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雅堂位于仙华街道方宅村,始建于北宋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至今910年,乃祖先兵部尚书杨远公荣归营造。
坐北朝南的存雅堂,前后三进,由门厅、正厅、穿厅、堂楼及西边厢房组成。
门厅的大门两旁写有楹联“宋朝父子尚书第,四世经伦布政家”,还有一对石狮镇守两旁。
踏入存雅堂,中厅高悬“父子将军”“左布政使”“忠义文章”等牌匾,每一块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悬挂在中央的“存雅堂”牌匾,由方凤的再传弟子、翰林学士宋濂在明洪武十年四月为方宅村祖厅题写。
中厅后的穿厅上方,抬头可见依次悬挂着“四世大夫”“父子尚书”“清节素风”等牌匾,彰显着家族的荣耀与传统。其中“清节素风”更是承载着非凡的意义,由宋神宗御赐。
古朴的木刻窗雕细腻精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历经风雨的飞檐翘角斑驳陆离,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存雅堂历经九百多年沧桑岁月,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它不仅是父子尚书的诞生地,还是宋代大儒方凤的隐居之地。
方凤(1241~1322),字韶卿,又字景山,号岩南。北宋初年,方凤之十一世祖景傅公因爱邻邑浦江山水之美,人文之盛,遂迁居仙华山下登高口村,后再迁至后郑村(今仙华街道方宅村)。
自幼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的方凤,37岁那年回到故乡浦江,在祖厅“存雅堂”西侧,建起“存雅书院”三间,书塾授教,门人尊其为“存雅先生”。
著名文学家黄溍、柳贯、吴莱等曾在此处就读,成为方凤的弟子。民国后,“存雅书院”先后被改为小学和初中。
踏入其间,映入眼帘的是精心布置的学堂场景。这一刻,仿佛跨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古老学堂。
学堂的旁边,有一间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客厅。最右侧的房间则显得格外庄重,里面存放着方氏的族谱及后人整理的存雅堂遗稿。
从一侧的楼梯拾级而上,便来到了方凤的作息之地。布局简洁而宁静,散发出古朴的气息。
庇护了世代后人的存雅堂,不仅给方宅人提供了居止之所,更为方宅人提供了精神食养。而今,这里成了全村祭祖、集会、休养的活动之所。
2016年,存雅堂进行了整体修缮。修缮后结合文化礼堂建设,以“存雅堂”为核心,建起了乡村记忆馆、农家书屋、非遗展示馆、书画创作室等特色场馆,让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活力。
除了存雅堂,还有一个规模略小的建筑名为“八字台门”。
八字台门结构坚固,典雅而华丽。上悬“世臣第”匾额,两旁楹联宋朝父子尚书第,明世经伦布政家两侧石鼓一对,雄伟庄严,匾额上题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方宅村位于浦江县北郊,背依国家AAAA级景区仙华山,东接宝掌幽谷,西傍国际温泉度假村,南临浦江县城。风光旖旎,乃“一方秀绝之区”。
不论是追寻先人的足迹,探索他们曾经走过的道路。还是深入探访古老村落的历史底蕴,了解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丰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