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随着倒计时的结束,腾空而起。
这枚承载着全中国自主研发导弹梦的东风二号,只在空中坚持了69秒,便径直摔了下来,爆炸在一片沙地中。
彼时,负责导弹研发的钱学森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舆论压力,有人登报明嘲暗讽,认为他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不过纸上谈兵尔!
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时代,失败看上去并不被允许,只有成功才能对得起举全国之力的付出。
但主管全国科技发展的聂荣臻站出来为钱学森撑腰:“真金不怕火炼,中国在导弹领域几乎空白,没有失败,何来成功!”
聂荣臻对于这位刚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没有摆架子,也没有丝毫怀疑。有的只是赤诚一片心,对钱学森无限地相信。
而钱学森也用一场考试堵住所有舆论的嘴,证明自己不只有理论,更看重实践。
魔鬼考试,难倒众人在从事导弹研究工作之前,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为国家源源不断提供人才。
第一批学生就感受到强烈的钱式教学风格。
一次考试中,钱学森只出两道题,而且没有闭卷要求,想查书随时可以。
第一题30分,课本内容,一看便知。很多学生笔动得飞快,这些拔尖人才誓要看看谁能先做完。
可到了第二题,所有人都傻了眼:“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返回地球,请列出方程式求解。”此题70分。
这道突破课本走向实践的题目,让学生们不知所措。课本没讲过这些,资料查找更是无从说起,所以一直考到中午,也不见有人交卷。
这期间还有两名学生因为低血糖,晕倒在座位上。
钱学森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决定把考试暂缓到下午继续进行。
虽然这场考试多数人都不合格,但钱学森还是运用独特方法,既照顾了满分学生,也让80%的考生及格。
这就是钱学森独特的教学方式,打破模板,追求实践和想象。
所以说钱学森纸上谈兵,纯属主观臆测,没有一点根据。哪怕在东风二号出事前,钱学森每天都到现场指导工作,鼓舞军心。
在出事后更是亲临一线,既抓设计也抓生产,有时连休息都顾不上。
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只想让祖国站直了腰。
这份无保留的付出,或许是祖国给了他足够的信任和尊严,在当时极其艰难的归国条件下,依然通过各个方面护送其回国。
而钱学森的回国之路,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漫漫归国路,一信解千愁1934年,他离开故土,只身一人前往美国进修航空学。
天资聪慧又勤学肯干的钱学森,成为学霸中的佼佼者,而他也深受美国青睐,从1942年起,钱学森便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参与机密工作的研究。
可这些盛名和贡献的背后,却成了他回国的绊脚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也收到故友的来信。
好友向他介绍了此时的祖国迫切发展航天技术,希望他能够回国。
钱学森的报国之心,在此刻达到了顶峰。出国的初衷就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填补国内的空缺,此时祖国有召,怎可再等?
他和家人商量着回国事宜,本以为万事俱备,但意外却先一步到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争霸渐起,钱学森因其中国人的身份,被怀疑是共产党,手头上的一切工作全部暂停,静待调查。
1950年8月,钱学森在临离开美国之际,被特务抓走,秘密软禁。
12天后,蒋英才在移民拘留中心见到钱学森。
此时的他面色惨白,双眼乏力,连看到蒋英来都不说话,活像一具无生气的僵尸。
蒋英和钱学森说:“明天我们就能回家了。”
钱学森只是点点头,落下两滴泪来。蒋英接走钱学森。这时她才知道,丈夫不是不想说,而是暂时失去了语言能力。
12天的监禁,让本就性格内敛的钱学森急火攻心,高傲的他不愿辩解任何,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有罪。
自尊在这一刻又遭到粉碎,哪怕是为美国贡献巨大的教授,也能在一日之间沦为阶下囚,钱学森心里的气出不来,竟憋地失了语。
12天失去的不只是语言,还有体重。几乎是一天一斤,12天下来,钱学森整整瘦了12斤。
蒋英摸着丈夫干瘪的手,心里早不知淌了多少血。
回家后的钱学森依然没有摆脱监禁,每天可以前往学校教书,但无法离开美国。
迫于形势,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这样的生活,钱学森一过就是五年。
这五年来沉默寡言,少与人沟通,有时甚至课也不去上,呆坐在教室里,不知在思考些什么。
这五年来,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安排海外侨胞回国。
但在和美国交涉时,美国政府却表示,并未发现公民有返回中国的意愿。
其实像钱学森这样有报国志向的科学家不在少数,赵忠尧也是其中一位。但他们的信件被破坏,行程被阻拦,都无法给祖国传递回去的信号。
而1955年的夏天,一张照片改变了钱学森的命运。
这天,送菜的中国伙计按例放一份中国画报供钱学森阅读。
正翻阅间,钱学森瞥见开国大典的照片,站在毛主席身旁的陈叔通,是父亲的老熟人。
只要能联系上最高领导人,那国家就会知道钱学森的回国之心有多迫切,回国的路也就更好走些!
当即,钱学森把这个发现告诉妻子,并写了一封信,若是这封信能到父亲手中,一切就好办了。
蒋英知道丈夫被重点监视,行动不便,送信这件事还得由自己想办法。
起初几天,蒋英上街买菜如故,每次等一家人团坐在一起时,就抱怨蔬菜不新鲜,过段时间要换个超市买。
约莫一个月后,蒋英渐渐再远一些的黑人社区买菜,此番举动加上前面的铺垫,特务也没多猜疑,毕竟看住钱学森才是重中之重。
这天一早,蒋英又来到黑人社区,买菜结账之余,她悄悄把一封信塞进收银员手里,信封下还夹杂着一笔不小的小费。
蒋英告诉收银员,这封信好好保存,三天后投入信箱,到时候我还有一笔小费会给。
就这样,蒋英通过收银员把信传递出去,而黑人社区的信箱几乎不受管控,特务只查看蒋英的行踪,并不会在意黑人投出的信件。
这封信的寄出也十分谨慎,没有去往中国,而是飞向蒋英妹妹所在的比利时。在收到信后,蒋英的妹妹立刻将信寄往中国,不日之后,钱学森的父亲就收到了。
几经波折,这封信最终到了周总理手中。恰逢日内瓦会议,中美双方就公民返乡意向展开讨论,美国一如既往狡辩道:
“在美国的华人没有想要回国的。”
而这时,周总理掏出钱学森的信。信中强烈表达了回国的愿望,和美方代表所言极为不同。
美方发言人面面相觑。正是这一举动,成功给美国施压,钱学森在9月启程回国。
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到达广州。被软禁五年的他,双足终于又踏上祖国的土壤,这一刻,他融入母亲的怀抱。
漫漫归国五年路,虽然坎坷,但天意难违。钱学森势必要回到祖国,开启属于他的时代。
两弹一星,航天辉煌回国后的钱学森,第一件事是去东北考察。
作为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基地,当时的东北象征着中国最强的工业实力和发展前景。
在这里,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他知道自己没有来错。
傍晚,陈赓接见钱学森。
简单交谈后,陈赓问道:“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而钱学森也说出了那句名言:“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搞不了?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我想,正是钱学森归国的执着和这句话在,让无数高层被他折服,那份贯穿始终的信任也油然而生。
1956年,国家召集600余名科学家,制定“十二年规划”,钱学森不仅全程参与制定,还担任综合组组长。
钱学森要脱离学术研究,走上生产规划的一线。虽然这并非他所擅长,可国家有需求,钱学森二话没说,走马上任。
钱学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优先发展导弹。
也是他第一个翻译出导弹的中文译名,在此之前都称为飞弹。
在当时冷战的背景下,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受到苏联援助,为我国提供国防尖端技术,导弹赫然在名单上。
这对于毫无经验的中国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有了模板供参考,导弹研制速度会再上一个台阶。
到了年末,导弹样品按时送达。虽然该型号已经相当落后,但它却是中国导弹事业起步的敲门砖。
仿制工作如火如荼地举行,谁料一个天大的困难突然来临。
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切断所有援助。一个月后,1390名苏联专家全部撤离中国。
刚刚起步的原子弹和仿制进入关键的导弹事业,此刻因为苏联的变脸陷入困境。没有了技术指导,诸多难题等待我国去解决。
前面就是万丈高崖,新中国就像待展翅的雏鹰。只有跳下悬崖,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更好,免得欠下天大的人情还不清!
1960年,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第一枚导弹研制成功。命名取自毛主席的一番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们的导弹就叫东风!”
东风一号就这样问世了,在日后发展愈发壮大,成为人们口中的“东风快递”。
东风一号的成功引爆,极大鼓舞了民心,东风二号的研制随即提上日程。
在现有知识储备下,东风二号只是一号的放大版,量大个子高,射程也更远。
但没想到单纯的放大,却带来技术的失衡。
东风二号没有足够的科技支撑,导致上天后各方面零部件配合出错,最终实验失败。
这次失败后,全国舆论直指钱学森。不善言谈的他没多解释什么,只是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干好每一件工作。
后来聂荣臻出面,立下保证书,钱学森会一直用,这是祖国的人才,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希望!
和美国软禁待遇的不同,钱学森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他的身心在此刻得到释然,这也让他更专心投入科研之中。
后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东风二号于1964年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由仿制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中国人民真正掌握了导弹。
同年十月,原子弹顺利爆炸,两弹全都研制成功。
但在当时的外媒看来,中国研发出原子弹,不过有弹没有枪,不成威胁。
原子弹就像子弹,导弹就像枪,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一把枪真正的实力,否则就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断言:“十年之内,中国无法掌握导弹核武器。”
但钱学森心里憋着一股气,凭什么外国人能搞,中国人不行?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两弹结合的工作随即开展。
中间历经的艰辛我们无法想象,多少科学家夜以继日地计算,就是要为国家争口气。
1966年,全世界瞩目下,搭载核弹头的东风二号拔地而起。经过漫长的九分十四秒,罗布泊弹着点传来消息,成功命中目标!
这一刻,中国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导弹核武器,美苏对我们的核讹诈,核威胁都不再有效。
这一刻,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两年的时间,实现质的跨越,钱学森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不比外人差!
钱学森在研制导弹核武器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人造卫星。
发展航天是深埋钱学森心底的愿望,早在1953年,钱学森就提出星际航行的设想。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为中国打响航天第一枪。
其实就连航天这个名字,也是钱学森翻译的,可见其用心之细,倾注心血之多。
1965年8月,中央同意钱学森发展卫星技术,钱学森的爱好,终于得以实现,此时的他可谓干劲十足。
仅用五年时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得以问世——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却公开致歉。
他表示,本应该能赶个第三第四,谁知道是第五名。
原来,钱学森感到愧疚的地方,是人造卫星研发时间。我国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落在日本之后,这让钱学森很是内疚。
其实,中国人民不在乎这些,只要带领我们迈出第一步,就是民族的英雄。有了这一步,中国在航天领域才算真正开疆辟土,走在世界的前列。
退休之后,又获新春此后的日子里,钱学森一直忙碌在科技发展的一线。直到1991年,他才向中央递交申请书,退居二线,把机会更多地留给年轻人。
退休之后,钱学森却说:“我终于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原来,他真正热爱的不是一线实操,而是纯理论性研究。之前为了国家发展,他义无反顾燃烧了自己,现在国家富足,后辈迭出,退下来既能让位青年才俊,也能干一番自己喜欢的事业。
钱学森先后发表《创建系统学》《论信息空间的大成智慧》《论地理科学》《关于思维科学》等书,知识覆盖面之广,令人震撼;
对于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钱学森提出发展沙产业和草产业,对于建筑和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钱学森坦言,他喜欢这样的自己,一个为了理论深透研究的自己。
总结现如今中国的许多高精尖科技行业,都有钱学森留下的背影。
导弹核弹让中国站稳脚跟,计算机技术让人民日渐富强。钱学森最热爱的航天领域,不仅有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更是便利千万家。
东风一号也进化成东风十七号,而它之所以被称之为东风快递,其原因之一就是采用“钱学森弹道”,反导系统很难拦截,极大提高导弹震慑力。
我们循着先辈的脚步,一步步构建中国的未来。我相信,中国会一直有像钱学森这样的英雄,中华民族也会善待每一位可爱的英雄。
-END-
【文|晨曦】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