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正蓝旗3次“易主”,见证八旗博弈之激烈

历史那些精彩事 2025-02-23 13:24:30

在1648年的时候啊,发生了一件事儿,原本是镶白旗旗主的多铎,身份发生了转变,摇身一变成为了正蓝旗的旗主啦。这事儿呢,让多铎心里挺恼火的,为啥呢?因为他对多尔衮满心的不满呢,可即便心里有气,却也没办法改变什么,只能干忍着。您瞧啊,这正蓝旗可不简单,前前后后经历了足足3次更换旗主的情况呢,也就是所谓的3次“易主”啦。这一次次的易主,可真是充分见证了在八旗内部,各方势力之间相互博弈是有多么的激烈。而且呢,这也算得上是清朝时期君权一步步强化过程的一个小小缩影咯,从中也能看出当时权力格局变化的一些端倪呢。

在辽东这片土地上,努尔哈赤能够迅速崛起,那可是得益于李成梁的大力扶植。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努尔哈赤创建了非常重要的“八旗制度”,凭借着这个制度,他的实力就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地增强起来。说起这八旗最初的情况呢,一开始努尔哈赤先是创建了“黑旗”。不过后来,他把这创建起来的“黑旗”转交给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起了“黄旗”呢。

在成功降服哈达部之后,努尔哈赤对其进行了整编,编为了“白旗”,并且任命自己的长子褚英担任主帅来统领这支队伍。然而到了1615年的时候,褚英却依旧我行我素,不知悔改。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五大臣”对努尔哈赤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于是,努尔哈赤最终做出决定,将褚英处死。而原本由褚英统领的“白旗”,在这之后则被分给了其他的兄弟。

在八旗制度里,有从“白旗”分化出来的几个旗,分别是正蓝旗、镶白旗以及正白旗。先来说正蓝旗吧,这一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他所掌管的正蓝旗拥有21牛录呢。再看正白旗,它的旗主是皇太极,正白旗在皇太极的掌管下,有18牛录的规模。还有镶白旗,镶白旗的旗主是杜度,杜度可是褚英的儿子,这镶白旗拥有15牛录。

正蓝旗是从“白旗”发展而来的,它的实力那可是相当强劲。旗下的人口生活状况都比较富足,而且成年的男丁数量众多,这使得正蓝旗在战斗方面展现出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呢。要是从牛录数量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正蓝旗在各旗当中能够排到第四的位置哦,仅仅比正黄旗、正红旗以及镶红旗这几面旗的牛录数量要少一些。

在清朝的八旗体系之中啊,当时内部呈现出一种比较涣散的状态呢。这其中啊,旗主、贝勒、贝子他们所拥有的权力那可是相当大的哦,大到什么程度呢?都对至高无上的君权构成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君主所拥有的权力,清太宗皇太极就开始采取行动啦。而且呢,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也是如此哦,他们都在极力地去打击那些在八旗之中有着显赫地位的勋贵们呢。在这一系列的行动当中,正蓝旗更是成为了重点被“照顾”的对象哦,也就是受到重点整治的那一个呢。

在1626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在与袁崇焕的对战当中吃了败仗,这一败让他心里特别郁闷,最后就这么去世了。随后呢,皇太极就继承了汗位。不过在那个时候,皇太极手底下的兵力情况可不怎么乐观哦,他仅仅拥有18牛录。而且呢,他还是正白旗的旗主,就这实力,在当时那可是排在倒数第二位的呢。也正因如此,他没办法独自掌握大权,只能和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一起共同治理,也就是所谓的“共治”局面啦。

在1631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皇太极呢,他以丢失永平四城作为理由,然后就召开了八旗议事会。在这个议事会上,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把阿敏给囚禁起来了。之后呢,镶蓝旗的旗主就发生了变动,换成了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这济尔哈朗所掌管的镶蓝旗,拥有33牛录呢。要知道,这镶蓝旗在当时可算是一股忠于皇太极的重要力量。

在努尔哈赤的晚年时期,杜度就不再担任镶白旗的旗主啦,而是改隶属于正红旗了。后来皇太极继承了汗位,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就包括把镶白旗给夺了过来,然后把这镶白旗交到了自己的长子豪格手中。这么一来,皇室所掌控的力量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呢。

皇太极想要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为此他采取了一个重要举措,那就是对八旗进行“改色”操作,具体来说就是把两白旗和两黄旗的归属进行了对调。经过这番调整后,皇太极亲自统领正黄旗,而豪格负责统领镶黄旗;在两白旗这边呢,阿济格成为了镶白旗的统领者,多铎则负责统领正白旗。

在1632年的时候,皇太极做出了一个军事行动,那就是出兵去攻打大凌河。在这次作战部署当中呢,他安排正蓝旗充当先锋部队,让正蓝旗率先冲上前去,和明军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可以说是拼了命地在和明军死磕。其实呢,在这之前还发生了一些情况,皇太极曾经调走了正蓝旗的一部分将士,把他们派到宁远、锦州那一带去执行侦查的任务了。这么一来,正蓝旗这边可就兵力不足啦。所以呢,当莽古尔泰带着正蓝旗去执行攻打大凌河的任务时,就因为兵力不够的原因,在进攻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大的挫折,而且还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呢。

话说当时,莽古尔泰向皇太极提出请求,希望能把正蓝旗的将士调回来,以此来增加攻击所需要的兵力。然而,皇太极却拒绝了这一请求。并且,皇太极还言辞犀利地表示,正蓝旗的将士存在贪生怕死的情况。之前在征讨明朝以及察哈尔的时候,他们就曾有过想在半路上就返回的念头。而如今到了要进行攻坚战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实在是太丢人了。

话说在当时,皇太极心里有着一番盘算,他想着借助明军的力量来对八旗勋贵进行一定程度的削弱。这事儿被莽古尔泰知道后啊,那可把他给气得够呛,心里窝着一团火呢。于是,莽古尔泰直接就去找皇太极理论了,而且情绪特别激动,在当面和皇太极争辩的过程中,竟然还一下子抽出了自己身上的佩刀,这可真是把场面搞得极度紧张危险。好在这时候,他的弟弟德格类就在旁边,眼瞅着兄长做出这般冲动的举动,德格类那是又惊又急,赶忙伸手用力拉住兄长,连拖带拽地把他给弄出了那个地方,就这样,皇太极总算是躲过了这一场可能会危及性命的劫难。

话说在当时啊,莽古尔泰发生了一件极为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出现了“御前露刃”的情况,要知道在那种场合做出这样的举动可是大不敬啊,所以在八旗议事会上,他就因此受到了严厉的训斥呢。时间来到了1633年,这一年莽古尔泰去出征蒙古,等他从蒙古那边回来之后,没过多久就突然暴毙身亡了。这里面呢,还有一种说法流传开来,据说啊,他是被皇太极给毒死的呢。

在莽古尔泰离世之后,其弟弟德格类接手成为了旗主的位置。然而,皇太极可没打算就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家族。要知道,正蓝旗的那些将士们,对于莽古尔泰的死一直是心存不满的情绪呢。到了清明节的时候,他们居然集体行动起来,一同前往去进行祭祀活动,以此来表达他们内心对于莽古尔泰的那份追念以及对其死去这件事的态度。

祭祀的相关仪式完成之后,正蓝旗的将士们便动身前往哈达公主的家中去用餐。这里要说到哈达公主,她可是莽古尔泰的姐姐,而且他们两人的女儿还分别嫁给了侄子岳托以及豪格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正蓝旗出现了所谓“大不敬”的状况。面对这样的局面,皇太极采取了极为严厉的举措,他把正蓝旗中那些进行反抗的人员全部都给处死了。随后,皇太极着手对正蓝旗进行了处置,他将正蓝旗吞并到自己所掌控的势力范围之中,并且把它和自己原本的正黄旗放在一起进行重新组合。经过一番安排,这两旗被重新划分成了新的正黄旗以及镶黄旗。而在完成上述的重组之后,皇太极又拿出其中的一部分交给了豪格,豪格便依据这些,重新组建起了正蓝旗。如此一来,原本的旗属格局便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转眼间,正蓝旗的旗主就经历了多次更替。最开始,正蓝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呢,可没过多久,就变成了德格类来担任这一职位。然而,这事儿还没完,之后旗主又换成了豪格。要知道哦,随着旗主的不断变换,正蓝旗内部的人员构成也跟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呢,现在的正蓝旗,和之前的正蓝旗相比,已经大不一样啦,已经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看作是完全一样的正蓝旗喽。

豪格作为皇长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其所在的正蓝旗地位得到了提升,进而成为了“上三旗”当中的一员,能够与正黄旗、镶黄旗平起平坐,并列存在。然而,大家都知道,八旗内部斗争向来十分激烈,即便是已经成为“上三旗”之一的正蓝旗,也没能逃脱被“重组”的命运。在这一过程当中,那可谓是充满了各种残酷的争斗,简直就是血雨腥风的场面,状况十分惨烈呢。

在1643年的时候,皇太极因病离世了,然而他在去世之前并没有明确指定谁来担任“储君”这一重要角色。这时候呢,多尔衮心里就有了想法,表现得跃跃欲试,想要在这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争取一番。但他的这种意图遭到了豪格的坚决抵制,不仅如此,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众多将士们也都强烈反对多尔衮的企图。这些将士们态度十分强硬,甚至做好了不惜为此展开一场大战的准备,以此来维护他们所认为的正统和权益。

多尔衮乃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还是皇太极着力栽培的一个人物呢,皇太极栽培他是有着特别用意的,就是为了用他去对付所谓的“三大贝勒”。最开始的时候,多尔衮是在阿济格的麾下效力的,不过后来呢,皇太极把阿济格旗主的位置给废掉了,然后就将这个旗主之位交到了多尔衮的手里。

没过多久,皇太极着手对正白旗和镶白旗进行了一番整顿操作,也就是把这两白旗混编到一起,然后重新进行组合安排。经过这么一番变动之后,多尔衮成为了正白旗的旗主,而多铎则当上了镶白旗的旗主。

在1643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清朝局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事情,那就是“崇政殿决议”。在这次决议之后啊,多尔衮没能登上皇帝的宝座,不过呢,他也获得了一个颇为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成为了摄政王之一。这里面还有个情况,当时有个叫豪格的人,对于多尔衮来说,豪格可以算是个挑战者呢。面对豪格,多尔衮可没有丝毫的客气劲儿。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要借助皇帝所拥有的权力,去把豪格这个强劲的对手给除掉。

在1648年的时候,多尔衮的权势那可是不断地膨胀起来了。当时呢,他居然以“杀良冒功”这样的理由,把豪格给擒拿住了。要说这之前,豪格可是出征去了四川呢。在四川那边,张献忠后来阵亡了,于是豪格带领的清军也就凯旋班师回朝啦。等豪格他们回来的时候,多尔衮还特意亲自去迎接了他们呢,可谁能想到之后会发生多尔衮以那样的理由擒拿豪格这件事。

豪格被关进了监狱,结果仅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然暴毙离世了。之后呢,阿济格和多尔衮对豪格的妻妾进行了所谓的“分配”,而且还把豪格统领的正蓝旗给吞并了。再后来,多尔衮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他把正蓝旗和正白旗重新进行组合编排,经过这么一番操作之后,从中分出来了新的正白旗以及镶白旗呢。

多铎原本是率领镶白旗的,可这时候又出现了新组建的镶白旗。没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只好去接管新组建起来的正蓝旗啦。对此呢,多铎心里是特别不满意的,还常常对着兄长多尔衮念叨,满肚子都是怨言呢。只是呢,即便心里再不情愿,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样的安排喽。

大家都晓得,在努尔哈赤晚年进行八旗分配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个情况呢。当时单独拿出了一旗来看,在这当中多铎的势力是最强的哦,他手底下可是有着多达35牛录呢。后来呢,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可即便多铎跟他是亲属关系,也同样成了被打击的对象哦。为啥会这样呢?这里面还有个事儿呢,多铎居然抢走了范文程的夫人。这事儿可把多尔衮给惹恼了,一气之下,就剥夺了多铎的15牛录,然后把这些牛录纳入到了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当中去啦。

话说当年,多铎被剥夺了15牛录,这事儿让他心里挺有意见的。而之后让他担任正蓝旗旗主,他就更加恼火了。要知道啊,在这之前,莽古尔泰、德格类、豪格都曾是正蓝旗的旗主呢,可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暴毙而亡,这里面的缘由很多人也都知晓一些。时间来到了1649年,多铎担任正蓝旗旗主仅仅才一年的时间,就不幸染上了天花,结果病情严重,没办法治好,最终离世了,年仅36岁,实在是令人惋惜。

在清朝初年的时候,正蓝旗经历了不少的变动呢。它先后有过3次“易主”的情况,还经历了2次“大重组”哦。这些变动其实都是八旗内部相互博弈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君权不断强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呢。要知道,在多铎之后的正蓝旗,它和之前的情况可大不一样啦。它其实是努尔哈赤时代的正黄旗演变过来的哦。而这时候的正蓝旗,跟莽古尔泰所掌管过的正蓝旗,还有豪格所掌管的正蓝旗,那是完全不同的呢,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所参考的书目是《清史稿》。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