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正刷手机,啃着绝味鸭脖的时候,你有想过像“绝味鸭脖”这样发展20年的零售品牌,全国已超1.3万门店,产品售卖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东到舟山群岛,西到西藏高原;
这类在你的小区楼下、工作单位附近、机场/高铁站全线覆盖的产品,发展成熟的品牌,到了今天它还如何能找到突破?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力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一线城市零售额增长乏力,如2024年北京上海零售额下滑,广州和深圳只有略微增长;
有些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零售额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比如山东除省会济南以外的城市。
那么,品牌该如何应对消费反差带来的生意挑战?
品牌自我发展要求和消费环境变化的双重驱动,都指向一个信息:
需要找到消费增量人群,且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
快手前两天本地生活聚力大会,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在我们身边的线下店铺,在加入快手线上经营后,以AI技术切入“商品、内容、营销、广告”四个链路, AI将成为商家的“服务智囊团”,来帮助商家获取快手优势的新线消费人群,打开生意市场。
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一下可能性:
先看网络数据,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8.79亿元,同比增长3.5%;但是如下表所示,2024年北京上海零售额下滑,广州和深圳只有略微增长。
2024年全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
烟台、临沂、潍坊、济宁等多个城市的零售额增速,都超过了6%;
泰安、聊城、滨州的增速超过了7%。
增速背后反映的趋势是,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还存在消费潜力可供挖掘,还有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
回归现实生活,2024年我们这个十八线以外的小县城,开了一家星巴克;今天查数据的时候发现:
星巴克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已经达到了16%;乡镇店有498家,占比为5.692%。
此外,瑞幸、星巴克、海底捞、肯德基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已经超过30%,大家都注意到了新线市场的消费潜力,并完成了门店的布局。
再来看快手的生意环境:
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200%,其中新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GMV同比增长均超220%;2024年日均支付用户数量同比增长100%,其中新线城市用户占比超62%。
以前面提到的绝味鸭脖为例:
2024年绝味鸭脖入驻快手一年,成交用户破百万,2025年第一季度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GMV同比增长超60%,从真实案例上可以做个验证。
而以辽宁朝阳市的头部商超朝阳佳慧为例:
有22家门店,在2023年底上线快手本地生活平台;目前,朝阳佳慧通过快手本地生活产生的GMV,占总GMV的近20%。
而上述这些品牌商家经营成果,某种程度上就依托前面所说的快手AI能力:通过AI降本增效、驱动成交。
2024年快手已有超1万家本地生活商家使用AI工具进行经营:
比如AI追踪热点、策划营销活动;
或者是智能上品和选品,美化商品图片、优化产品信息;
也可以帮助不会拍视频的商家,生成高质量视频等等。
人在哪里,需求就在哪里,增长机会就在哪里。
从2024年163个已经公布了2024社零数据的城市看,新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社零增速超过4%,超过全国社零增速3.5%,也超过一二线城市的社零增速。
在新线城市,快手本地生活作为直达居民高频刚需的渠道,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通过AI加持,品牌商家进入这个超级消费入口后,预计还有很大的空间获得增量的经营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