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举措的意义、成效及挑战之思

亦民评健康 2024-09-20 00:14:45

围绕 2024 年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举措,包括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调整、资源均衡布局、基层医疗建设、医疗改革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分析了这些举措在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利用、推动服务同质化、体现公益性、提高整体水平上的积极作用,指出举措实施中面临人才激励、财政压力、资源布局、基层建设、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完善政策等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一、引言

卫生健康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2024 年 9 月 12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揭示了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多项发展举措与成就。这些举措涵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调整、资源均衡布局、基层医疗建设、医疗改革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多个方面。

二、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举措概述

(一)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调整

两个允许政策落地有关部门在核定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时,将总量核准并动态调整,使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经济社会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相同步。三个结构调整逐步缩小公立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绩效工资水平差距,将公益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缩小医疗机构内部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待遇差距,关注儿科、病理等相对弱势专业。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调控灵活收入奖金部分比例。

(二)其他卫生健康发展举措

资源均衡布局与服务同质化加快区域均衡布局,44 所委管医院全面启动巡回医疗工作,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也参与其中。推动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注重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基层医疗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 2024 年 8 月底,数量已达 2171 个,计划到 2025 年底使 90% 以上的县建立县域医共体。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促进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帮扶与良性互动。医疗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医疗、医保和医药的 “三医” 协同改革,破除旧运行机制,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新机制。在新药研发、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从跟跑走向并跑甚至领跑。

三、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举措的作用

(一)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调整的积极意义

1. 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利用

缩小绩效工资差距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差距的逐步缩小,有效改变了医疗人才的流动趋势。以往因薪酬差异,医疗人才过度倾向于高级别医疗机构。如今,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医疗资源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中实现了更均衡的分布。以某地区为例,过去几年三级医院吸引了大部分优秀的医疗人才,但随着绩效工资调整政策的推进,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开始吸引到更多的医生。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患者在基层就能获得更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向上转诊的现象明显减少,大医院的诊疗压力也得到了缓解,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绩效工资调整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合理的薪酬调整,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疗人才。这些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还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原本只能提供简单诊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如今能够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为当地居民的健康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 推动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

内部薪酬结构调整医疗机构内部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待遇差距的缩小,对于改善一些相对短板弱势专业的发展状况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儿科为例,过去由于薪酬待遇相对较低,儿科一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待遇,越来越多的医学毕业生开始选择儿科专业。这不仅缓解了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状况,还提高了儿科的医疗服务水平。其他如病理、精神卫生、麻醉、全科、产科等专业也同样受益于薪酬调整,不同科室和专业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逐渐趋于均衡,为实现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奠定了基础。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随着不同科室和专业之间医疗服务水平的均衡发展,医疗服务的同质化程度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大型综合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患者都能享受到相对均衡的医疗服务质量。这意味着,患者不再因为医院的级别或科室的差异而面临医疗服务的不均衡。例如,在某城市的不同医疗机构中,无论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还是对普通感冒的治疗,患者都能得到相对一致的医疗服务质量,这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3. 体现医疗服务公益性

固定收入与灵活收入调整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适当调控灵活收入奖金部分的比例,使医务人员的收入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定位。这一调整促使医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上。例如,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不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而是更加注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不仅减少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还更好地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二)其他卫生健康发展举措的积极影响

1. 资源均衡布局与服务同质化的作用

优质资源下沉与均衡布局加快区域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的同质化,使得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布在不同地区。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的巡回医疗工作以及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巡回医疗服务,为基层地区的居民带来了福音。例如,在一些偏远山区,居民原本很难获得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但通过巡回医疗,大城市的专家能够定期到当地进行诊疗服务。这不仅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还提高了基层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医疗差距。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通过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服务的同质化,全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不同地区的患者都能接受到相对一致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避免了因地区差异而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例如,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对于常见疾病的诊疗标准和治疗效果都逐渐趋于一致。这使得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2. 基层医疗建设的意义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县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截至 2024 年 8 月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经发展到 2171 个。在这种模式下,县域内的医疗机构在管理、人员、信息等方面实现了融通。例如,在人员交流方面,上级医院的专家可以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带教,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也有机会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这种人员的双向交流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服务,有效提高了县域内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92% 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承担更多的诊疗任务,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县域医疗机构对城乡基层的帮扶,形成了一级帮一级的良性互动局面。例如,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医院的帮扶下,医疗设备得到了更新,医疗技术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巩固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3. 医疗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医疗改革促进公益性深化医疗、医保和医药的 “三医” 协同改革,破除了以药补医、以耗材补医的旧运行机制,建立了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新运行机制。这一改革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例如,在新的运行机制下,公立医院的收入不再依赖药品和耗材的加成,而是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助和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这减少了医疗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不合理用药和过度检查等行为,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同时也促使医院更加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医疗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医疗进步我国在新药研发、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 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这些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提高了疾病的诊疗效果。例如,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医学影像设备的进步可以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疾病,为疾病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这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进步,使我国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

四、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举措可能带来的问题

(一)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调整可能面临的挑战

1. 人才激励机制的平衡问题

绩效差距缩小的影响虽然缩小绩效工资差距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但对于高级别医疗机构而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例如,三级医院在承担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科研创新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绩效工资差距的缩小可能导致这些高端人才认为自己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一些大城市的三级医院中,已经出现了部分高端人才对薪酬调整的担忧,甚至有个别高端人才考虑流向薪酬待遇更高的私立医疗机构。内部薪酬调整的挑战缩小医疗机构内部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可能会对一些高收入科室的人员产生影响。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强度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例如,在一些高风险、高强度的外科科室,医生在手术量和手术难度上付出较多。如果与其他科室的薪酬差距过小,可能会导致这些科室的医生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可能影响科室的正常运转。

2. 薪酬调整的财政压力

整体绩效工资调整要实现公立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差距的逐步缩小,以及医疗机构内部薪酬结构的调整,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的地区,可能无法承受这种调整带来的财政压力。例如,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本身财政状况就比较紧张。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可能需要政府增加财政补助,但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及时足额地提供资金支持,这给绩效工资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固定收入与灵活收入调整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需要确保医院有足够稳定的资金来源。如果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不能满足这一调整要求,可能会导致医院的运营成本增加,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例如,一些小型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有限,在调整绩效工资结构后,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服务和发展。

(二)其他卫生健康发展举措可能面临的问题

1. 资源均衡布局与服务同质化的困难

资源下沉的可持续性虽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巡回医疗服务能够在短期内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状况,但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能面临困难。例如,巡回医疗服务可能会受到医疗人员的时间、精力限制,以及交通、住宿等成本的影响。如果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这种服务模式可能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在一些地区,巡回医疗服务已经出现了医疗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频次减少等问题,影响了资源下沉的效果。同质化发展的挑战实现医疗服务的同质化需要在医疗设备、人员培训、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统一和协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同质化的推进速度和效果。例如,一些偏远地区可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更新医疗设备,或者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医疗管理人才,从而影响医疗服务同质化的实现。在这些地区,医疗服务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 基层医疗建设的潜在问题

医共体建设的协调问题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涉及到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协调、管理权限划分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医共体的运行效果。例如,在人员交流方面,如果没有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上级医院不愿意派出优秀人才,或者基层医疗机构对交流人员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县域医共体中,已经出现了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医共体的协同发展。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虽然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仍然可能面临一些瓶颈问题。例如,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可能受到地域、待遇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一些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在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可能由于资金有限,无法配备一些高端的、先进的医疗设备,从而影响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医疗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挑战

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三医” 协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可能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如果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支付标准和监管机制,可能会导致医疗机构为了控制成本而减少必要的医疗服务,或者出现医保基金浪费等问题。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因为医保支付方式不合理而导致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医疗改革的顺利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用难题虽然我国在医疗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这些新技术、新药物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可能由于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原因,难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一些新药物可能由于医保报销政策的限制,患者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从而影响这些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和普及。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无法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这些设备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举措在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利用、推动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体现医疗服务公益性以及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这些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激励机制的平衡、薪酬调整的财政压力、资源均衡布局与服务同质化的困难、基层医疗建设的潜在问题以及医疗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挑战等问题。为了确保卫生健康领域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这些举措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

0 阅读:0

亦民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