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不是贫穷,不是争吵,而是教出“懂事”孩子

我是棉花糖妈妈 2025-04-17 13:11:43

“听话”、“懂事”曾经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最高赞赏。

他们总是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说:

“不懂事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

循规蹈矩、懂事的孩子,总是被大人们赞扬有加。

我小时候,几乎就是听着这两个词长大的。其实我一直不敢承认,从小就被两个词束缚着。

那个时候,我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因为我懂事,体谅父母,从不乱要东西。

纵然现在已经为人父母,仍然忘不了我7、8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出去玩。

路过路过的小摊,妈妈指着糖果说:想要吗?

我摇摇头:不想吃。

妈妈满意了,说:我家孩子最乖了,从来不乱要东西。

其实,从内心来说,那个小小的我,真的很想吃那个色彩缤纷的糖果。

只是,“听话”和“懂事”,是爸爸妈妈对我最高赞誉。

我模模糊糊知道,我的“懂事”会让妈妈高兴。

教出“懂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失败

小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敢要,长大了也不敢去争取。

因为懂事,什么都不敢要、不敢提,怕父母多花钱,缺乏自信,随和到没个性,极度渴望被无限宠爱的感觉。

懂事,也许就是不断的伪装自己,所有人都可以放肆,唯独你不行!为什么?因为你要懂事啊!

每个懂事的孩子,都是一名演员,塑造着父母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懂得懂事的孩子,内心都住着恐慌。

何止是“恐慌”,更是一种不安,一种讨好……

一直懂事的自己,到现在都有好多小小的遗憾没有完成,虽然现在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

但是在当时,那个小小的人,就是因为太懂事,不想让爸爸妈妈不高兴,所以选择听话在,不去做。

导致现在的自己心里有遗憾,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缺少一份勇气。

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不是贫穷,不是争吵,而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特别是对于女孩子,父母总觉得乖巧听话是最大的褒奖,也认为这样的女孩会受人喜欢,一生顺遂。

然而事实却是:乖女孩,往往吃了生活最多的苦。

过分懂事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就是因为过分懂事了。所以给了女儿很多很多的尊重和爱,满到溢出来,但绝不溺爱。

是一种补偿吧,自己没有感受的,想在孩子身上弥补遗憾。

不哭不闹的孩子,在学校老师连名字都不愿意提,老师只关注优秀的和调皮的,中间乖巧懂事的直接无视了。

过分的懂事往往代表着内心充满着不安。

懂事,其实就自我牺牲。

允许孩子长出“逆鳞”

我有个朋友说:

“以前觉得孩子越乖越好,这们我和孩子爸爸也都省心。会跟他说:你乖一点,妈妈就会喜欢你。”

“孩子确实是乖了不少,可是我感觉孩子丢失了他自己,变成为了获得我的喜欢而乖的懂事孩子。”

一个从小听话、懂事的孩子,他的性格和思维模式在“听话”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

好比一棵已经长成的树,你想再掰弯它做盆景,是极其困难的。

一个非常听话的子,长大后想要不再讨好别人,变自信、变独立……想要找回在听话过程丧失的东西,也是非常困难的,也许是需要一辈子努力的事。

我从来不一味逼孩子听话、懂事,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教孩子有主见更重要。

孩子是需要管教和约束,但过度控制下的“懂事”,不但容易形成软弱或叛逆的性格,还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得不偿失。

我们期望孩子有的是懂规矩的“乖”,而不是压抑自己才有的“乖”的表象。

对孩子来说,最轻松也是最舒适的方式,就是做自己,去做他这个年纪该做的事。哪怕犯错,也是成长的契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他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心想法,试着让他自己做决断,而不是带着他逃避、退让。

我一直懂事,从来都让大人省心。可是半生走过,发现自己活得并不开心。

做为一直被认为懂事的孩子,是有压力的,其实也是缺爱的。

懂事“过了”,真的不是好事,因为有太多情绪没能表现出来。想比之下,大大咧咧过得会更快乐。正所谓,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希望父母们能给孩子多一些表现天真、活泼的机会。

敢于反抗的孩子,通常更有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他日后的成功很有帮助。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压制他们的反抗情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唱反调、顶嘴、不听话的时刻。而聪明的父母,都学会了安之如怡地应对。

父母愿意兜底、敢于接纳,孩子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勇气。

0 阅读:0

我是棉花糖妈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