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反腐风暴来袭多场会议临时延期、微信群纷纷解散……

理财周刊 2023-08-09 14:17:22

一场整顿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风暴正在拉开序幕。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8月2日,市场有传言称恒瑞医药“深圳办公室被端”、“数据被拿走”;还有传闻称诺华中国创新药物中国业务增长负责人朱家康已经离职且近日被带走调查等等。虽然上述传闻目前均已被相关公司辟谣,表示不存在传闻中的情形。但山雨欲来风满楼,A股市场的医药板块近期应声而跌,部分个股甚至纷纷出现重挫。

据多家媒体公开报道,随着医药反腐风暴的展开,有不少业内人士称,不只是医药代表群体人心惶惶,纷纷解散业务联络等各类型微信群,一些国内医疗行业或学会预定于近期召开的相关学科学术会议也集中发布通知宣告延期。据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可能与近期的医药行业反腐风暴有关。

医药板块下跌,企业纷纷发声

随着传闻的发酵,医药行业反腐风声蔓延,首当其冲的是医药板块的股价。自7月28日以来,截至8月7日,仅7个交易日,沪指医药主题指数下跌了5.67%。

医药主题指数(1B0121)走势图

医药板块内的个股走势更是惨不忍睹。7月28日-8月7日区间,恒瑞医药(600276.SH)股价下跌了20.22%,一品红(300723.SZ)下跌了25.65%,贝达药业(300558.SZ)跌了23.08%,丽珠集团(000513.SZ)下跌15.19%,健康元(600380.SH)下跌了11.25%。在此区间,其他医药个股也多录得下跌。

为什么一说医药反腐,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医药企业呢?这或许跟长期以来许多医药企业的“行贿式销售”、“带金销售”、“会议推广”等销售方式有关。

众所周知,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中处方药由于需要进入医院,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实现销售,因此也是医药行贿的“重灾区”。因而此次反腐风暴中,可能受到冲击最大的药企,也往往是那些以处方药为主要产品、以院内销售为主要渠道的公司。

当然,泥沙俱下时,也难免会有错杀。针对目前的行业反腐风暴,多家医药企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纷纷发声。

太极集团(600129.SH)表示:公司合规经营生产,没有违规情况的发生。

特一药业(002728.SZ)表示:公司的产品主要是OTC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进入药店和诊所,院内占比较小。后期,公司将由经销商模式逐步转向经销和公司直接到零售终端的销售模式,提高营销渠道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司的销售规模。同时,公司将积极参加集采和医院的招投标工作,增加公司产品营销渠道,同时加大与相关网上平台的合作,开发新的营销渠道。

马应龙(600993.SH)表示:医药反腐有助于推动医药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公司始终以合规为底线,推动经营持续健康发展。

恒瑞医药则表示: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所有派驻机构没有网传情形,二级市场短期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状况一切正常。公司一贯重视销售合规发展,始终严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对销售团队的行为准则考核,不断提升销售人员合规意识。

就在近日,一份标题为《广东省药品耗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部分文件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2021年至2023年3月,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累计向2953家商务推广公司支付服务、咨询等费用30.82亿元,其中向8家由丽珠集团员工开设的咨询公司支付咨询费1240.01万元,资金到账后被转入相关员工个人账户用于药品公关。

丽珠集团对此回应称,近日的大跌属于近期医药行业反腐风暴逐渐加强,投资者情绪变化所致。对于网传“涉及违规支出公关费用”的流言,公司有关注到,其内容疑似审计内容,公司正在调查核实内容与流言来源,若有必要会及时对外公告。公司目前没有收到相关部门配合调查的通知,公司销售费用占比是行业正常水平。

此外,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仙琚制药(002332.SZ)提问:贵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高企,占营收比为28.8%,是否涉及近日中纪委提到的医药行业违法销售行为?仙琚制药回复称,公司经营稳健。

短期有冲击,利好行业长远发展

事实上,医药行业的腐败多年来一直为人诟病,特别是在与公众直接相关的看病吃药问题上,老百姓常常抱怨“吃药贵”。

而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流通环节充斥诸多不合理的费用造成的。体现在制药企业的财报中,花样百出、名目繁多的销售费用,其实质往往可能是“商业贿赂、医生回扣、推广佣金、带金销售”等等。所以,医药行业的反腐工作,与民生切实相关,也一直是监管层面高度关注并不断付诸行动的领域。

而从证券市场的监管层面来看,对于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一些很可能暗藏腐败线索的指标,交易所、证监会一直保持着警惕并通过关注函、警示函等工具行使监管职能。

比如许多医药企业列支的“学术会议推广费”,这在不少案例中就成了揭穿企业行贿行为的重要线索。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特药业)去年撤销上市申请,就是因这个说不清的“业务推广费”而折戟IPO的典型案例。

据倍特药业招股书,报告期内(2018年、2019年、2020年1-9月)销售费用分别为13.87亿元、18.34亿元和14.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79%、56.67%和59.68%。公司销售费用主要由业务推广费、职工薪酬、差旅费、运杂费等构成,其中约九成都是业务推广费。

而证监会后来出具的监管警示函显示,倍特药业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部分业务推广费原始凭证异常,事后补充业务推广费原始凭证或替换、移除异常原始凭证,部分销售推广活动未真实开展,对保存大量推广服务商公章扫描件的原因无法提供合理解释,业务推广费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

此外,类似倍特药业这样因销售费用中的一项或多项指标存在疑点而终止IPO的还有近期的汉王药业等。

透过这一系列案例可以看出,医药企业巨额的销售费用,特别是其中的业务推广费、学术会议推广费等项目,往往都是行业里的“灰色地带”,其常见手段是利用一些名不见经传、甚至是空壳的会务商务服务公司,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甚至使用虚假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虚构业务事项,实则用于医药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行贿等腐败行为。

近年来,随着医、药分家,以及药品带量集采等各项举措的大力推进,药品销售中的腐败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药品终端零售价也更为透明。而此次多部门联合行动的医药反腐风暴,除了涉及药品制造企业,医疗体系、药品流通等各个环节也都将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整肃,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也有着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正如德邦证券指出的那样,医疗反腐短期确实有一些不确定性,但对行业中长期发展构成利好。“投资策略上中短期回避院内,中长期看好创新、刚需和产品力强的领域。展望未来,医疗反腐或为医药板块最后一次调整:1)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不会因反腐而降低,医药的消费属性仍在,医保的支出仍持续增长,2023年1-6月医保支出增长达18.2%;2)估值明确底部,目前TTM估值约26倍,考虑到新冠影响,距离2022年9月底的估值大底向下空间有限;3)配置低配:根据二季度基金持仓分析,全基持仓7%左右,经过一周的情绪宣泄,我们判断全基医药持仓或在5%以内,严重低配;整体上医药短期回避政策影响,中长期看好创新发展。”

西南证券研报也表示,短期来看,医疗反腐或将影响销售合规性较差的中小型药企以及非临床必需的利益品种,短期药械新品种入院节奏可能存在季度递延情况,尤其是临床获益较少、价格虚高、渠道空间大的品种。长期来看,未来合规销售有望成为常态,有利于临床必需且真创新的品种,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持续良性创新发展。(财事汇 吴悦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主编联系:gefanmei@moneyweekly.com.cn。商务合作:public@moneyweekly.com.cn)

0 阅读:21

理财周刊

简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