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自古以来就是最伤及国家实力的一种政治陋习。所谓的党争,就是为了争取个人或共同的政治经济等利益而互相对异己人士或团体进行攻击,在今天的西方国家比较常见,如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两党相争,如英国的工党和保守党相争。双方费尽一切心力去挖对方黑料,相互诋毁,丑态百出,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就生动的反映了这个社会现象。但是现在的党争其实还好,相对比较文明,而古时候的党争,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决斗。有多少朝代最终葬送在党争上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北魏党争
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建立起强盛一时的北魏帝国,但是拓跋宏生命短暂,只活了32岁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死后,短短十年王朝迅速走向没落,二十年后走向灭亡。除了南迁汉化之后鲜卑族迅速腐败,军队操练荒废外,北魏灭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外戚势力和宗室权臣的斗争。
魏孝明帝继任时年仅6岁,胡太后掌握朝政大权,元乂先是胡太后最初的信任,借她的手除掉了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于忠。之后又推翻了胡太后的政治团体,废除胡太后,将北魏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胡太后岂会善罢甘休,她又继续积蓄力量,与元乂明争暗斗。胡太后拉拢尔朱荣加入自己的阵营,为北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魏孝明帝长大后,希望将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于是朝中势力发生分化,分为支持太后的皇帝的两派人。孝明帝为了掌权,密诏尔朱荣帮忙,但是事情泄露,孝明帝没几天便死于非命,但是尔朱荣却没有因为皇帝死了就放弃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果断率军入朝,迅速便控制了北魏,尔朱荣旗下两个下等军官最后崛起,瓜分了北魏的江山。
二、唐朝牛李党争
唐朝历史上的牛李党争,持续了大约半个世纪,最终将唐朝推向衰亡。“牛李党争”是指唐宪宗李纯的时候,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分裂变成了两个党派。牛党的代表人物是李逢吉、牛僧孺和李宗闵。李党的代表人物是李德裕、李绅和郑覃。
李党的人大多数是世家子弟,而牛党的人是出身于平民的寒门士大夫。“牛李党争”的开端,完全是因为私人恩怨,随着矛盾的升级,逐渐升级为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大夫的矛盾。出身于世家子弟的官员,认为平民出身的士大夫居然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自然是内心不服。
几十年的时间里,牛党和李党不是今天他占了上风,就是明天对方略胜一筹,都曾兴盛过,最终的结果是以牛党奄奄一息,李党全部驱逐而告终。牛李党争迫使唐朝中央政府无力在统辖藩镇,直接导致了藩镇问题越来越大,本在唐宪宗时期将要解决的问题,最终到了无法根治的局面,错过了这个实现大唐复兴的最佳道路。
三、北宋新旧党政
北宋发展到宋神宗时期,政府冗员,军队庞大,年年支付岁币,国库空虚,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施行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也加强了北宋的军队建设,但是由于推行力度不足,再加上下面官员执行力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了变法草草收场,非但没有改善民生,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另外还因为触动了士绅阶层的利益,造成了新旧党政。
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新政的反对者。王安石无人可用,启用了一批新人,形成了新党,自此展开了北宋最严重的政治事件,新旧党争。宋神宗去世后,新党彻底失败,旧党司马光执政,大肆铲除异己,将改革派大部分都贬斥岭南。
王安石病逝后,新党偃旗息鼓,旧党却出现了分裂,成为了正反两派,后来反派又分裂,开启了新一轮的党争。名相章惇入朝执政,在重新开启新法的同时,将旧党成员大加贬斥,几乎将朝中旧党名臣清理一空。即使宋徽宗罢免名相章惇,任用其他贤才,也没能化解北宋党争,最终不得不启用祸国殃民的蔡京,北宋也自此走向了末路。
四、明朝文官和宦官党争
明末党争,开始于明朝万历中期。与其它朝代比起来,明朝的党争派系众多,最著名有浙党、楚党、阉党。除此之外还有昆党、宣党,以宣城籍官吏为主。最重要的自然是东林党。起初浙党最强,东林党后来居上,将其他派系全面打压。但是东林党如日中天之际,却又迎来了其他多个党派的联合反击,最终这些党派的部分成员依托在宦官之下,阉党自此崛起。
阉党与东林党之争尤为惨烈,因为魏忠贤坐镇,天启帝不管事,东林党被全面压制,杨涟、左光斗等多位重臣惨死,几乎被打压下去。但是崇祯即位后,支持东林党崛起,清算阉党,导致大明几乎没有能实干的官员。明朝灭亡后,东林党和阉党的争斗还在延续,本来崇祯帝上吊后,大明的半壁江山还在,行政机构尚在,但党争却将南明政权苟延残喘的最后一丝气息掐断。甚至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成为党争的借口,比如弘光朝的假太子案。
五、党争为何会出现?
那么党争为何会出现呢?前朝灭亡血淋淋的例子在前,为什么后世朝代依然避免不了党争呢?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党争。持共同价值观共同理念的人聚到一起就形成一个党派,党派大了甚至会党中有党,派中有派。皇权执掌者为防止一派独大,就在不同时期培植与官僚士族势均力敌的新利益集团,用来相互监督掣肘,左右平衡,以稳社稷。皇权是党争的根源。
另外 ,党争关乎人性。党派之争都是人与人的争斗,是因为人对权利和地位以及金钱的贪欲。一旦身处朝廷,极少的的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朝廷中党争的双方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会不停地拉拢新人,新人混到上层后也会因为自己的权益有内斗,长期以往下去,不停循环轮回,党争就会一直有。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清朝没有党争呢?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找到了化解党争的方法,使得自己皇权更加集中。不过呢,解决了旧问题,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那就是官僚与皇权出现了矛盾。1911年,清王朝解体,中国封建社会的党争才算彻底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