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家子从军是军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天空蓝星 2024-06-01 06:50:12

近日传出消息,某大国决定动员重刑犯从军,而此国早先已经开始征召服刑人员入伍,此番的举动表现出了现时其兵源的匮乏,更有其国力隐隐不支的感觉。都知道兵源素质的重要性,但该大国几年的战事下来,兵力的匮乏使得对于兵源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低了。

对于该大国的这个举动,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它是不是快撑不住了。按照通常的观念,军队是不能征召那些罪犯以及市井之徒之类的,必须以家世清白、无犯罪记录的所谓“良家子”为兵源。该大国上一次放开兵源,就是在被德国歼灭了数百万军队后,国家的“良家子”几乎丧失殆尽,不得以才放开。

这里的“良家子”如前所说,是指家世清白、无犯罪记录的人群。在我国,对于良家子从军的惯例早已有之,最早可见的记载当在汉代。自战国后,战争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开始登上战争的舞台。逐渐全民皆兵的状态下,魏国优中选优,首先创建了一支劲旅“魏武卒”,为其称霸奠定了基础。对于“魏武卒”的选拔,是要身体强壮,有一定的家产,如此方能有机会入选。对于家产的要求,一是出于军事装备上的,再就是所谓的有恒产者有恒心。

而到了汉代,对外战争频繁,朝廷多次征发民众。在这些战事中朝廷发现,最优秀的士兵往往是出于“良家子”。而其它大量征发的如罪犯、商人、赘婿等等,战斗力就差强人意了。汉代所说的“良家子”大致有三个标准:一是有一定的家产;二是有一定的文化;三是家世清白。前两条中,有家产就能够承担的起自备装备如战马、武器等,有文化就能看懂兵法、看懂朝廷文书,便于培养人才。最后一条,家世清白的人,一般都能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这对于战争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汉代多依赖“良家子”,另一个盛世唐代也基本上如此。唐初的府兵制,征发的标准和汉代的“良家子”基本一致,都是要求有家产、家世清白。而汉、唐盛世,也离不开这些“良家子”的征战。相对于那些罪犯、市井之徒,良家子弟的优势就在于他的纪律性和服从性。罪犯、地痞、无赖,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为色厉内荏。再加上多为狡黠之徒,个人利害至上,纪律性和忠诚度不行,根本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表现自然是不行。

而汉、唐军事上的衰落,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也和社会兼并剧烈有关。大量的自耕农破产,使得“良家子”越来越少,帝国只得以募兵制代替征兵,使得职业军人出现。职业军人或许更为专业,但在意志力和忠诚度上是远远不及“良家子”组成的军队,这种情况下,随着军事的衰落,帝国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宋代的募兵制,可谓是一个极端。无论何种人,朝廷都可以将其招入兵营。鱼龙混杂之下,不说战斗力了,社会地位也极其低下。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基本上就是从宋代传开的。这样的社会环境,一般的良家子弟是不会选择投军的。俗话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良家子的缺席,而使大量市井之徒的充斥军营。士兵参军,只为温饱而非尽忠报国,宋军的战斗力低下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之后“良家子”的含义,更多的指家世清白和没有犯罪记录,而不再强调有“恒产”。这之后,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依然是在于“良家子”。如明代戚继光招兵,除了要求身材高大有武艺、以及力气大人机灵这些标准外,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市井之徒和老兵油子等等,在他看来第一可用之人只是乡野老实之人。这里的乡野老实之人,就应该属于良家子。

而清代的曾国藩在招募湘军时,标准也和戚继光一样,只要乡下老实的乡民。在他们看来,武艺和力气是很重要,但相对于胆气和精神,就要居于次要的地位。因此,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需要的不是那些市井之徒,如罪犯、地痞、无赖之类,而是有着良好纪律性和服从性的老实人,或者说是家世清白、无犯罪记录的“良家子”了。

细细想来,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士兵体力不行或者武艺不精,那么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会有改变。但要是精神和意志品质上的欠缺,这个就不是你简单的训练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了。因此,对于一支致力于建设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来说,奸猾狡黠之辈是要尽力避免的。今天,我们对于入伍要进行政审,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社会而言,方方面面的稳定都要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良家子”要占主流,换句今天的话就是中产要占大多数,在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上也是如此。一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永远都是那些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人,是那些有着高度纪律性和服从性的人。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关键时刻我们是看不到那些平时风云叱咤的市井之徒的,而那些良家子才是我们能够依靠的力量。

0 阅读:6

天空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