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2025年了,“激光炮”还上不了六代机?

友琴评军事 2025-01-07 02:39:31

还是鸣镝的文章,W君告诉大家鸣镝飞行器无法投弹或分离射出导弹,这时候就有人提到

“为什么要发射导弹和投弹呢,难道不是激光和电磁脉冲武器吗?”说句比较靠谱的话——鸣镝宽域飞行器仅仅是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领域的一项试验性项目,目前尚未武器化。它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宽空域和宽速域技术的可行性、气动特性以及推进系统的性能,为未来更高性能的飞行器研发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积累。也别什么事情都得往武器上联想,穷兵黩武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意识。

那么话说回来,六百公斤的载荷可以负担一套可以作战的激光炮呢?这就得从我们的激光武器研发来聊了。

目前我们比较出名的激光武器是已经实现外贸出口的寂静狩猎者。而且这是一款世界上唯一有实战战绩的激光武器。

那么寂静狩猎者是什么样子呢?

很多军事媒体都会把寂静狩猎者的作战部分给出来,看起来就像是一台很怪异的摄像机。其实这个部分占整体的寂静狩猎者的全系统大小不足5%。只不过其他的部分太过于常见了,连厂商都觉得没太大的展示价值。

寂静狩猎者的底盘就是一辆箱式的卡车。

箱子中包括了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以及激光源。这台“激光炮”采用的是固体激光器,通过光纤将激光引入发射器进行发射。

在沙特和寂静狩猎者一起配套使用的还有一部我们生产的三坐标雷达

简而言之就是本身寂静狩猎者的探测能力比较有限,还需要外设雷达系统为寂静狩猎者的搜索信号捕获能力再助力一下。

这就和我们诸如FK-1000近程弹炮防空系统对比起来看看就过于分散了。

为什么不做到一起呢?原因很简单,激光器本身的能量需求太大,虽然说利用一门激光炮打下一架无人机所需要的成本仅仅需要不到10美元,但这10美元是耗电量基本上就是电能的消耗。比起实际发射的弹药电费成本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了,但是要早2秒钟耗费掉10美元的电这样的功率就相当可观了。

根据公开资料沙特阿拉伯购买的版本是咱们的LW-30的简化版本,输出功率为不到30千瓦。

我们自己用的LW-30是30千瓦的激光系统。这里的30千瓦是激光的输出功率,并不是这个系统的需求功率。大部分固体激光器的能量转化效率为25%左右,理论上发射出30千瓦功率的激光是需要120千瓦的能量供应的。同时,这只是系统的能量供应,供应到系统中的120千瓦的能量减去30千瓦的输出,还有90千瓦的能量要转化为热量散发出去,为了散热,还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降温,没错在散热上还需要增加能量消耗,按照散热系统的一般设计,大约还需要30千瓦的能量输入到散热系统中,以保证系统在使用一次以后不至于自行烧毁。

这样一算LW-30开一炮大约需要的功率就是150千瓦。大约等于普通人家里的50台热水器一起工作的能量需求。

所以,我们就应该理解一个激光炮虽然发射头看起来并不大,但是周围的附属设备是需要卡车拉的。

这东西现在装在只有600公斤载荷的鸣镝飞行器上还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即便可以装上会怎样呢?那么咱们就要评判30千瓦级别的“激光炮”的毁伤效果了,通常这类激光炮的作用距离在2000-3000米之内,实际上这个距离是航空机关炮的射击范围。

以我军常用的30mm航空机关炮为例,别看这玩意叫做炮,但是整体结构设计极度的优化,全重只有不到50公斤,前阵子和大家说过30mm炮是一个相当香甜的口径,基本上各个国家都有大量的适配弹种,别说是打飞机了,装甲目标都有可能一炮对穿。

相对于航空机炮来说,30W激光炮的输出能量就显得有那么点不够看。

而且大多数激光武器只能做到烧蚀,穿透后的二次杀伤其实就不那么明显了。例如这是一枚30mm航空高爆弹的射击效果:

它可以深入到飞机的内部爆炸造成更多的破坏,基本上可以一发入魄——这是目前激光炮达不到的效果。

当然了,激光炮有激光炮的好处,毕竟光速的能量投射,基本上看到的命中起来就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目前的能量还很难对战斗机这些大型目标造成致命损伤。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打击小型的无人机。

所以现在基本上世界各国都停留在用“激光炮”放在固定的炮台或者卡车上打一打无人机或者迫击炮炮弹上。

基本上样式都十分雷同。有没有大功率的呢?其实还真有,只不过更不实用。在本世纪初美国波音公司建造了一款叫做YAL-1的试验机,于2002年开始试飞。这是一架搭载了兆瓦级别的激光器的大型试验飞机。在波音-747的基础上进行建造。

和波音机改的预警机不一样的是,这架飞机几乎被各种激光器装满

和前面咱们提到的寂静狩猎者这些利用电能驱动的固态激光器不一样,这架飞机的激光器是一个大型的化学激光器,首先在燃烧室内让液氢和液氧燃烧,这种剧烈的反应过程大家可以参考火箭发射。在反应过程中燃烧室内的氧并不会完全和氢结合成水,而是有一些氧原子被高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也就是高能的单态氧,这部分等离子体被导入到泵浦室内和预先准备好的碘蒸气进行结合。反应过程中,激发态碘原子释放能量,发射出波长为1.315微米的激光束。激光束经光学系统放大、聚焦并瞄准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光器对外界的本身能源需求较小,基本上都来自于自己的“焖锅火箭发动机”了,降低了对外的能量需求均算下来能量转化效率也比较高。第二个好处就是在冷却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和火箭发动机冷却一样的方式,先让液氢和液氧流经发热区域既给液氢液氧预热,也极大效率的带走了泵浦室和燃烧室反应所散发的废热。最后,它也可以长时间的工作,比咱们的固体激光器可持续工作的时间长的多了。

看一个YAL-1拦截弹道导弹的视频。

一枚助推阶段的弹道导弹被YAL-1捕获发出一束高能激光照射,持续了十几秒后YAL-1照射结束,弹道导弹继续飞往天边。

唉~剧本上不是说得把弹道导弹打得凌空爆炸吗?都1兆瓦的输出了,怎么弹道导弹还是没事呢?主要原因是这次的射击距离太长了,我们看起来是笔直光束,但是在大气的扰动下激光就难以聚焦了,而且在高能激光通过大气的时候还会有“热晕效应”,即激光本身加热大气导致空气折射率变化,从而使光束偏离目标。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弹道导弹助推段爬升的时候弹道导弹本身的抖动。这些问题都导致我们看似一束激光共已经打到了百公里外正在发射的弹道导弹,其实这束激光根本没有在目标上形成一个固定的焦点,结果则是仅仅加热了弹道导弹燃料箱的外壳,并没有达到任何毁伤效果——项目报告就是这样写的。

另外项目报告中还写道,如果要达到毁伤效果,可以让激光炮拦截正在发射的弹道导弹,那么激光炮的功率要做到比现YAL-1的功率大30倍,这样就可以“大力出奇迹”的补偿掉大气扰动的问题了。

当然了这种被证明了不靠谱的事情到美国国会老爷们讨论的时候就没继续批下预算,在2011年之后这架飞机先是停止试验,不久就进了飞机坟场,再后来就拆的不剩多少零件了。

到了2014年这架飞机也就彻底的把可以拆的东西拆完了,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所以,现在W君看到很多六代概念机里面用到了激光……

才过去10年的时间,这事情依旧不是太靠谱毕竟波音747的体量在那里、试验结果也在那里一架战斗携带一个激光器上天打另外的飞机其实还是一个为时过早的很科幻的想法。

现在知道为什么鸣镝是不能携带激光武器的了吧?做大几倍都是一件难事。

0 阅读:6

友琴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