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观察所A
编辑|历史观察所A
时隔106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胡鑫宇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当事情的真相向大家公布出来后,大家才发现,事件的背后并没有那些网上铺天盖地的的阴谋论,跟那些造谣者的无端猜想也并无关系。
最终法医的鉴定结果为:胡鑫宇是自缢死亡,不存在他杀的可能,并且尸体的发现地确实是第一现场。
当真相到来之时,曾经被污蔑的致远中学,以及光头老师终于迎来了证明清白的机会。
胡鑫宇在这如花的年纪却草草凋零,这样的结局实在令每一个人感到痛心,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注意到胡鑫宇事件背后引发的社会现象。
01胡鑫宇案件真相大白
在真相大白之后,警方专门召开一场长达40分钟的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警方把之前网友对案件的疑问全部一一解答。
经过法医尸检,胡鑫宇的遗体中并没有发现有任何毒性药物,并且尸体保存完整,体内的器官全部完好并没有缺失。
胡鑫宇的血型经过检测,也并非是网上所谣传的熊猫血,只是普通的O型血。
根据警方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胡鑫宇在生前性格本就十分内向,升入高中后,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对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成绩的不理想,所有压力全都堆压在身上,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伴随胡鑫宇一同消失的录音笔,也证明了胡鑫宇确实是自杀,里面的两条录音内容清晰表达了胡鑫宇自杀的意愿,经过对比检测可以确定录音内容并非人工合成。
其实胡鑫宇在生前,就曾多次释放出无数次想要自杀的念头。
胡鑫宇曾多次在日记中写下那些痛苦的文字,并且在事发前曾和母亲通过电话,诉说了自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时候他是多么无助,他最渴望得到的应该就是母亲的安慰。
但是母亲只是以为他刚去学校还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好了,却没有察觉到胡鑫的心理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也没有发现他的极端行为。
如果在此之前身边的人能够对胡鑫宇多一些关心,可能事情就不会演变成现在的结局。
正如胡鑫宇社交软件上记录的那样,“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
10月14日17点40分时,胡鑫宇当时站在了宿舍五楼的阳台上,已经有了跳楼的意图,但最终在犹豫不决中放弃了这次跳楼的打算。
胡鑫宇当时还保留了一丝求生的意愿,他在生与死之间不断挣扎,但是最终那一丝求生意愿还是被消极情绪给打败。
这个15岁的内向男孩,极力的想向周围去表达去诉说,但是却苦于自己内向的性格,让这股情绪一直压抑在心中,最终彻底爆发。
02荒唐的自杀承诺书
胡鑫宇的故事又一次让大家深刻意识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确实需要每一个人都引起重视。
然而有的学校却因为胡鑫宇事件,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歪点子,那就是让学生们签署一份不自杀承诺书。
当孩子们经过一个假期,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上课时,没想到却先收到了一纸通知,上面赫然印着五个大字,不自杀承诺。
承诺书其中的第一行就是填写自我信息,自己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级的学生,这样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
下面则是学生需要向家长和学校作出的两条承诺,一条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主要是不会采取自杀这样的极端行为。
第二条内容则是,在自己出现消极情绪时,能够及时向身边的家人、老师和朋友诉说,以便能够及时化解这种消极的情绪。
学校在让学生签署承诺书的时候,自身能否也向孩子们做出承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对孩子的足够关心,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情况。
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只是让孩子们单方面签署这样一份毫无意义甚至有些荒唐的自杀承诺书时,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与其说这是一份让孩子们规范自我的承诺书,不如说是学校为了不因为自杀事件出丑设立的一份保障,一份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推卸责任的保险。
当真的有自杀事故发生时,学校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出这样一份承诺书,并且义正言辞的说,我们可是关心过孩子们的健康,这样的意外事故与学校无关。
胡鑫宇的事件让全国人民引起了关注,也让学校煞费苦心想出了这样一种方式,能够帮学校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既然是承诺书,就应该是双方对彼此的承诺,不应该让学生单方面做出承诺。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自杀这样的消极想法,这样一份自杀承诺书的约束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于到那时他们根本不会想起自己曾经签署了一份自杀承诺书。
而承诺书中的第二条内容更加令人不解,一般出现自杀念头的多半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并不会及时向身边人倾诉。
这些人群往往心思比较细腻,内向懂事是别人对他们夸赞最多的词汇,因此他们在产生消极情绪时,就会选择自己憋在心里,不给他人带来麻烦,时间一长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因此性格内向的孩子则需要身边人更多的关注,否则很难会发现其心理产生的变化。别等到真正出事时,才回想起来,当时确实很少和孩子沟通,没有了解过他的想法。
学校与其把心思放在这些于事无补的工作上,不如把更多心思放在问题的本身,关注孩子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学校应该做的是把课堂的氛围搞好,让学生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每天机械性的死气沉沉的学习。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校不应该向孩子大量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学习不好就一无是处,成绩不好以后就是个没用的人。
原本孩子就因为成绩问题而着急,耳边还时不时传来这样的言语,那么必然就会增加其心理压力,让孩子产生一种活着没意义的想法,当这种压力挤压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从心底彻底爆发。
03学会站在孩子角度处理问题
“我明明经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是当孩子们因为自杀出事后,家长们嘴里说过最多的话。
明明关注了孩子的心理,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事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始终是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在看待问题。
这些家长作为成年人,早就脱离了校园环境,他们为了家庭在社会上奔波工作,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学校里的那些压力根本不算什么。
因此,当孩子们鼓起勇气向我们倾诉时,家长们只是敷衍了事安慰两句,便以为孩子就没事了。
殊不知那些在家长眼里什么也不算的小事,却是压在孩子心头的一块巨石,孩子被这巨石压得有些喘不过气,鼓起勇气想要跟父母倾诉得以解脱。
没想到得到的确是家长一句敷衍的安慰,这些话就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样压在孩子早已不堪重负的心灵。
家长们到最后都想不通,孩子为何会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想不开,因为他们还只是个孩子,心智并没有成熟,遇到一些挫折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
所以家长们在得知孩子们的烦恼时,应该耐心的聆听,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提出一些真正有帮助性的建议。
而不是当孩子在抱怨新学校环境难以适应时,用“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这种话来回应,孩子这时候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心与心之间真诚的交流。
在学校中除了最常见的学习压力造成的负担,还有校园暴力、早恋和社交等问题。
这些问题同样尤为重要,如果处理的不够及时,都会成为困住孩子成长的一个心魔。
04校园欺凌同样影响恶劣
如今校园欺凌这样的事件,也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很难想象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阴影之下,竟有着如此恶劣的一面。
他们穿着学校的校服,对着同班同学拳打脚踢,更有过分者甚至会发出下跪,让自己打耳光的指令。一旦违背他们的命令,就免不了会遭到他们的殴打。
这些人不仅没有感受到任何的羞愧,反而会把欺凌的场面用手机录下来,相互间传播或者发布在网络上供人“欣赏”。
那些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或因为欺凌者的威胁,或因为说出来怕丢人,不敢将自己受到的欺凌告诉老师家长。
也有些孩子他们虽然及时将受到的欺凌报告给了老师,但是老师却以为只是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于是便对欺凌者进行了简单的批评。
犯了错这么严重的错,却没有受到严惩,那些欺凌者的行为也就更加肆无忌惮,而那些被欺凌的孩子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再勇敢站出来为自己发声。
久而久之,他们在身体受到伤害的同时,心理也会因此而变得胆小自卑,甚至是产生厌学轻生的念头。
有很多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孩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选择用轻生来结束生命,但是这些童年阴影却一直挥散不去,直到成年以后,回想起被校园欺凌的经历,心中还是会有害怕的感觉。
在遇到校园欺凌时,除了向老师和父母求助,必要时,也可以向警方求助,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安全。
为什么要用花一样的年纪来形容青少年,就是因为他们正处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就像花儿一样,非常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才需要父母家长、老师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这样才能保证花儿能够正常盛开。
每一个青少年都是祖国的栋梁,保护青少年校园安全,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的责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孩子们茁壮成长,不在成长的人生路途上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