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分析
2025年3月20日凌晨,乌克兰使用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位于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空军基地,引发巨大爆炸和火灾,基地上空腾起蘑菇云。
恩格斯空军基地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轰炸机基地之一,部署了图-160和图-95等型号的战略轰炸机。
此次袭击造成至少10人受伤,附近居民被疏散。

二,乌克兰袭击的目的
军事战略目的:
恩格斯空军基地是俄军对乌克兰发动空袭的重要基地,摧毁或削弱该基地的作战能力,可以减少俄军对乌克兰的空袭压力。
通过袭击距离乌克兰边境450多公里的恩格斯基地,乌克兰向俄罗斯和国际社会展示其具备远程打击能力,提升自身在军事对抗中的威慑力。
社会舆论目的:
袭击俄罗斯腹地的重要军事设施,试图打破俄罗斯国内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增加俄罗斯社会对冲突的感知,从而影响俄罗斯国内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度。

在正面战场处于相对被动的情况下,通过远程打击俄罗斯重要目标,向乌克兰国内民众展示其军事行动的成果,提升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和信心。
增加谈判筹码目的:
通过制造军事压力,乌克兰希望在未来的谈判中获取更有利的条件。
此次袭击发生在俄乌就停火问题进行谈判的背景下,乌克兰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谈判筹码。

三,乌克兰“一边说停火一边打击”的原因
存在停火条件的分歧:
俄罗斯同意暂停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但拒绝了更广泛的停战协议,强调必须停止外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
乌克兰认为,只有通过军事行动,才能迫使俄罗斯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
军事与谈判的双重策略:
乌克兰在谈判过程中并未放弃军事行动,这是其“以打促谈”策略的一部分。

通过军事打击显示其军事能力和决心,同时在谈判桌上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四,对国际政治局势产生的影响
破坏互信基础:乌克兰此次袭击发生在美俄总统通话后不久,俄罗斯已响应停火提议,而乌克兰的行动直接破坏了双方脆弱的互信基础。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乌克兰的袭击显示其完全没有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的政治意愿。
俄罗斯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报复措施,使俄乌局势更加紧张。

增加美俄协调难度:此次袭击使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调解工作更加困难。
美国曾试图推动俄乌双方停火,但乌克兰的行动让美俄之间的协调陷入僵局,甚至可能引发俄罗斯对美国的不满。
凸显美乌关系的复杂性:尽管美国对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但乌克兰此次行动可能让美国对乌克兰的控制力受到质疑。
美国需要重新评估对乌克兰的支持策略,以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

冲击国际和平努力:乌克兰的袭击行动对国际社会推动俄乌和平进程的努力造成了严重冲击。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但此类军事行动无疑增加了和平解决冲突的难度。
综上所述,乌克兰此次袭击俄罗斯恩格斯空军基地的事件,是其在军事、心理、舆论和谈判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
通过这种“以打促谈”的策略,乌克兰试图在俄乌冲突中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和地位。