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港股市场对科技股的估值逻辑正从“流量规模”转向“技术壁垒与AI应用落地能力”。
昨天快手刚刚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科技属性再次凸显:AI技术对快手业务进入到深度驱动模式,在内容生态、商业化效率和用户黏性上的效用开始显现。
一、AI驱动线上营销收入增长,拉动全年营收增长
如下图所示,快手营业收入由2023年的1,135亿元,增至2024年的1,269亿元,增速为11.8%;线上营销服务及电商业务的增长,是驱动收入增长的主因。
其中,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603亿元增至724亿元,增速为20.1%;快手优化的智能营销解决方案及AI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营销客户投放消耗的增加。
再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收入构成看:
Q4快手线上营销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6亿元,同比增长13.3%;年报里提到2024年Q4客户销服务出价(eCPM)实现高单位数的同比提升,是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
快手包括商业化短剧在内的在线营销服务,正在提供新的增量机会:通过AI大模型技术优化营销服务推荐模型预估能力,带来营销素材投放转化效率的提升。
二、AI驱动流量增长,拉动电商业务增长
从用户规模看:
去年第四季度快手月活跃用户创了新高,达到了7.36亿,同比增长5.0%;此外,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达4.01亿,同比增长4.8%。
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Q4快手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5.8%。
更多的用户,用户更久的使用时长,将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已经体现在了数据上:
Q4快手日活用户的平均线上销售收入一直在增长,2024年已增至51.4元;与此同时,2024年Q4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14.4%至4,621亿元。
借助AI大模型,算法可以精准理解短视频、直播及评论等生态内容,并深度把握用户兴趣;
通过为内容精准打标,并将这些标签运用到推荐、搜索、广告等场景,不仅快手的用户时长和活跃度有效提升,快手线上营销服务的推荐转化效果也持续优化。
三、快手本身就是科技公司,AI有持续的蓄力
说到快手AI,就一定得说下可灵,而可灵可能是快手当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款产品(前阵直接会上被提名就知道含金量了)
在视频生成大模型领域:
快手旗下的可灵AI已经成为全球AI内容创作者和艺术家们的主流视频创作工具,在知名AI测评网站 artificial analysis 的全球视频大模型评测榜上,可灵1.5 Pro版本模型与Google Veo 2占据全球前两名的位置,为国内视频生成大模型第一。
年报里提到,可灵AI的商业化变现也呈现稳步加速的趋势,并实现了重要里程碑目标,自开始货币化至2025年2月,其累计收入超过人民币1亿元。
可灵有很多用途,包括图生视频、文生视频、文生图片,还有一些创意特效,比如膨胀特效。
只要输入一张图片,就能生成有趣的视频。
最后总结来看,快手年报里提到的,正是快手在做的。
年报里说:
快手正站在AI技术与视频大模型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节点。
在快手迈向2025年之际,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感受到,随着大模型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不断迭代和突破,AI正在重新定义视频内容创作、用户体验和商业生态的边界。
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驱动平台在流量增长的同时,创造更多商业生态价值的核心引擎,而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和推动这场产业深刻的变革。
如果没有AI带来的变革,快手在2024年交出的可能是另一份成绩单;从业绩变化看,快手的AI含量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