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之伤:警惕创伤弧菌感染

亦民评健康 2024-09-20 00:40:44

王雷利、刘燕

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

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场景中,往往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健康危机。福建福州的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去超市买鱼,却未曾料到这次普通的购物之旅竟让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摊位无人值守,王女士自行往袋子里装鱼时,手被鱼刺伤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伤口,却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场与致命细菌的生死较量由此拉开帷幕。

当晚,王女士便高烧不退,情况危急。第二天,她被诊断为创伤弧菌感染。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这种隶属于弧菌属的革兰阴性菌,有着令人胆寒的 “食肉菌” 之称,是致死率极高的致病弧菌。王女士在医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此后住院治疗长达 84 天,支出医疗费用 75864.43 元。

在住院治疗期间,王女士被诊断出多项病症,包括 “与鱼接触的毒性效应”“脓毒性休克” 等。当地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意见显示,王女士右手第一至五指功能障碍,构成八级伤残。这一系列的后果让王女士一家陷入了痛苦与困惑之中,他们认为王女士遭受的一切都源于买鱼时的那次刺伤。在与超市一方进一步沟通无果后,王女士将事发超市及该超市所属的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一次性支付各项赔偿款共计 22 万余元。。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弧菌属。它天然存在于温暖的海水、河口和沿海环境中。呈逗点状或弧形,有单根极生鞭毛,这使得它具有运动性,能够在液体环境中自由游动。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一般在 18 - 37℃之间生长良好,这也是在夏季其活动更为频繁的原因之一。感染途径伤口接触:当人体皮肤有伤口(如被鱼刺伤、贝类划伤等),接触含有创伤弧菌的海水或海鲜时,细菌容易侵入伤口导致感染。食入: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如牡蛎、虾、蟹等)也可能引发感染。致病机制创伤弧菌进入人体后,能够产生多种毒力因子,比如溶血素、细胞毒素和蛋白酶等。这些毒力因子可以破坏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导致细胞死亡。例如,溶血素可以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造成溶血现象。它还能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在人体内迅速繁殖,并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感染的程度。夏天是它活动的高峰期。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比如被感染这种细菌的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刺伤,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甚至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都可能导致感染。这种细菌的感染症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原发性脓毒症

原发性脓毒症在创伤弧菌感染症状中占比最高,达 43.1%。这种类型的感染病情往往极为严重,可直接危及生命。当创伤弧菌以原发性脓毒症的形式在人体内发作时,细菌迅速在血液中繁殖并释放毒素,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心动过速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细菌攻击时,往往难以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免疫系统就存在缺陷的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者年纪较大、免疫力低下的人,他们的身体抵御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到创伤弧菌的侵袭。

二、创伤感染

创伤感染占创伤弧菌感染的 45.9%。通常是因为身体原有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海生动物刺伤而感染。这种感染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细菌在创口处定植后,会迅速破坏周围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从细胞层面来看,创伤弧菌会分泌多种酶类和毒素,这些物质能够分解细胞外基质,导致皮肤和肌肉细胞的坏死。感染后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并且这种症状会迅速蔓延。随着病情的恶化,感染可能会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此时细菌已经突破了局部创口的防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的感染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为了阻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保住患者的生命,可能不得不采取截肢的极端措施。

三、胃肠炎

胃肠炎在创伤弧菌感染中占比最少,约为 5%。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相对前两种感染类型,胃肠炎的症状较轻。从胃肠道生理功能的角度来看,当创伤弧菌进入胃肠道后,它会干扰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刺激胃肠道的神经末梢,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痛和腹泻。不过,虽然胃肠炎的症状相对较轻,但也不能忽视,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创伤弧菌感染,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尤其是那些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人群。年纪大、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自然是创伤弧菌容易攻击的对象,但年轻人群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近来有海水、海鲜接触史(尤其是体表有伤口),且出现发热、皮肤损害并快速蔓延等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当这类患者来到医院门急诊时,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分诊护士在了解患者有海水或海鲜接触史以及相关症状后,应立即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就诊。值班医生在接到患者后,应详细询问患者接触海水或海鲜的具体情况,包括接触时间、方式、伤口情况等,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对于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测量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伤口,医生应仔细检查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周围皮肤的颜色、是否有渗出物等情况。

初步诊断怀疑为创伤弧菌感染后,应立即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血培养是诊断创伤弧菌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应尽快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创伤弧菌。同时,对于有伤口的患者,还应采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在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的治疗。对于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必要时可使用退烧药。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液体,纠正休克。对于伤口局部,应进行清创处理,清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和异物,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若不幸感染创伤弧菌,及时而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若在接触海水或者海产品后出现发热、畏寒、腹痛、腹泻、呕吐、低血压等症状,或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明显,伤口周围皮肤呈黑紫色,有水泡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并务必告知医生有海水或者海产品接触史。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医生在了解到患者的接触史后,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从医学数据来看,创伤弧菌感染的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感染,发病极快,48 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 50%,如果超过 72 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则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 100%。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创伤弧菌感染的凶险性。因此,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处理生鲜海产品时一定要戴手套,这是预防被刺伤从而感染创伤弧菌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并用清水清洗干净,使用酒精或者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因为这样可能会加重伤口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同时,创伤部位应避免接触海水或海产品,以防止细菌进一步感染。另外,尽量将海产品完全煮熟后再食用,高温烹饪可以杀死创伤弧菌等有害细菌,从而避免因食用而感染。

回顾王女士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一次看似平常的买鱼经历,却因为对潜在风险的忽视而酿成了大祸。在超市买鱼时,摊位无人值守,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王女士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指导和提醒下自行装鱼,增加了被鱼刺伤的风险。从超市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对生鲜区域的管理,确保有工作人员在场进行服务和安全提醒。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生鲜海产品时,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创伤弧菌感染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它反映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海洋细菌感染风险的认知不足。在沿海地区,人们与海洋生物的接触较为频繁,无论是渔业从业者、海鲜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能面临创伤弧菌感染的风险。因此,加强公众对创伤弧菌感染的认识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等知识。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中也可以加入这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海洋细菌感染的风险。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海鲜市场的管理,要求海鲜销售场所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提示。

在科学研究方面,医学专家们也在不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针对创伤弧菌感染的治疗手段,如使用抗生素、进行手术清创等,但这些方法在面对严重感染的患者时,效果仍然有限。因此,深入研究创伤弧菌的致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疫苗,是医学科研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例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创伤弧菌的基因组成和蛋白质结构,试图找到其致病的关键靶点。通过对这些靶点的研究,可以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疫苗的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如果能够开发出有效的创伤弧菌疫苗,那么就可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王女士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创伤弧菌感染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海洋带来的美食和乐趣的同时,不能忽视潜在的健康风险。无论是在超市买鱼、海边游玩还是食用海鲜,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提高对创伤弧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在医院门急诊的管理上,也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创伤弧菌感染这类疾病的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创伤弧菌感染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在医院的物资储备方面,确保有足够的抗生素、消毒药品、急救设备等物资,以满足治疗的需要。

总之,创伤弧菌感染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同时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共同努力降低创伤弧菌感染的风险,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不仅是对王女士这样的受害者的警示,也是对全社会的健康提醒。医院门急诊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前沿阵地,在处理创伤弧菌感染患者时应做到快速、准确、高效,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0 阅读:1

亦民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