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的背后,主战硬拼与主和妥协,孰是孰非?

好哥聊历史 2023-02-15 09:12:20

很多人看《满江红》看得热血沸腾,对秦桧恨得咬牙切齿,对岳飞心生崇敬。岳飞对国家的赤胆忠当然毋庸置疑,但并不能说秦桧的做法就一定是错的。秦桧曾说:“当一个乱世宰相多么难啊!”每当国家临于战事,当政者不外乎有三个派别:主战派、主和派和不战不和派,多年来人们更倾向于主战派,认为主和派是懦弱无为。还有人认为,主战派就是忠臣,主和派就是卖国贼,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假如岳飞打赢了 

人们喜欢主战派,与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和陆游等人的爱国诗歌有关,其实历史真相并不像后人看到的那样,它明显加进去了史官的爱憎以及当权者的删削和篡改,历史果真如此吗?

当时的情况是,南宋国力衰微,并没有强大的实力来收复北方,别看很多人有收付失地的梦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南宋没有强大的兵力,领土面积也不及金国。皇帝带头享乐,没有把钱用在军队建设上,哪里有强大的军队去对抗金兵呢?只是靠临时招募勤王之兵并不是那么有用,况且,勤王之兵也不是真的护卫皇帝,很多都是流寇临时转正的,不能被有效利用,更不是正规军,打不过金人的。

就算打赢了金人,真正灭掉南宋的是蒙古人,遇到蒙古人,那南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我们假设最理想的情况,岳飞收复了失地,消灭了金国,但此时北方的蒙古部落也正在崛起。

以成吉思汗为头领的蒙古部落,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原大地。一旦金国与南宋开战,成吉思汗正好隔岸观虎斗。最后的结局无论是南宋赢还是金国赢,双方都会元气大伤。成吉思汗就能够坐收渔翁之利。这一点和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特别相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二、深思熟虑的抉择

主战派希望收复北方,其实是有浓重情结的。南宋早期,大量北方人流落南方,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南宋朝廷是由北方人主导的,说他们不想家,说他们没有北伐的意愿,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文化心理,加上南方文人在文化上以正统自居,对这种南北分治的局面必然不满。当然,具体到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未必有收复失地的能力,只不过做词又不用纳税。

相反,秦桧就老谋深算的多,他知道南宋几斤几两,国库在靖康之变都被金国洗劫一空。要打仗拿什么打?岳飞和主战派,都是理想主义者,振臂一呼就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说的容易,如何能够实现的了呢。秦桧的所作所为,虽然诟病众多,但的确使得南宋能够继续够延馋喘,而不至于迅速灭亡。

南宋皇帝有自知之明,知道打不过,就一味求和,用岁币和礼物换取和平,换取苟安,换取一时的风平浪静。也许有人认为,与其最终被消灭还不如让主战派奋起反抗。其实,奋起反抗死得更快。相反,主和派大大拉长了南宋政权存活的时间,起码可以让皇帝和朝廷获得一时苟安,不会被战败之后立刻毁掉。

宋高宗

三、主和派VS主战派

有人说主和派就是奸臣,其实这是大大的偏见。从来主和都是保守派,没有绝对的奸臣。

毕竟没有剧烈的矛盾,为什么一定要打仗呢。打仗的成本很高,还要考虑出兵路线,粮草运输,而且还不一定能打赢,赢了怎么办,输了怎么办。

举个例子,如果北宋出兵攻打契丹,他们在内蒙古,假设有十万人,那么宋朝是带三万人马还是带五万,从什么地方出发,分几路进军,在哪里汇合,粮草怎么输送,水路还是陆路,由谁负责,消息怎么传输。如果打败对方,是抢点钱就撤还是继续占领,如果是占领,那么怎么管理。当地人民会不会不服从管理,后续的问题实在是太多。

主战硬拼和主和妥协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存在。若单方面来说,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对国家的长久发展都会产生不利。所以,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需要把握一个度。

比如西汉初年,国家经济破坏严重,匈奴的单于带着14万兵攻入了汉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文帝向匈奴求和,拿出大量的财物来赔偿,才让匈奴退却。这实在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而到了汉武帝中期,经过了之前的文景之治,西汉的整体实力已经发展起来了,汉武帝才任用卫青、霍去病重创匈奴。

唐朝初年,百废待兴,突厥突袭离长安仅有40公里的泾阳,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李世民为了唐朝的安危,只能退让一步,和突厥二可汗签订渭水之盟。当唐朝在贞观之治期间发展起来时,李世民便派遣李靖等统帅攻灭东突厥,征服高昌和龟兹等,展现了唐朝的雄风。

总之,主和派主战派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皇帝也不是傻子,也不是轻易就会被操纵的棋子,他知道战场形式什么样,也知道自己的国家实力如何什么样,到底主战还是主和,只有根据现实情形来判断。遗憾的是,南宋主和派达成的和平局面,好似慢性毒药,一步一步温水煮青蛙拖垮了南宋王朝。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