放松懈怠呢。他们一直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去进一步巩固和皇家之间的关系。而让双方亲上加亲,这便是他们所采用的其中一种办法啦。
玄烨在位期间,皇贵妃佟佳氏,也就是后来被追封为孝懿仁皇后的那位,不幸离世了。在这之后呢,玄烨做出了一个举动,他授予了佟佳氏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岳丈,同时还是国舅的佟国维一个非常高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一等公爵位哦。从这之后,玄烨对佟国维更是极为宠信,这份宠信在后宫之中也有所体现呢。就说后来入宫的贵妃小佟佳氏吧,因为有着这样的家族背景以及玄烨对其家族的这份厚待,她在无形中就仿佛成了后宫之首一般,在后宫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呢。
令人惋惜的是,甥舅两人之间原本的那份感情,就因为“废太子”这一事件,出现了极大的转变,而且是根本性的逆转情况,以往的那种关系状态再也不复存在了。
话说回来,那些权贵世家呢,出于对未来的考虑,总是免不了要提前为日后做一番谋划的。毕竟他们所处的地位特殊,有着诸多的利益需要维护,还有家族的长远发展得去顾及,所以为日后做打算是他们常常要去着手进行的事情呢。
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太子胤礽被废掉了。这之后呢,康熙帝玄烨就对外放出了话,他让朝中的众多大臣们去保举诸位皇子当中能够担当皇太子这一重任的人。并且,康熙帝还着重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不管大臣们最后商议出来觉得谁合适,他都会听从大家的意见,也就是“众议谁属,朕即从之”这样的一个情况。
当几乎全部大臣都众口一词地保举八阿哥胤禩之时,玄烨却出人意料地推翻了自己此前所做出的承诺。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那些大臣们就好像商量好了一样,全都一个鼻孔出气呢。
对于已经年过花甲的玄烨而言,他心里可能会这么想:眼前的这一群人,那架势,不就像是在等着自己断气嘛。仿佛就盼着自己这边一咽气,他们便可以欢欢喜喜地去拥护新君登上皇位了。
玄烨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心里的怒火就蹭蹭地往上冒。暂且不说八阿哥到现在都还没有当上皇太子呢,可就仅仅是当下的情形,他居然就已经能够如此广泛地赢得众人的心了。
一直以来,和自己关系很不错的二舅舅,让人怎么都没想到的是,这次居然站到了八阿哥那一边去了。
玄烨的情绪终究是压抑不住了,彻底爆发了出来。在群臣之中,玄烨的二舅佟国维就不可避免地成了首当其冲被责难的对象。要知道,佟国维身为玄烨的二舅,在这样的情形下,却还是没能躲开玄烨爆发后的那股怒火,率先承受起了来自玄烨的责难呢。
康熙帝在为人父这件事上,那可真是极其尽责。特别是在儿子们的教育问题上,他从来都不敢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松懈呢。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重视,一心想着要把儿子们都培养成才,真可谓是在当爹这件事上尽心尽力到了极致。
在古代,皇子皇孙们从六岁起,便开启了他们起早贪晚的学习生涯。他们可不是只学一两门简单的课业哦,像书法,这可是能体现个人修养与文化底蕴的重要技艺,得认真研习;骑射也不能落下,毕竟在当时那也是很重要的本领呢;甚至连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也都要一一去学习掌握。
结果辛辛苦苦培养出了好些个非常优秀的儿子,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到老了的时候呢,却还得为这继承人的问题而满心忧虑呢。
在这一次关于立储君的商议过程当中,八阿哥可以说是获得了众人的广泛支持与期望,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他是非常符合被确立为太子的条件的,大家普遍都认为他理应在此次议储事宜中被立为太子。
然而,玄烨却偏偏认为自己所拥有的皇权受到了他人的挑衅。不仅如此,他心中还产生了怀疑,觉得在这件事情的背后,似乎是有人在暗中进行操纵呢。
最终,会议是以这样一些理由而被草草结束的。理由之一呢,是说八阿哥“未尝更事”,意思就是他还缺乏处理诸多事务的经验;还有就是“近又罹罪”,也就是近期又犯下了一些过错;另外,“且其母家亦甚微贱”,也就是他母亲所在的家族出身相当低微寒微。基于这些情况,这场会议便草草地收场了。
在这个时候,他脑海当中快速闪过的那些画面,已经和究竟哪个儿子能够成为储君这样的问题没关系啦。
这里面关键是要弄清楚究竟是哪位大臣谋划了这件事,就拿二舅佟国维来说吧,他的嫌疑可算得上是最大的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就把他给罢了职……
实际上,佟国维已然到了年老力衰的地步啦。这时候离开官场呢,对他来说,说不定还真的是一件挺好的事儿呢。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精力各方面都大不如前了,在官场中继续周旋或许会更加吃力,而选择离开,也算是给自己寻得一份清净,开启另一种相对轻松的生活状态,所以说离开官场未尝不是一桩好事哟。
偌大的一个家族,难道就因为某些缘故,真的要从此和皇家变得生分起来了吗?这着实让人有些担忧,毕竟以往家族和皇家之间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却面临着可能生分的局面,真不知后续会怎样发展呢。
当然并非如此。
那么,这一极为重要的任务就会转交到他的第三个儿子隆科多那里去承担啦。
扮演多重“角色”的隆科多
佟国维在生育子女方面颇为高产,他这一辈子共育有11个儿子呢,而且女儿也至少有两个。在他众多的儿子当中,隆科多是排行第三的那一个儿子。
隆科多刚开始的时候起点并不高。要知道,在他之前呢,一直都是他的伯父以及父亲在和皇帝那边有所往来、打交道呢。而那个时候的隆科多呢,担任的是犬房头领这么个职位哦。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干的事儿也就是牵着狗,然后跟在主子身后行走罢了。
话说他,就因为干了件事儿,啥事儿呢?带着犬房里的那些人做出了违法乱纪的行为。这可捅了娄子啦,结果呢,他那位皇帝表哥可没轻饶他,直接就把他担任的副都统、銮仪使以及犬房头领这些个职务一股脑儿地都给革掉了。不过呢,也还留了点儿余地,让他在一等侍卫这个位置上继续当差,就这么个情况。
话说在那个时候,因为储君废立的事儿,佟国维可把康熙帝给惹恼了。而在这之后呢,隆科多就慢慢地在他们家族里崭露头角啦,逐渐从家族当中脱颖而出呢。
一开始是被擢升担任军统领这一职务,在这之后呢,又担任了步军统领的职位。
在康熙朝的时候,他担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呢,而且这一担任就是前后长达十一年的时间哦。
你看啊,这一转变呢,着实是显得特别突兀。要说这其中的缘由,可能和他为人处世那种圆滑的性格脱不了干系呢。不过呢,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特别聪明地采用了一些办法,就这么一下子,非常迅速地把自己从储君废立所形成的那个漩涡当中给摘出来啦,成功地摆脱了可能会陷入的麻烦局面。
要是他并非是和大阿哥关系友善的人,那他又怎么可能出任步军统领这一职务呢?要知道,步军统领在保卫玄烨的安全以及巩固皇权统治方面,可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那个情境下,能够坐到这个特定位置之上的人呢,那肯定是获得了康熙帝深深的信任。毕竟这个位置至关重要,不是随便谁都能坐上去的,非得是康熙帝极为信赖的人不可呢。而且呢,这个人还必然不会和那些阿哥们有着太过密切的往来哦。因为一旦和阿哥们往来密切了,说不定就会牵扯到一些复杂的情况,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猜忌之类的,所以能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在这方面肯定是要符合相应条件的啦。
从康熙五十五年所发生的一件小事当中,便能够看出这一点来。
在那个时候,八阿哥胤禩不幸“染患伤寒”了。面对这种情况,康熙帝即刻下达了命令,安排固山贝子苏努、身为舅舅的佟国维、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以及侯巴浑德,让他们一同前往去探视允禩的病情。
在当时,有一批大臣被指定去做某件事,这里面除了巴浑德之外,其余的大臣可都是胤禩的拥护者呢。而且,就连四阿哥胤禛也在被点名的人员之列,被要求去进行探视相关事宜。
可以看到的是,隆科多也不知道施展了什么样的手段,居然极为迅速地就把玄烨原本将他当成胤禩党羽的那种看法给彻底扭转过来了。就因为这样,隆科多从而获得了玄烨的信任。
在康熙朝晚期的那个政治大舞台之上,隆科多可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呢。你想啊,在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的所有亲戚成员当中啊,就只有隆科多这一个人,他不仅仅是皇帝极为倚重的心腹,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特别得力的助手,在当时的诸多事务等方面,都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呢。
暂且先不提及步军统领这个职位究竟有多重要,实际上呢,玄烨曾经给步军统领安排布置过诸多任务。就好比要求他时刻留意京城之中方方面面的动向,还让他暗中去打探获取朝野上下的各类情况呢,另外,关于诸位皇子们的相关情报,也是玄烨交付给他去收集探取的任务内容之一。
玄烨特地反复地叮嘱隆科多,让他一定要对其父亲佟国维保守相关的秘密,就类似这样的情况等等。
隆科多曾得到玄烨的重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之后却长时间未能承袭其父亲佟国维的爵位。
事情是这样的,在佟国维离世之后呢,相关的负责部门按照惯例就已经向皇上请旨了,请求让佟国维的儿子来承袭那一等公爵的爵位。可奇怪的是,这道呈上去的折子,最后却被玄烨给压着,没有给予批复处理呢。
在玄烨离世之后,差不多有四年的时间跨度里,玄烨始终都没有把佟国维的爵位赐予他的任何一个儿子,这其中自然也是包括了隆科多在内的。
其原因并不明晰,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没有确切的线索或者依据能表明导致这一情况的缘由所在。
隆科多,为何要冒险倒向胤禛?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爵位对于一个世家大族而言,那可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拿隆科多来说吧,他没能承袭父亲的爵位,这件事搁在谁身上,心里恐怕都不会好受,而隆科多呢,他的内心肯定也是极为不满的呢。
话说起来,想当初佟国维在站队八阿哥这件事上可算是栽了跟头,也就是所谓的“折足”了。不过呢,在经历了这么一遭之后,这佟国维一家子好像慢慢地琢磨明白了玄烨心里头的想法和意图。然后呢,他们就很及时地对自身所秉持的政治立场做出了调整。
就这样,出现了隆科多受到重用,其家族也依旧光鲜的情况。然而,老皇帝玄烨却一直拖着,不肯对关于袭爵的折子给予批复。
当未来新的君主登上皇位之时,他所担任的九门提督这个职位还能不能保得住,那就变成另外需要去考量的情况啦。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他能否继续稳坐在九门提督的位子上,可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了,这无疑是又一个有待观察和解答的问题。
在玄烨步入晚年之时,在诸多皇子当中,皇十四子胤祯的地位显得格外突出。当时的情况是,差不多身边所有的人,都秉持着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胤祯已然是玄烨内心所认定的皇位继承人。
玄烨的心思着实让人难以捉摸,他心里头认定的那个皇位继承人究竟会是谁呢?这可真让人猜不透呢。
这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如同一个解不开的谜一般,谁也搞不清楚其中的究竟,它就那样神秘地存在着,让每一个人面对它时都满是疑惑,捉摸不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假如他真的选定了十四阿哥的话,正常来讲,在让十四阿哥出征去建立威望之后,就应当及时把他召唤回到自己身边。但实际上呢,康熙并没有这么去做,而是继续让十四阿哥驻扎在西宁那个地方。
甚至连九阿哥都显得极为失望,他这样说道:“皇父分明就是不想让十四阿哥取得成功,恐怕十四阿哥一旦成功了,到时候就很难去安置他了。”这里所说的“难于安顿”,意思其实就是皇父并不打算把皇太子的位子给予胤祯啊。
要知道,胤祯可是属于“八爷党”阵营的。在那场激烈的皇位争夺大战当中,他可是没少出力呢,不仅如此,还出钱资助八阿哥,全力地帮助八阿哥去参与到争夺皇位这一激烈的角逐之中。
那八阿哥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隆科多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选八阿哥的。想当初呢,他为了能彻底和八阿哥划清界限,那可真是下了好大的力气呢。就算八阿哥本人有可能不把之前的那些事儿放在心上,不去计较,但是要知道,站在八阿哥那一边的权贵实在是太多啦。要是以后真的让八阿哥登上了皇位,就他们佟佳氏来说,恐怕也很难从中捞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了,没办法,那就只能选择四阿哥胤禛啦。
要知道,这四阿哥胤禛和隆科多之间啊,其实有着一种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关系呢。为啥这么说呢?原来啊,那皇贵妃佟佳氏可是隆科多的亲姐姐。并且呢,胤禛打小就被佟佳氏抚养着,一直到十岁才结束呢。
如此看来,胤禛称隆科多为“舅舅”,这确实是没什么可挑剔的。毕竟从亲属关系来讲,这么称呼是合乎情理的呢。而对于隆科多而言,他自然是挺高兴的啦,四阿哥能借着这层亲属关系来和他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在他看来,无疑是一件挺不错的事儿呢。
向来心思极为缜密的胤禛,又怎会察觉不到隆科多的那一丝失落呢?对于心思细腻如他的人而言,身边之人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情绪变化,都很难逃过他的眼睛,隆科多的这份失落自然也不例外。
有这样两个人,他们都十分聪明。仅仅从“舅舅”这一简简单单的称呼上面,他俩就好像心有灵犀一般,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种彼此都能意会的共识呢。
隆科多决定冒险把筹码押在四阿哥这边,那肯定是事先经过一番权衡比较的。你看这四阿哥呢,他的势力乍一看是挺薄弱的。不过呢,每次那些皇子们弄出点什么动静、惹出什么事端来的时候,这四阿哥可机灵啦,他总是能迅速地置身事外,溜得那叫一个快。就因为这样,所以他很少会让康熙皇帝从中挑出什么毛病、抓到多少把柄呢。
反而常常得到夸赞,瞧这样子,明显就是个能够把事情做成的人。
另外呢,隆科多心里其实是有点瞧不上年羹尧的。不过呢,他也不得不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年羹尧可是四阿哥最为坚实有力的后盾。
在这些众多的皇子当中,除了十四阿哥之外,还有哪一位皇子是背后靠着军权的呢?
隆科多在心里反复琢磨着这件事,越琢磨越觉得情况就是如此。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最终下定了决心,要去冒一冒这个风险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在康熙帝那里落下结党营私的这种不良印象,
其实呢,这两个人能够碰面的机会真的是不怎么多。
一直等到雍亲王带着隆科多等人一同去对京通各仓展开盘查工作的时候,在这长达九天的时间当中,胤禛和隆科多这两个人才终于获得了能够单独相处并且接触颇为密集的机会。
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刻,他们两人终于把心里头一直想说的话给说了出来,而且在这之后呢,还相互约定了某些事情呢。
关于康熙帝去世之前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情况,这着实是很难说得清楚。毕竟那已经是久远的历史时刻了,很多细节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各种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所以很难确切地知晓当时到底发生了怎样具体的事情呢。
最终的结果是四阿哥在这场竞争(或其他具体情境,需根据原文前文明确)当中获得了胜利。而隆科多呢,他也因为在此过程中的一些作为,得到了特殊的回报。
在雍正帝成功即位之后,隆科多可是有着拥戴之功的呢。就因为他这份功劳,雍正帝对他委以重任啦,让他和大学士马齐一同总理诸多事务。不仅如此哦,还让隆科多承袭了一等公这样尊贵的爵位呢,并且又额外加授给他吏部尚书的官职。
之后,隆科多被加封为一等阿达哈哈番的爵位,并且按照规定,让隆科多的长子岳兴阿来承袭这一爵位。与此同时,隆科多的次子玉柱呢,原本是担任侍卫的,在这之后,从侍卫的身份出发,被授予了銮仪使这一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