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行情,确实是没办法玩了。连续两天,美股出现调整,但是外资积极回流中概股,让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两连阳上行,昨晚虽然是冲高回落的走势,但涨幅也超过了1%。
照理说,隔夜中概股走强,多少都会对次日港股走势带来积极影响,对A股的影响要弱一点,起码也能刺激A股高开。
但是今天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港股确实在中概股上涨带动下高开,但全日是高开低走的格局,且今天恒指和恒生科技股指的下影线,还都破了近期调整的新低。A股的表现就更弱了,连高开都没有,直接平开低走,两市超4000股下跌,亏钱效应明显,成交量已经萎缩到阶段地量水平,市场交投极为清淡。
我们从这段时间A股、港股和中概股的走势可以看出,内外资机构之间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过去数年,美股可以持续走牛,而A股却在不断退步。

先看中概股,市场主力是外资机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发力,1月中旬到2月中旬是单边上行走势;2月中旬到现在,是高位箱体震荡结构。期间,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几次跌到关键支撑位附近都被救了起来,以至于现在中概股还在上行趋势中,并未完全转弱。

再看港股,市场主力是外资机构和内资机构。恒指和恒生科技股指,第一轮单边拉升从1月中旬一直持续到2月底,上涨周期比中概股更长,导致阶段涨幅过大。2月底之后出现了几次回调,前面主力都有护盘,所以趋势并未被跌穿。3月21日之后,主力开始放弃护盘,市场交投状况急转直下,今天破了调整新低,意味着前面的箱体结构,开始转为下行趋势。

最后看A股,市场主力是内资机构。由于大盘走势失真,我们就重点看看微盘股的走势。微盘股指同样从1月中旬开始发力,但上涨周期更长,一直持续到3月20日。但3月20日之后,微盘股开始连续回调,甚至都没有构建一个箱体结构,上涨趋势结束直接转为下跌趋势。这种情况,与去年12月16日之后几乎如出一辙。
对比这三个市场过去几个月的走势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外资机构参与的中概股,单边上涨的周期虽然最短,但这样做却能让市场不出现短期泡沫,相反更利于行情的持续发展。而在调整的过程中,外资机构也在积极护盘,努力不让指数形态变差。
只有内资机构参与的A股,单边上涨周期最长,但这样做却导致整体市场更容易出现短期泡沫,不利于行情的持续发展。且在调整的过程中,内资机构没有任何担当,放任指数破位下跌,甚至营造出恐慌效应,目的就是为了让指数加速回调。
由内资机构和外资机构合力参与的港股,走势折中。

为什么旌扬反复强调,我们A股市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主力机构的短视化操作策略呢?上面一对比,问题马上就出来了!
外资机构在做多时,明显更加克制,不会急于把所有的肉都吃完,甚至是去透支明天的行情。正如旌扬上文所言,这种细水长流的做法,相反更利于整个市场走出长线慢牛行情。这恐怕也是美国过去数年,一直在震荡走强的主要原因。
而我们内资机构在做多时,不仅喜欢盯着一两个板块疯狂拉升,而且还喜欢抱团取暖,这就非常容易造成市场主线热点交易过热。一旦击鼓传花的游戏玩完,热点板块下跌拖累整个市场走弱时,又不去收拾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放任市场自由落体。
我们还是以今年初的这轮行情为例,主力机构多批次加仓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两大主线热点。

机器人方面,机构席位就在今年的1月9日前后、2月17日前后、3月12日前后,有过连续密集的加仓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前面两次密集加仓,主要买入方向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比如机器人本体、传感器、减速器等等。在这些板块龙头股被炒上天后,主力机构在3月份又将视线转移到了后排的个股上,这些个股多数只和机器人有业务关联,且多数与汽车零部件板块重叠。也就是说,主力机构是炒完了前排,再去炒后排。这种做法,整个板块能不出现短期泡沫吗?
人工智能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AI智能体分支在今年的1月24日前后,3月13日前后,曾被主力密集加仓;云计算分支,在今年的2月11日前后、3月13日前后,也被主力密集加仓。同样是连续3个月不断买入,一直把行情做到头,才肯罢手。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今年贯穿A股市场的两大主线热点,主力机构愿意投入更多的兵力,这点可以理解。但旌扬之前就多次提到过,主力机构调仓,要更多考虑到A股市场的承受能力。这种毫无顾忌的短视化操作,只会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
从表面上看,主力机构是想通过短视化调仓来扩大收益,想用剧烈波动来收割我们散户。但在旌扬看来,主力机构这样做只能图一时之利,因为剧烈波动更会伤及市场根基,当成交量越来越低,参与者越来越少时,最终还是要砸了自己的饭碗。

那么这种集中抱团取暖的短线操作风格,有没有办法被制止呢?
在旌扬看来,办法肯定是有的。就监管层来说,淡化机构的短期业绩排名,加快推出3年期业绩考核机制,这仅仅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还要重视防火墙隔离,不允许同一基金公司内部的多只基金进行同质化持仓,严禁新发基金为老基金持仓股抬轿。在不同基金公司之间,也要加强交易监管,事前事中做好动态跟踪,避免热点板块出现持续交易过热。
就机构投资者自身来说,也要尽量做到分散持仓,研究一下怎么做好左侧潜伏。旌扬也不信在A股市场中,每一年只有那么一两个板块可以炒。比如前面几个月在不断加仓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能不能适当分兵到高股息板块中?这样既能避免科技股阶段涨幅过大,也能减小高股息板块的中期跌幅。
最后再来看看今天的盘面。昨天旌扬在《A股大盘严重失真!市场已进入混乱期!需谨防三浪杀跌!》一文中分析到,目前A股市场的主要问题不是大盘,而是市场格局混乱。由于没有主线热点,导致场内资金无法形成合力,场外资金始终保持观望。这样一来,大盘和微盘股指在连续横盘几天后,就有可能再次向下变盘,走出三浪杀跌结构。
从今天收盘后的情况来看,三浪下跌趋势已有成型的迹象,下周初大盘和微盘股指,都可能回踩到60日线附近然后再止跌企稳。

热点方面,正如昨天分析的那样,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急跌后横盘,但都没有止跌,而且都可能再次向下变盘。今天,这两大科技股主线已经出现了向下变盘的迹象。不过由于人工智能的A浪杀跌幅度较大,B浪仅仅只是横盘没有自救反抽,那么C浪杀跌的空间估计也不会太大,这是好事!
深海科技主力上周追高加仓,本周并未继续买入,导致板块连续回调,好在今天下跌后已经处于超卖状态,下周会有修复反弹。不过深海科技无法激活市场人气,即便有反弹对市场整体走势影响也不大。
资源提价中,昨天化学原料逆势上涨,但由于处于超买状态,今天出现了快速补跌。有色金属也一样,都在今天出现了补跌。如果下周初继续挑战,则将抹除近期涨幅,回到起涨点附近。这样技术形态会更加稳固。唯一的问题是,机构加仓力度不大。
从这几个相对活跃的投资方向可以看出,下周如果继续回调,差不都就能稳定下来了。这些板块可以稳住,那么大盘的下跌幅度就不会太深。还是按照旌扬上文分析,大盘和微盘股指的3浪杀跌可能会在60日线附近企稳。
什么牛市?人为的!等到股民走光了,看它还怎么戏?绝对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