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刚过早上九点,候诊大厅里已经坐满了人。陈教授刚从诊室走出来,拎着一杯泡好的绿茶。他是医院的明星专家之一,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泰斗,50多岁,略显疲惫但神态依旧和蔼。
“陈教授!”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陈教授回头看见一个中年妇女,约莫50出头,穿着一件灰色大衣,神色焦虑地朝他走来。她的旁边是一位年轻男子,30岁左右,身材消瘦,脸色苍白。
“教授,我是上周那个患者张阿姨,我带儿子来了,他最近咳嗽得厉害,还时不时喘不上气。您能不能帮他看看?”妇女哽咽着,话没说完眼泪已经涌了出来。
陈教授一愣,转而轻轻叹了口气,“张阿姨,别着急,咱们诊室说吧。”他一边引导母子俩进了诊室,一边思忖,像这样的情况,他见得太多了。
发现肺癌坐下后,陈教授打开病历本,仔细问道:“小伙子,怎么称呼?平时做什么工作的?最近具体有哪些症状?”
年轻男子低声说道:“教授,我叫李晨,30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最近三个月,老是咳嗽,还咳出了血丝。晚上睡觉老觉得胸闷,浑身没力气,体重也掉了五公斤……”
陈教授皱起眉头,继续追问:“有抽烟吗?每天抽多少?”
李晨苦笑了一下,“抽过两年,每天一包,但三年前就戒了。”
听到这里,陈教授心里一沉。他仔细检查了李晨的胸片和CT报告,上面显示左肺有一个明显的肿块,直径约4厘米,并伴有一些淋巴结肿大。他拍了拍李晨的肩膀,说:“小伙子,这情况不太妙,得做个支气管镜检查,拿到活检结果才能确诊。”
“陈教授,真的很严重吗?”张阿姨哽咽着问。
“暂时还不能下结论,但我们要尽快明确病因。别担心,有我在,会尽力帮你们。”陈教授语气坚定地安抚着母子俩。
确诊后的沉重时刻三天后,活检结果出来了——肺腺癌,已经是Ⅲ期。
张阿姨听到诊断后当场晕了过去,李晨则愣住了,嘴唇发抖,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陈教授让护士照顾好张阿姨,又拉着李晨到办公室坐下。他递给李晨一杯水,说:“小李,你的病情确实需要重视,但现在医学进步很快,早治疗还是有希望的。”
“陈教授,我才30岁啊……”李晨声音颤抖,“为什么会得肺癌?我已经戒烟了啊。”
陈教授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抽烟确实是肺癌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咱们中国的肺癌发病率近年来增长这么快,还和以下几种因素密切相关。”
除了抽烟,还有这些诱因1.空气污染“你知道吗,小李?根据《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中国的大气污染,尤其是PM2.5颗粒,是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相当于每天吸几根烟。”
“但我住的地方离公司很近,平时不觉得空气有多差……”李晨疑惑道。
陈教授耐心解释:“PM2.5看不见摸不着,但会通过呼吸进入肺部,诱发慢性炎症,增加癌变风险。北京这样的城市,空气质量时好时坏,建议你以后戴N95口罩,尤其是在雾霾天。”
2.室内污染“另外,还有家里的空气问题,比如甲醛和二手烟。你们家装修过吗?”
“去年装修了一次,通风了半年才入住。”李晨回答。
陈教授点头:“甲醛的挥发期可长达3到15年,尤其是夏天高温,更容易释放。加上二手烟,如果家里有人抽烟,对肺部的伤害更大。”
3.职业暴露“你在公司做程序员,平时工作环境怎么样?”
“我们天天对着电脑,空调房待久了,偶尔会觉得空气不流通。”李晨说。
陈教授补充:“程序员的工作环境看似安全,但如果长期坐办公室,缺乏运动,免疫力下降,也会让身体更容易受到环境中的致癌物侵害。此外,一些特殊职业,比如矿工、化工厂工人,接触石棉、苯等有害物质,风险会更高。”
4.饮食习惯“平时吃饭习惯怎么样?爱吃腌制食品或者烧烤吗?”陈教授问。
李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加班的时候,外卖吃得比较多,烧烤和炸鸡也挺常见的。”
“这些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以后少吃点,尽量选择清淡、健康的饮食。”
5.遗传因素“你们家族里有人得过癌症吗?”陈教授问。
李晨点点头,“我爷爷以前得过食道癌,但其他人都还好。”
“遗传因素确实会增加风险,但不一定是决定性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依然很重要。”
治疗方案的制定经过一系列讨论,陈教授为李晨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和辅助化疗,同时建议他调整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
“小李,治疗肺癌是个持久战,不仅需要药物的帮助,也需要你自己的努力。”陈教授鼓励道。
李晨握着陈教授的手,坚定地说:“陈教授,我听您的,一定配合治疗。”
从患者到健康倡导者一年后,李晨的病情稳定了。他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人。他辞去了程序员的工作,转型做了一名健康科普博主,经常分享关于肺癌预防的知识。
“抽烟不是肺癌的唯一原因,空气污染、不健康饮食和不规律生活也在侵蚀我们的身体。”李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护好自己,别等到生病才后悔。”
肺癌的高发不仅仅是个体的生活习惯问题,更是社会环境和健康意识的综合结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质量、饮食健康、职业风险和家居安全,同时推动社会关注公共健康问题,减少空气污染,共建一个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